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哪上班:做到这10点,你就能顺风顺水

147小编 131 2025-08-24

前段时间家族聚会,刚大学毕业的堂弟在饭后向我倾诉职场烦恼。

他说现在的工作钱少事多,由于缺乏经验经常出错挨领导批评,加上同事关系紧张,让他萌生退意。

他想辞职却又很犹豫,于是向我寻求建议。

我告诉他说:如果这份工作确实无法带给你任何成长,那么离开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仅仅因为承受不了压力就想辞职,这种逃避的心态不可取。

当时我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但回家后仔细想想,总觉得自己的建议太过简单。

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职场生涯,我将这些年的经验与思考,提炼出10条建议。

无论你身处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只要能做到以下这10点,在哪里上班都能顺风顺水。

01

人在职场,受气是一件必然的事。

胡搅蛮缠的客户,死板教条的领导,不干实事只会甩锅的同事,都会让你血压瞬间飙升。

很多人在单位,忍气吞声多年,并不是他没有脾气,没有个性,而是早就看透了职场的真相。

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头牛马不受气,在哪挣的都是窝囊费。

换了工作,依然要面对新的人情世故;换了赛道,依然要从零摸爬滚打。

你要跨过去的,不是别人,不是公司,而是你自己面对委屈的承受力。

受点气就想着离职,最终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你只有把委屈嚼碎了咽下去,努力积淀不断成长,最后才有不受委屈的资本。

02

小说《沧浪之水》中的主人公梁志远,有一个老前辈叫罗清水。

梁志远每次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都会虚心向罗清水请教。

因为有了罗清水的指点迷津,梁志远在工作上进步神速,最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些年我观察发现,很多能力差的人都有同一个特点,碰到问题就知道死磕,不懂请教别人。

他以为自己能解决,结果最后硬生生耽误了项目进程,拖了大家后腿。

职场不是一个人的战场,遇到难题别硬扛,主动请教借力。

经验、资历丰富的同事,三言两语就能化解你的处境,给你指明方向。

嘴巴甜一点,态度谦虚一点,没有人会拒绝一个有礼貌又好学的人。

03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员工每天上班摸鱼划水,一天天地混日子吗?

老板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你没有认真工作,没有为公司创造效益,老板凭什么给你发工资?

我之前在报社的时候,有个老同事,仗着自己工龄长偷奸耍滑,每天上班都很懒散。

结果新进来一个年轻同事,靠着一股拼劲儿,很快在一些项目上超过了他。

最后可想而知,那位老同事被领导扫地出门了。

我建议大家,保持危机感,积极学习;对工作负责,不推诿;与团队合作,不懒散。

领导没有安排工作,你也要自己找事做。

如果老板安排了,你更要拿出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做到尽善尽美。

04

知名商业顾问刘斐分享过服务员李娟的故事。

李娟最初只是一家火锅店的普通服务员,但她不像其他服务员那样,推一下动一下。

她观察到带孩子的顾客用餐不便,便主动提议设立儿童游乐区并设计亲子菜单。

这个小小的创新不仅提升了顾客体验,还被总部作为创新案例推广。

从此,她越发用心:熟记客人口味偏好,手写生日祝福,甚至自学手语服务特殊群体。

十年间,她从基层服务员成长为区域经理,带领的团队始终业绩领先。

稻盛和夫说过:所谓扭转人生,不过是对工作的极度认真。

把工作视为雕刻自己人生的刻刀,而非仅仅是换取面包的工具。

不要怕出错就不干,怕麻烦就退缩,怕吃亏就推责。

你此刻的每一分专注,都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

05

鬼谷子说:为人处事善于察言观色,精于揣摩人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想起多年前,在一次公司部门例会上,领导让同事小李点评一下另外一位同事的方案。

小李毫不留情地指出方案中的多处问题,从数据不准确到逻辑漏洞,完全不顾对方逐渐难看的脸色。

最后,还是领导打断了小李,才终止了他的发言。

职场上,有一种人最致命——看不懂气氛、听不懂弦外之音。

领导发火了,他还在嬉皮笑脸;同事情绪低落,他还在追问八卦。

别人需要沉默的时候,他偏偏要开口,大家都想冷处理的时候,他非要掀锅。

这样的人,往往最容易招人嫌,也最容易吃亏。

人在职场,要学会察言观色,才能知分寸不招人嫌。

06

某国企员工分享过一个真实故事。

“干了10年行政,只会Excel和Word,现在公司上了智能OA系统,第一个被优化。”

麦肯锡《2025未来工作报告》显示,未来超44%的岗位技能将被AI重构,靠“吃老本”的职场人淘汰率高达70%。

过去,拼的是资历与经验,谁的证书多,谁的资历老,谁就能稳坐岗位。

现在,拼的是学习速度,谁的知识更新快,谁的技能迭代强,谁才能在职场立足。

时代的车轮不会因为你的固步不前而为你停下脚步。

你不学习,不进步,注定只能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

如果你不想被职场抛弃,就与时代保持同频,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07

“硅谷投资教父”纳瓦尔说过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

现代职场中,努力只是一个常规因素,不再是决定因素。

那些工作中看起来很忙碌、很拼命的人,往往表现平平,收获甚少。

反倒是那些愿意停下来思考,集中心力改变自己的人,能一举突破,登上更高的台阶。

在职场上,苦劳不等于功劳,低质量的勤奋远比懒惰更为可怕。

香奈儿前CEO莫琳说:人之所以脱颖而出,首先必然是思考力的出类拔萃。

一个人深度思考的能力,才真正决定了他能在职场走多远。

08

作家张良计说:当一个人没资源、没背景的时候,只有专业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最佳武器。

节目《非你莫属》中,求职者王俊杰有一个超强的能力,每款产品都能提炼出独特卖点,让其成为爆款。

光是一款保鲜膜,他每天就能卖出七八万的销售额。即便过了红利期,他照样有办法把任何产品卖得很好。

他的自信来源于专业,所有电商平台的规则玩法他都了如指掌。

因为专业能力过硬,现场12家企业,有8家企业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社会的本质就是利益互换:你想要赚钱,就要让自己先值钱。

当你不断精进技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你的价值才会被十倍、百倍地放大。

09

在职场中,我经常看到两种人。

一种人工龄很长,资历也深,经历的事情也不少,但是他们从来不总结,不复盘。

任务做完了就做完了,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几乎什么都没留下。

还有一种人,他们工龄很短,资历尚浅,但是他们坚持总结,坚持复盘,取得了飞跃的进步。

归根结底在于,一种人把经历过成了经过,而另一种人把经历变成了经验。

用时间堆积出来的,只能叫经历,而工作中经历不值钱,经验才值钱。

从今往后,多学习、多思考,多积累工作经验,赚钱是水到渠成的事。

10

一位年轻人满脸困惑地向智者发问:

“为什么我苦心钻研了那么多社交技巧,在职场依然难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呢?”

智者只是简洁地吐出两个字:你假。

年轻人满脸不服气,辩驳道:可是大家都这样啊,不随波逐流怎么行?

智者微微一笑,反问他:那你愿意和镜子里那个戴着面具的自己交朋友吗?

很多人不遗余力地学习了不少社交技巧,却把最珍贵的情商给弄丢了,那就是真诚。

《人民日报》说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怕的就是掩饰和伪装。

人在职场,只要你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最后自然会收获好人缘。

有人说:职场就像个大游乐场,有各种弯弯绕绕的项目,玩不转就容易晕头转向。

别让自己在职场成了透明人,会做事,也要会做人。能升职加薪的人,永远是先懂规则,再玩规则。

上面这10条潜规则,让我在职场少走了很多弯路,建议大家收藏起来。

只要你掌握这些潜规则,升职、加薪、机会,都会离你越来越近。

上一篇: 十二地支之丑:至阴藏金,隐秘之地的力量
下一篇: “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被父母要求让着只小1岁的弟弟,13岁姐姐抑郁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