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吃鱼讲究,提醒:3鱼不上桌,福气不进门!提前准备图个吉利

147小编 113 2025-08-24

除夕的餐桌,鱼是定海神针。

不管鸡鸭鱼肉多丰盛,少了那条鱼,年就像没穿红袜子,少了点热乎气。

为什么老辈人说“除夕鱼选不对,福气绕着走”?

答案就藏在这些代代传的老规矩里。

第一忌:这3种鱼,再鲜也别端上除夕桌

无鳞鱼像鳝鱼、泥鳅,老辈人说“少了层鳞片,就像没穿新衣服”。

鳞片是鱼的“保护壳”,除夕要的是圆满,没鳞片的鱼,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再加上它们生活在泥里,老辈人觉得“不干净”,不符合年的“清清爽爽”。

小杂鱼比如麦穗鱼、白条,体型小,种类杂,炒一盘碎碎的,撑不起年夜饭的“大气”。

团圆饭要的是“整整齐齐”,小杂鱼像没凑齐的家人,少了份圆满。

带鱼和鲫鱼,也别碰。

带鱼要切段,没法保持完整,寓意“没头没尾”,老辈人说“年要过得有头有尾,不能断在中间”。

鲫鱼谐音“急”,除夕是守岁的日子,要慢下来,急吼吼的“急鱼”,不符合年的“慢悠悠”。

第二选:这3种鱼,才是除夕的“吉祥担当”

草鱼要选三斤以上的,整条清蒸。

鱼身划几刀,塞姜葱,淋上生抽和料酒,水开后蒸12分钟。

端上桌时,鱼眼圆睁,鱼身完整,像个胖娃娃坐在盘子里。

草鱼的“草”是“茂盛”的意思,老辈人说“草鱼草鱼,一年比一年茂盛”。

清蒸草鱼保留了鱼的本味,鲜得能咬出汁水,寓意“圆满有余”。

鲈鱼是“禄鱼”,肉质嫩,刺少,适合老人小孩。

清蒸后,鱼身铺着葱丝,淋上滚烫的热油,“滋啦”一声,香味飘满屋子。

鲈鱼的“禄”是“禄运”的意思,盼着新一年升职加薪,事业顺风顺水。

桂鱼是“贵鱼”,价格贵,样子也贵气。

做松鼠桂鱼,鱼身改刀,炸得金黄,浇上酸甜的番茄汁,像只小松鼠蹲在盘子里。

桂鱼的“贵”是“富贵”的意思,端上桌红红火火,符合年的热闹,寓意“富贵有余”。

第三讲:吃鱼的规矩,比味道更重要

除夕的鱼,要最后端上来。

等所有菜都摆齐了,再把鱼端上来,放在桌子正中间,像个小太阳。

鱼端上来后,先看再吃,不能马上动筷。

老辈人说“鱼是福气,要先接福”,所以要等长辈说“动鱼吧”,大家才敢夹。

吃的时候,先吃一面,吃完用筷子轻轻拨到另一边,不能直接翻。

“翻”谐音“反”,老辈人说“翻了鱼,就像翻了福气,来年要走下坡路”。

鱼不能吃光,要留头留尾。

鱼头留着,鱼尾也留着,剩下的鱼初一再吃。

老辈人说“留头留尾,连年有余”,剩下的鱼是“余粮”,代表新一年吃穿不愁。

摆鱼的位置也有讲究。

鱼头要对着长辈或者贵宾,体现尊敬。

鱼头对的人,要先“剪彩”,也就是先夹一筷子鱼鳃旁边的肉,然后大家才动筷。

这样一来,热闹得很,像给鱼“揭幕”,把福气分给大家。

第四说:不同地方的鱼,藏着不同的年味儿

朝鲜族过年,一定要吃明太鱼。

明太鱼干泡软了,和豆腐一起炖,汤里放辣椒和大蒜,鲜得能喝三碗。

老辈人说,明太鱼是林明太发现的,古时候帮他们度了饥荒,所以每年过年都要吃,纪念恩人。

傣族用竹烧鱼。

从江里捞鲜鱼,开膛破肚,塞猪肉和佐料,用毛竹夹住,放火塘里慢烤。

竹香渗进鱼里,撕着吃,肉质嫩得像豆腐,带着竹的清香味。

傣族说,竹烧鱼寓意“红红火火”,火塘的火越旺,来年的日子越红火。

苗族做五香鱼。

鱼切成小块,用酱油和盐浸泡,晾干后油炸,然后泡在白糖、米酒和生姜汁里,再晾干。

最后放在锅里,不放水,加白糖和芥末,炒出焦香味。

吃起来甜、咸、焦、香,五味俱全。

苗族说,五香鱼寓意“五味俱全”,盼着新一年的日子,什么味道都有,丰富多彩。

除夕的鱼,不是简单的一道菜。

是老辈人藏在烟火里的祝福,是对新年的期待。

选对了鱼,摆对了位置,吃对了规矩,就是把福气“请”到了家里。

今年除夕,你家准备了什么鱼?

是不是也守着那些老规矩,盼着年年有余?

毕竟,年的味道,就是这些代代传的老规矩,串起来的温暖。

上一篇: 好新手养鱼避坑指南:水位高低决定鱼命这些细节90%的人都忽略了
下一篇: 客厅风水,必须要知道的5个禁忌,不然越住越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