株洲城市定位要推陈出新 建设七斗冲--醴陵城铁(组图)

147小编 132 2025-08-24

从6月30日起至8月31日,株洲开展“喜迎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智献策活动。不管你来自哪里,身处何地,只要你关心株洲,都可以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株洲发布”记者实时关注网友留言,并整理成稿,于7月3日推送《株洲,我想对你说……》、7月7日推送《网友建议改造河西一桥桥头 捍卫株洲铁路枢纽地位》两篇报道。

蓝天白云下的株洲(欧阳华 摄)

在今日的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网友对株洲的制造业发展、品牌的打造及推广、特色产业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城市的定位及发展等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在此,“株洲发布”记者特别推荐网友“周文杰”的建议《应切实把握好株洲未来发展的着力点》。(株洲发布头条号报道)

建设中的长株潭城铁(一路有我 摄)

网友“周文杰”建议株洲的城市定位可推陈出新,改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乐居城市”;株洲真正要化政策优势为工作优势,建设好两型社会及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株洲要在长株潭城铁贯通基础上,建设七斗冲——醴陵城际铁路,将醴茶铁路改造成城际干线,并延伸到炎陵……看看他的理由是什么?

中车株机制造的上海迪士尼主题列车

网友“JKX”: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株洲的区域性强势品牌

株洲作为全国闻名的工业城市,有着厚重的工业历史积淀,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基础,生产出了优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但是,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或商标却不多。要加强政府引导与社会共建,打造株洲工业(制造业)的工业品牌。一是要积极创建国家级的产业集群品牌示范区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株洲本土产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二是要积极与传统媒体保持互信共赢的合作,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量进行推广。三是运用商业运作模式,进行广告的投放以及大型活动宣传。

醴陵陶瓷作品

网友“醴工科”:集中发力,设立特色产业专项发展基金

建议株洲市委、市政府参照省政府“特色县”项目的政策模式,或者学习长沙市政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专项产业政策模式,尽快出台株洲市的特色产业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对醴陵陶瓷、醴陵花炮、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等特色产业进行专项政策支持,主要集中在产业的转型升级方面: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推广、重大技术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智能制造的推广应用、品牌的创建等。

网友“周文杰”建议株洲的城市定位可推陈出新,改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乐居城市”。图为市民在神农公园享受悠闲时光(汪成 摄)

网友“周文杰”:应切实把握好株洲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株洲如何抓住这一至关重要的时期,我认为关键是要切实把握好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一要明确一个基本定位,即要明确株洲的城市定位,这是株洲未来发展的“纲”,纲举才能目张。

株洲是一个传承华夏龙脉,孕育中华文明的圣地,是一座在江南大地崛起的现代工业名城。“十二五”时期,株洲的城市定位是“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应该说是准确的。“十三五”怎么定位,是沿用“十二五”的,还是重新定位?我认为沿用不可能,因发展太快;推翻重来不可取,因不符合中央“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执政理念。如何破解定位的“两难”,方法只有一个:推陈出新,即将“十三五”时期的城市定位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乐居城市”。“宜居”改为“乐居”,一字之变,质的飞跃。居住有三个层次:宜居、利居、乐居。宜居主要是关乎人的生存生态环境;利居是生活、创业都有发展空间,能获得最大利益;乐居是最高层次,是环境的最高标准,包括城市优质的景观、深厚的文化、鲜明的个性、温馨的情怀。

5月开园的万丰湖公园是两型建设工程(马春华 摄)

二要找准二个重要抓手。在我国现行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一个地方的发展,优惠政策的作用非常重要。株洲有中部崛起、老工业基地改造等10多项国家级政策,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最大的政策是二个:一是2007年12月获批的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二是2014年12月获批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先说“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块牌子太大了、太重要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有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这一最大的政策和机遇,想干什么事干不成!两型社会建设已八年了,我们有成绩,但真正的成效不够大。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唐旌伟 摄)

现在又加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株洲的发展空间真是无比巨大。我们看看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内涵 “四区一极”:创新驱动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军民融合示范区,城市群协同创新试验区,中西部创新发展增长极就知道。我们再看看之前的五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如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和苏南,那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如果株洲能真正化政策优势为工作优势,那“十三五”的蓝图该有多么宏伟灿烂。

由中车株机自主研发的长沙磁浮列车(贺天鸿 摄)

三要突出三个核心品牌品牌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点。“十三五”规划,包罗万象,从“战略”到“战术”,都要考虑,但如果没有核心,就很难有大作为。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什么是株洲未来五年的核心,我认为起码有三个方面应该突出来抓。

1. 从区域经济布局的角度,建设湖南东大门。新一轮改革开放把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问题摆在各地决策者面前,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我省“一带一部”区域发展定位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2013年提出的“建设湖南东大门”,充分体现了株洲的智慧和担当,其视野的宽广性、思路的新颖性、发展的实践性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赞誉,现在关键是一个一个政策抓创新,一个一个项目抓落实。真正实现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区域联动桥头堡;突出产业优势,打造协作发展排头兵;力创制度优势,形成“带”“部”优势对接上海、福建、广东自贸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大转移,从而辐射带动中西部,促进中西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动力谷(马春华 摄)

2. 从核心产业发展的角度,打造中国动力谷。在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大背景下,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动力谷”构想。我认为,所谓“中国动力谷”,起码有三层含义:中国,代表国家级水平;动力,代表产业特色;谷,代表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造“中国动力谷”,就是要充分发挥株洲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的传统优势。以认识聚焦为前提,形成发展合力;以区域聚合为基础,提升战略地位;以产业聚群为引擎,突出动力特色;以人才聚集为重点,强化创新能力;以政策聚力为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将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尽快形成一个涵盖研发、整机制造与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将株洲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动力产业的聚集区。

株洲凭借轨道交通产业优势,打造株洲轨道交通城

3. 从城市建设特色的角度,铸就中国轨道交通名城。交通不仅是城市、区域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更对城市、区域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株洲有轨道交通的产业优势,有即将建成的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建础,铸就中国轨道交通名城优势突出,如果真正成为了轨道交通名城,特色将更明显。

长株潭城铁今年底通车(一路有我 摄)

因此“十三五”要在长株潭城际铁路贯通的基础上,举全市之力,建设七斗冲——醴陵城际铁路,将醴茶铁路改造成城际干线,并延伸到炎陵。同时规划建设市区轻轨、地铁、磁悬浮等轨道交通,将株洲铸就成全国乃至全球闻名的轨道交通城。这样,不仅能破解市区日益拥堵的交通困境,而且能完全将南四县带动起来。到那时,株洲的发展必将璀璨夺目。

(记者 董介)

上一篇: 风水-住宅与阴阳
下一篇: 湖湘地理 | 血鸭的“轨迹”,就是江西人移民湖南的“轨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