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生态葬,为何“叫好不叫座”?

147小编 182 2025-08-27

又到一年清明时。随着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深化移风易俗,骨灰撒海、网上祭祀等新型殡葬方式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在抱怨天价墓地难以承受的同时,与“入土为安”传统观念接近的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墓地价格低廉却依然难获人们的认同,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传统墓价超房价

“太贵了!太贵了!”站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一处墓地售卖点前,54岁的沈阳市民袁女士面露难色,一旁的爱人不断地对她说:“实在不行别在沈阳买,去周边的铁岭看看吧。”

与袁女士一样,广西南宁市民梁先生近来寻访多个公墓销售点,了解的价格也让他难以接受。“现在南宁房价大约1.4万/平方米,墓地都超过4万/平方米了。”

不修墓穴,不建石碑,将逝者骨灰葬于绿树红花之下。相比传统墓穴,以树葬、草坪葬等为代表的生态葬法不仅节地环保,且售价低廉,但在许多地方生态葬墓区卖得并不太好。

清明节前,记者在辽宁、广西、上海等地一些公墓看到,许多墓园里都多了一片生态葬区。但是与传统白色公墓区域祭祀者、前来参观选购者络绎不绝相比,生态墓区显得颇为冷清。

在鞍山市弘莲墓园树葬区域,成片的油松、云杉、银杏等在微风下摇曳,树木间飘荡的轻音乐让园区毫无压抑感。“埋葬一个人,种下一棵树。”弘莲墓园负责人葛继红说,从事树葬20多年来,弘莲墓园已栽种树木7万多棵,绿化荒山300余亩,“一路艰难前行,至今墓园已埋葬骨灰6000多份。”

而一些近几年才推广生态葬法的墓园则没有这么幸运。在甘肃兰州城郊一座公墓,尽管每份树葬的价格只有4000至8000元,比一旁的传统墓穴低了三分之二还多,但推出两年来只卖出了不到100份,还不到树葬区域的5%。公墓负责人洪先生无奈地说:“没办法,现在老百姓还不认这个。”

传统葬法仍占主导

“当前,我国生态葬发展在区域间的差别很大。”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卢军说,东部沿海地区受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墓穴售价太高,而政府对生态葬法补贴力度较大、百姓思想观念较先进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生态葬推行程度尚可。但在中西部地区,推行效果仍不是很理想。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许多地方都要求每个墓园必须配备生态葬区,一些公墓从行业发展趋势考虑,也由传统墓穴向节地生态葬法转型。以辽宁鞍山市为例,目前生态葬面积占墓园总面积10%左右,“十四五”规划末期,这一比例将达30%以上;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生态葬面积已占到公墓面积的20%以上。

“与国家、企业推行生态葬的强烈意愿相比,市场需求却有些跟不上。当前,传统葬法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仍难撼动,”卢军说。

“人们很重视入土为安,现在接受生态葬的人相对较少,普通家庭仍偏向传统墓葬。”广西登朝岭生态墓园卢经理认为,部分人仍存有“厚葬”观念,认为通过传统墓碑祭祀,才能寄托哀思,体现孝道。

此外,一些殡葬商家赚取暴利的经营模式,也在固化人们的传统殡葬观。“比如有的公墓雇请花圈店、风水先生等帮助推销,这些人为了提取高额回扣,自然会推荐高价墓地。而丧户既然多花了钱,也偏向于见到更多实物。”一位生态树葬从业者说。

葛继红介绍,直至今日,殡葬行业暗箱操作,殡仪师鱼龙混杂,有的甚至宣扬封建迷信的现象还未消除,这仍在助推百姓盲目消费,进而使得传统殡葬大操大办的风气迟迟难以消除。

新华社记者 王炳坤 白涌泉 黄庆刚

(据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来源: 今晚报

上一篇: 从“厚葬示孝”到“归于自然” 节地生态葬如何“叫好又叫座”?
下一篇: 避暑十大凉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