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卦解读之经文、卦辞、彖传、大象传

147小编 78 2025-08-28

【周易经文】

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解读诠释】

【60.1】

节:亨;苦节不可贞。

【白话】

节卦:通达;痛苦的节制,不能固守。

【解读】

○节卦,下兑上坎,水泽节卦。《序卦传》:“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物既离散,必须节止,故涣卦之后是节卦。涣节互覆。节卦下兑泽为蓄水,上坎水为流水。泽枯则蓄,中则节流,满则泄流,为有节之象。节以制度,可致亨通;过分节制,则痛苦不堪。

节卦刚柔分,兑☱为静水,坎☵为流水,其阳爻为水,阴爻为止水之岸。有两岸者谓之☵坎水,有一岸者谓之☱兑泽。两岸对峙,水畅通无阻则为坎☵流。两岸合一,水被阻止则为兑☱泽。修建水库,两岸相接,坎水变兑泽。二阳上升,一阴阻之,谓☱兑泽,兑上阴爻是堤坝。

○节字繁体節,原义为竹节,引申为节律。中国古代科学有两大公理体系:一是八卦、六十四卦,阐述神明之德,人性情伪;一是五行、干支、六十甲子,阐述万物演化之节律。《周易》将节卦安排在第60位,正是基于六十甲子这一万物运行与会合的普遍周期的考虑,故《彖传》言“天地节而四时成”。

【60.2】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白话】

彖传说:节卦,通达,因为刚柔适均而刚爻得中。痛苦的节制不能固守,是说节制之道已到困穷。人逢喜悦则放逸,遇到坎险则困苦,居位得当才能调节适度,九五既中且正故可畅通。天地有节律,四季才会形成,君主根据节卦确立制度以调节民生,就能不浪费资财,不损害百姓

【解读】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此以卦体释节之亨。《彖传》“刚柔分”一语双关有两义,一是节卦三阴三阳,阴阳适均也,一是《正义》所说“坎刚居上,兑柔处下,是刚柔分也”。“刚得中”,兑柔与坎刚的中爻九二、九五皆是刚爻。

节卦刚柔分,下兑泽,为蓄水;上坎水,为流水。兑泽象征自然数度,坎水象征人文制度。“刚柔分而刚得中”,九二蓄能充足,九五输能通畅,故亨。

○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九二得中,六三乘刚,是“苦节”之始,尚有“不节之嗟”;九五得中,上六乘刚,是“苦节”之成,“其道穷也”。

○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此以卦德与卦主总申彖辞,对治“苦节”。

李光地曰:“‘说以行险’,先儒说义未明。”节卦的卦义确实是个难题。

李守力按:

兑为说(悦)为性情,上坎为险、为通,行险得当则为通。《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性情不发,静蓄象兑泽,七情外露,发动象坎流,故曰“说以行险”,“行”字尤妙。《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上坎六四当位,顺承中正九五,节而中正,则行险为通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1.天地节而四时成:

与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意义相同,皆一年之期也。笔者推测,西周时期有两种校核回归年的历法制度,一是四分月相纪日法,对应第49卦革,一个月有四个象限(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每个象限7-8日),走完12个月48个象限点是354天,第49个象限点是362天,若50个象限点则是369天,则超过回归年365.25天了,因此必须在49点时启动回归年的观测,故革卦《大象传》曰“君子以治历明时”,《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二是六十四卦纪日法,一爻为一日,《周易》节卦为第60卦,360爻为360天,60又为甲子数,故节卦《大象传》曰“君子以制数度”,第61卦中孚为366天,《尚书·尧典》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中孚卦帛书《易》作“中復”,正取回归年之义。

《新唐书》引一行《历本议》曰:

策以纪日,象以纪月。故乾坤之策三百六十,为日度之准。乾坤之用四十九象,为月弦之检。

一行又说“弦望相距,皆当二七”,“月策曰四象,一象之策,则朔、弦、望相距也。”

一行《历本议》所云可证古代确有检校日月数度之法。《系辞传》“乾坤之策三百六十”,即60节卦也;《系辞传》“大衍之用四十九”,即49革卦也。

2.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此广言节之道,亦《大象传》之义。成语“劳民伤财”源自此句“不伤财,不害民”。

节卦下兑为毁折,故曰不伤财,上坎为众,故曰不害民。

节卦《彖传》里的“不伤财,不害民”与孔子“农山言志”文字相同,可能是古代的格言。

《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乔建锋《<孔子家语·致思>篇分章考信》(《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一文通过对《孔子家语》、《说苑》、《韩诗外传》比较研究,认为《孔子家语·致思》“农山言志”为早出文献,根据古代地理文献和《史记》记载详细考证,得出:孔子与弟子所登农山,最有可能是在鲁国,时间可能在30岁到55岁之间。

然颜回小孔子30岁,颜回14岁拜孔子为师;子贡小孔子31岁,17岁拜孔子为师。故我认为“农山言志”的时间当在孔子50到55岁之间,此孔子相鲁之时也。

【60.3】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白话】

象传说:泽上有水,是节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当制定计量标准、礼数法度,详议道德行为任用得宜。

【解读】

○《大象传》自上而下观象,上坎为矫輮,故曰“制数度”,下兑为口,故曰“议德行”。

水泽节卦,是江河溪流汇入湖泊泽海之象,虚则容,满则溢,以泽之大小限量为节,今谓之库容。古人设“水则”(水位标尺)以测量水位,如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为测量都江堰的“水则”,“则”上古音职部精纽,“节”,上古音质部精纽,则、节音近义通,故节卦《大象传》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 郑玄注:“数度,广长也。” 数度即今之长度宽度,“水则”“数度”引申为计量标准和礼乐制度。

上一篇: 玄学:祖坟风水好不好,不要花钱请人看,自己看4个位置就知道
下一篇: 二十四道拐,60度陡坡上的“抗战生命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