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鬼神合其吉凶

147小编 148 2025-08-27

如果单论鬼神,咬文嚼字,那么“鬼”,约等于人事物的“归去”;神,即是无名状的“通达”。

单论“鬼神”,是不好论的。

庄子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今人所谓“虚无缥缈,封建迷信”之说,很是忌惮。

我们的先人对待“鬼神”,基本态度是敬而远之。

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这句话常被歪曲,只留下一个“远”字,然后排斥鬼神。殊不知,“远”之前有个“敬”,才是核心。

又“敬”又“远”,不是否定,而是一种“中和”的态度。

接着上一篇万事万物之序,说一说在我们的传承中,是把“鬼神”安放在什么位置,具体又是如何对待的。

古人对待“鬼神”,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祭祀”,另外一条是“卜筮”。两条主线共同归于“合其吉凶”。

我们的祖先有“感”于天地日月四时之序的大恩大德,又常“念”那些已逝的先人,于是有“祭祀”出。

祭祀又分两类,一是“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这是祭祀天地万物的大礼,因为“天地之德、日月之明、四时之序”,有“春夏秋冬”之祭,属于国家层面的大事。

二是“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即是祭祀祖宗的基本祭礼,平民百姓也要认真做的。先人虽走了,但不代表消失,只是存以另外一种形式。就像夏天的太阳,到了冬天,不是消失不见。

郊社之礼,会有专职祭祀的“祭司”主理,相当于专职“事鬼神”。祭司有不同名称,可以是巫师、长老、国师等。

这些主祭的人,即是“神”的使者。他们“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专职教化,教导天下,因此能“与鬼神合其吉凶”。

像《黄帝内经》中的岐伯,是黄帝的老师,也是国师,又是巫师,还是医师,还是大祭司……这样的人,能深入天地日月四时鬼神之中。

为什么基本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呢?可以看出来,祭祀这样的大事,岂是普通人能胜任的?

这样的大事,一定是“夫大人者”之“大人”,方能胜任,否则就会“小人办大事”,乱了套了。

一般的人,能做到“敬”而远之,已经是很“高明”了。因为“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已经是默默地与“序”合拍,做事就如有“神”助。

虽然,这个“敬”字,也不能过了。

一者,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每一种“祭”,都应该有合适的时、地、人之“序”,不是生搬硬套、东施效颦。一旦生硬,就变味了。

二者,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凡遇“鬼神”都敬拜,就容易“谄媚”,招致不恰当之“序”。

我们也有句老话叫“请神容易送神难”。没有合适的机缘,就不要轻易“供神”,否则“序”就乱了。

以上是祭祀一线。直到今天,寻常百姓的家中还有“天地君亲师”牌位;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都是天地的“节日”,农人敬之;而像清明、中元这样的节日,专属于逝去的先人。

有祭祀,就有卜筮,常由“祭司”主持。

因为生活环境和境遇复杂,人们经常会“失序”。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想到“天地日月四时鬼神”之大序,尽量从中弥补不足,趋利避害,以定吉凶。

大序之神妙难测,于是诚心卜之筮之。

我们现在说“占卜”,即是“卜筮”。

筮是用蓍草,因为大序有象、有数、有理,于是乎占之以蓍草之数,以象天地之数。

卜是用兽壳,一般用龟壳,也是缘于象、数、理,以定吉凶。

占卜的人,一定是深入“大序”之人。否则,象不显,数不清,理不明。

普通人如果占卜,本来是想见微知著以定吉凶祸福,一通乱来就更乱套了。

占卜,即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地是诚,人也至诚,天人合一,方能占卜。

祭祀鬼神,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鬼神之为德,其甚已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占卜神测,也有一句话:《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上一篇: 一个家兴旺与否,看这个女人:儿媳才是真正的风水
下一篇: 海南要封关?这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10万免税只是开胃小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