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教的开光仪式?开光真的能赋予万物灵性?道教基本知识
159 2025-08-26
阆中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南充市代管,古称保宁,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自元朝阆州升格保宁府以来,历代均是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阆中辖5个街道、1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截至2023年末,阆中市户籍人口800225人。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嘉陵江畔,藏着一座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 "风水古城活样本" 的宝藏小城 —— 阆中。这座建县 2300 余年的古城,没有成都的喧嚣,少了九寨的张扬,却用嘉陵江的水、张飞庙的风、贡院的墨、醋坛的香,编织出独属于川北的烟火画卷。今天,我们就从五个关键词切入,解码这座 "阆苑仙境" 的魅力密码。
公元前 314 年,秦惠文王置阆中县,“阆" 字取自嘉陵江 “迂回如阆" 的地貌特征。这里曾是巴国最后一个国都,《华阳国志》记载:“巴子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后治阆中。" 巴人尚武的基因,至今仍能从古城里的 “巴渝舞" 表演中窥见一二。
汉代,阆中迎来高光时刻。天文学家落下闳在此观测星象,制定《太初历》,确立 “以孟春正月为岁首" 的历法规则,被后人尊为 “春节老人"。如今古城内的 “落下闳纪念馆" 里,复制的浑天仪仍在转动,馆外街道以 “春节文化主题街" 命名,红灯笼、春官送福雕塑,处处传递着 “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的底气。
唐宋时期,阆中是川北政治经济中心。诗圣杜甫两次寓居阆中,留下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的赞叹;大画家吴道子曾为阆中锦屏山绘制 300 里嘉陵江山图;苏轼兄弟赴京赶考,特意绕道阆中,在锦屏山留下 "飞阁连危亭,虚堂结幽壑" 的题咏。
站在锦屏山观景台俯瞰,嘉陵江在此形成 "U" 型弯道,将古城三面环绕,形似 "太极图" 的阴阳鱼眼 —— 这种 "山环水绕、负阴抱阳" 的格局,正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完美实践。明代《保宁府志》记载:"阆中城,郡治在蟠龙山之阳,锦屏山之阴,嘉陵江三面环绕,诚天造地设之区也。"
古人对风水的讲究,在古城布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中天楼为中心,20 余条古街巷呈放射状展开,像极了八卦图的 "阴阳鱼眼";街道走向与嘉陵江流向、山脉走势完全契合,既避西北寒风,又迎东南暖湿气流;城内民居多为 "穿斗结构",青瓦坡屋顶利于排水,木构建筑能缓冲地震 —— 这些延续千年的建筑智慧,让阆中成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与平遥、丽江、歙县并列)。
2010 年,阆中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 "中国风水文化研究中心" 称号。如今,古城内的 "风水文化博览馆" 通过模型、古籍、影像,还原了古代风水师 "寻龙点穴" 的过程,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都会来此做课题研究。
阆中的人文厚度,藏在两座 "国保" 建筑里 —— 一座是清代四川贡院,一座是汉桓侯祠(张飞庙)。
走进位于古城学道街的四川贡院,青石板路上还能看到当年考生的足迹。这座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乡试考场,曾见证过 8 次四川乡试,走出过 116 名进士、404 名举人。最传奇的是光绪元年(1875 年)的乡试,阆中考生张联桂高中解元(全省第一),后来官至广西巡抚。贡院的 "号舍" 复原了考生考试场景:1.5 米宽的小隔间里,摆着木板搭成的 "床桌一体",墙上还贴着 "严禁夹带" 的警示。每年高考季,许多家长带孩子来此 "沾文气",贡院也会举办 "古代科举体验",让考生穿汉服、写八股、敲 "高中鼓"。
与贡院的书香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桓侯祠的英雄气。公元 214 年,张飞任巴西太守,驻守阆中 7 年,"外御张鲁,内抚百姓",死后葬于此。祠内的张飞墓冢高 8 米,周长 120 米,墓前的 "汉桓侯神道碑" 为唐代所立。最有意思的是正殿里的张飞像 —— 不同于《三国演义》里 "豹头环眼" 的莽夫形象,这里的张飞手持书卷,面容威严中带着儒雅,还原了史书记载的 "飞爱敬君子" 的真实模样。每年农历八月廿八张飞诞辰,阆中会举办 "张飞巡城" 民俗活动:演员扮成张飞,骑高头大马,率 "士兵" 鸣锣开道,沿途与游客互动,场面热闹非凡。
阆中的烟火气,从一碗牛肉凉面开始。清晨 6 点,古城内的 "姚氏牛肉凉面" 已经排起长队:碱水面过凉水后,浇上秘制红油、牛肉臊子、保宁醋,撒上花生碎和葱花,酸辣鲜香在舌尖炸开。老板姚阿姨说:"我们家做了 30 年,秘诀就在这勺保宁醋 —— 别的醋发酸,我们的醋带点回甜。"
保宁醋,正是阆中 "舌尖经济" 的金字招牌。作为中国四大名醋(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并列),保宁醋始于唐长兴元年(930 年),以大米、小麦、麸皮为原料,用嘉陵江深层地下水酿造,还要经过 "冬捞冰、夏晒露" 的传统工艺。在保宁醋文化博览园,游客可以参观 "晒醋广场"—— 上百口大陶缸在太阳下闪着银光,醋香弥漫整个园区;还能体验 "醋疗",用醋泡脚、喝醋饮料,甚至购买醋味冰淇淋。2023 年,保宁醋年产值突破 8 亿元,产品远销 30 多个国家。
除了醋,阆中的 "肉" 也大有讲究。张飞牛肉因 "表面墨黑内心红亮" 的 "张飞脸" 特征得名,采用土黄牛后腿肉,用 30 多味中药材腌制,再用柏树枝熏烤。在 "张飞牛肉旗舰店",店员会教游客 "三看鉴别法":看颜色(黑里透红)、看纹理(肉丝紧密)、尝口感(咸香化渣)。还有阆中蒸馍,不加酵母、不放糖,用老面发酵,蒸好后洁白松软,放十天半月都不变硬,曾是清代贡品,现在仍是当地人的早餐 "标配"。
白天的阆中是 "活着的古城":青石板路上,挑着竹篮卖栀子花的老奶奶与穿汉服拍照的姑娘擦肩而过;秦家大院里,老茶客端着盖碗茶听川北灯戏;风水馆前,研学团队跟着老师辨认 "左青龙右白虎" 的地形。到了夜晚,古城变身 "光影画卷":华光楼的灯光秀用投影重现杜甫写诗的场景,南津关古镇的 "阆苑仙葩" 实景演出,演员在嘉陵江上划着乌篷船唱民歌,两岸的灯笼映得江水泛红。
阆中的旅游版图,早已跳出古城围墙。城北的滕王阁,虽非南昌那座 "落霞与孤鹜齐飞" 的名楼,却因杜甫 "君王台榭枕巴山" 的诗句闻名,唐代佛塔、明代石碑、清代木构建筑在此交融;城南的锦屏山,春天有万亩樱花,夏天可俯瞰 "嘉陵第一曲",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雾凇晶莹,山顶的 "杜少陵祠" 里,还能看到杜甫《阆山歌》《阆水歌》的石刻;城郊的天宫院,是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的归葬地,每年 "风水文化节" 吸引全球 3000 多名易学爱好者前来交流。
从巴国的战鼓到贡院的书声,从嘉陵江的涛声到醋坛的醇香,阆中用 2300 年的光阴,在川北大地上写就了一篇 "传统与现代共舞" 的华章。这里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有的是 "推窗见江、出门见古" 的烟火日常;这里不仅是游客的 "诗和远方",更是本地人 "生于斯长于斯" 的温暖家园。
下一次旅行,不妨把目的地设为阆中 —— 去中天楼摸一摸 "风水眼",在贡院敲一敲 "高中鼓",端一碗牛肉凉面坐在嘉陵江边,看夕阳把古城染成金色。你会明白,所谓 "阆苑仙境",不过是时光在此温柔停留的模样。
注:文中历史数据参考《阆中县志》《保宁府志》;保宁醋工艺资料来源于保宁醋文化博览馆官方介绍;旅游数据参考阆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3 年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