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放三处,家贫日子苦”,这3个地方别挂镜子,建议提前收藏
87 2025-08-26
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公交站火车站最常见的口号,大家第一眼看到时是什么?普通打工人应该觉得安慰才是讽刺?
来了深圳就得找个地方落脚啊。现在可能有青旅,但以前不外乎那几个选择:
1)找亲友同学借宿; 2)几十块钱的小旅馆床铺 ;3)公司或工厂宿舍。再或者,更不济是睡大马路边或天桥边下。
如今,手头稍宽裕的人会选择公寓、老小区或更高档的小区,更多的人基本蜗居在深圳各区城中村的农民房。有些城中村则会被推平并成为历史,如白石洲;有些城中村赶上城市改造,实现城市与艺术的交融,瞬间村姑变碧玉,如南头古城。深圳的城中村,有太多可以回忆,有许多大事小事值得写。大多时候,我们选择封存记忆,让时间继续向前,而把记忆抛在身后。
那么,你住过深圳哪些城中村?给你一分钟的回忆时间,你会记起什么?
1. 涨房租。
有命当包租婆真是老天爷赏饭吃。2012年时,宝安固戍一个不到15平米的低小单间大概300多块钱,宝安区宝源F518时尚创意园附近顶楼的一房一厅大概七八百块钱,福田区上沙一个10平米左右的握手楼小单间则在700多块。现在又是什么价格?大概已经翻倍了。
深圳龙华城中村租房押金单
2012年,朋友刚毕业时在福田上沙的握手楼和一个见面不到几天的姑娘合租床铺,月租300块大洋。所谓的床铺就是放在地上的一块床垫,两人各睡一侧。我只去过那里一回。昏暗的三房一厅里,邻居的大高压锅在公共厨房呲呲呲地响着。同学也没住太久,后来就搬到月租700块的小单间。有时我们真担心房东给她配的小床随时可能塌了,木板薄得可能还比不上日本奥运会的纸板床。一年后她就去了南京,租了更加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福田区上沙村像个迷宫,路痴的我每次找她都会迷路。自从她离深,我再也没去过那里。
2. 你的房东都是什么来头?
人们很容易想起那种手里拿着几大串钥匙,耷拉着拖鞋的暴发户。而实际中,真有。每次涨租时,南头房东在租房合同上的签名鬼画符一般。二房东偷偷说,人家是深圳的公务员,在这附近城中村还有几栋楼呢。老太太和她的侄女一家担任二房东,负责收租,清洁过道。总之,这栋农民房的大房东住在别处。
有的屋主确实与租客住在同一栋楼。南头有个房东住在3楼,自己直接收租。有时,我们会纳闷,他们应该富得流油买得起大house,怎么还愿意住在光线昏暗的农民房,而且还是3楼?龙华有的房东则住在农民房的顶楼,雇2个壮汉负责收租和保洁。有时,我们也会纳闷,他们怎么愿意住在顶楼,毕竟16楼夏天很热。人家高兴就好,我们操啥心呢?毕竟,100多平的房子在城中村也是少有的。兴致高昂时,房东还能自在地在家中唱K,此曲恐惊天上人。
房东们在建房子时已经想好日后的租客类型。有的人基本把房间隔成豆腐块般10平米左右的小单间,于是平行的两排房间里,中间的那些租客是享受不到有窗户的幸福。他们也不会去管风水禁忌,比如有的房梁直接对着床。你不租,总有人租。
3. 房东的那些规定
比如,在农民房怀孕生子,有的房东要求租客包红包。不准养狗,怕狗吠扰民,但不禁止养猫。
偶尔有奇葩的房东规定,水电费需要交押金,房租1000大洋,水电费押金单则是500大洋。
晒被子的困难当一个房东住在顶楼,你怎么晒被子?偶尔碰到开放楼顶的农民房,值得人欣喜几秒。曾经,村里人在楼顶养的鸽子特别青睐我和朋友晒的被子,而我们总得为被子沾了鸟粪而恼。
房东怕有人跳楼,于是禁止租客上天台。有位大姐曾大晚上情绪激动跑到隔壁楼顶要跳楼,最后是村保安和民警将她劝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住在高处的好处是,登高远望能让大脑放空几秒钟。别人家楼顶长啥样?有人在楼顶晒床单、种菜搭瓜架。有次,有只很大的哈士奇把前腿搭在天台围墙上学人瞭望远方。恍惚间,视力不好的我误以为那是个人。或许,狗变成人,人化为狗。
城中村的天空和农民房的墙皮阳台毫无遮挡,令人快慰。在深圳的城中村,这是奢侈。
在南头古城时,两栋楼离得太近了,近到连对楼天台的不知名爬藤植物都快“钩”到我租处的栏杆。勉强看到对楼阳台上的一角天空。美好的时刻,比如对面的黄皮树挂着一串串果子,有棵橘子树结了颗大橘子。当然这都是别人家天台上的。 可惜好景不长。对面房东要搬去住商品房时,又把屋顶改造租给了一对夫妇,于是果树没有了。他们改造后的洗手间正对着我的门。亮灯洗漱均听得一清二楚。再一次搬家的节点来临。
农民房的墙皮能有多厚?脱落有时需要看时机。在白石洲时,天花板墙皮脱落前几分钟,我们刚吃完饭……“没掉饭里,我们运气真好!” 哦,天花板原来是木板。
6.鲜有交集的邻居
有交集的时候,若不是因为投诉,则是需要别人的帮助。 我的洗衣机响着,能证明我在家。“806在吗?” 原来隔壁的小哥被坏掉的阳台门反锁在外面。那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二房东最后在11点多找人给他开了锁。
7.村里的餐馆
村里的餐馆铺面经常几易其主。我们很希望他们能撑久一点。生存不易。疫情结束后,深圳城中村的餐饮竞争变得很激烈。主干道边,店门口只要有点空地都摆满小吃摊。
很多时候地理位置会影响人流量。并不是你的东西不好吃,而是大家更习惯去另一条人气更旺的主街。村里有个卖福鼎肉片的师傅,在一个隐蔽巷子里撑了2年,最后还是贴上转租告示。而如果某个位置不错的餐饮开不下去,或许更多的是餐饮本身的问题:比如村民们日常不习惯吃糯米饭卷和生腌这些食物。大家只为好吃实惠和填饱肚子。
有流动摊主在疫情后租了个大铺面开餐馆。搬家那天,我又去吃了一次,得知我要搬家。老板娘感慨:“我们又少了一个顾客。”
二手家具店深圳的城中村里怎么能少了二手家具店?店家贼精,他们不要你在某宝上购买的组装型书架和无法拆卸的大衣柜,说没有租客看书且塞不进电梯;也不要你的双灶燃气灶,理由是房东们都有配单灶,双灶没人要。所以,当你在深圳的城中村租房子时,自带的家具尽量还是多用久一些,不然退租时转售往往掉价甚至一文不值。对于二手家具店而言,他们最关注的是床、洗衣机、冰箱和空调。
1)小强和老鼠。
无论你来自何方,多多少少听过它们在广东的传闻。比如,广东的小强很大,会飞; 老鼠有时堪称硕鼠。当它们真的出现时,至少说明那栋楼的食物是丰富的,环境也适合它们生存……
老同学有次发了个朋友圈,大概就是半夜起来没开灯就倒水喝,喝到一半发现杯中异物。小强也。她住的却又像是小区房?
出差回来,瓶中的绿萝不见,酸奶玻璃瓶和水却还在。诡异。 几天后,大扫除时在某个角落发现绿萝枯萎的残叶。可以破案了么?再者,多年前养过小乌龟,结果小乌龟忽然消失。隔了几天,找到它时只剩龟壳。深圳城中村的老鼠有时欺人太甚。最主要的是,它半夜来找东西吃,那种啃咬声吵得你睡不了觉。但你又抓不到它。抓到它又如何呢?
2)蜗牛
这里指土生土长的中国小蜗牛,而不是人嫌的非洲大蜗牛。有次厨房门槛的一直蜗牛差点绊倒人。好在没有把它踩扁。你也说不上来它是因何而来。是因为附近有盆栽,还是因为厨房有时环境潮湿呢?
家里既然来了小客人,我们也略尽地主之谊——把它放在菜叶上。它自然是吃的 ,在菜叶上啃出若干小洞。有时我们不做饭,也就没菜叶给它啃。据说蜗牛畏光,很多时候它躲在厨房灶台下的某个角落。
《金刚经》说,“所有一切众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网上说蜗牛的寿命一般2-3年。有一段时间我们看不到这只蜗牛,认为它大概死了,后来它又出现在厨房的窗边,似乎在说,我还活着呢。隔了一年,临近搬家时,灶台的砖板下出现一个空蜗牛壳。我们相信那是我们原先看到的那只蜗牛。之前,彼此还打趣说,“搬家时,这只蜗牛还在,咱们就带上它。” 我们带走了蜗牛壳。
3)蜘蛛和蜈蚣
这两种生物都很瘆人。和广东其他城市一样,深圳的雨天有时长达一个月。春夏的雨能催生万物。朋友在白石洲和南头的农民房里曾遇到过大蜘蛛,这也是迫使她最终决定搬家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她很害怕蜘蛛。
另一个朋友,有次把雨伞撑开放在向南村的单间里晾,收伞时竟看到一条蜈蚣。她竟吓得把它打死还发了个朋友圈吐槽……
在广东租房子需要有勇气,想在深圳的城中村立足更需要忍耐。忍耐漫长的雨天和夏天,习惯逼仄的空间,不惧虫害,无畏命运的安排。
4)猫和狗
城中村的流浪猫和流浪狗很多时候都比较瘦,灰灰脏脏。狗可以在垃圾桶翻找东西吃,但是猫能找到的食物很有限,除非它逮到一只老鼠。有时我们会纳闷,他们在寒冬和暴雨天是怎么生存下去的?有主人的猫命好。
在水斗富豪新村初次遇到小串时,它还很小,在乍暖还寒的春天。我们担心他是否能存活。一开始走到哪里,它脖子上那根一米长的绑绳就跟在它后面拖着。等它大了点后,它好像把那碍事的绳子咬断了。它是被主人弃养还是自己走丢呢?它很聪明,附近养狗的人和宠物店的人都很喜欢它,有时会投喂鸡肉或狗粮给他。因为投喂久了,彼此相熟,它看到你会热情地跟着你跑,但始终不敢跑出村子。他会和别人家的宠物狗玩,也会在你面前卖萌。
龙华城中村中的小串
大家和小串的缘分只持续半年。那年中秋后,它就消失了。你不知道它是到别处流浪,还是被城管抓走,还是被人收养或吃掉。我们有时还会想念它。
5)燕子
当你在城中村看到很多燕子来来回回飞翔时,春天已经来了。它们会在农民房的一楼屋檐下筑巢。偶尔,你也能看到它们成双成对地停在楼下水管上乘凉。周末午后,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小巷间找鸟巢,看着来来回回的燕子,有那么瞬间你忘了自己在城中村,忘了自己在深圳。
那些人和事那些看过的书、煲过的电影和剧,那些追过的大型赛事直播,那些聚在一起吃过的饭和火锅,那些准备过的考试和人生的重大时刻,都给那弹丸之地增添几许烟火气和美好。
那个在夏日午后被锁在家中不断朝窗外喊“爸爸”的单亲女孩,那个因母亲外出打饭而被留在家中大哭的三岁小孩,他们还住在那里吗?
在深圳遇到的人,有的后来离深回乡,有的还在。有的还在,却基本不联系。万人如海一身藏,藏在深圳这小小的城中村里,为一日三餐,为拖家带口,为心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