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私藏!厨房让家发光的顶级颜色搭配,邻居赞,老婆夸!收藏
110 2025-08-28
“不能乱吃野生蘑菇”
相信大家都已经把这条铁律记在心里了
那自己种的能吃吗?
近日
一位四川村民网购“鸡枞菌”菌种
自行种植后烹饪成汤
没想到种出来的却是毒蘑菇
导致两位老人紧急入院治疗
↓↓↓
网购菌种包邮到家
采摘做汤撂倒老两口
四川泸州农妇朱仕春回忆,6月24日晚上,在短视频平台刷视频时,她被一则宣传鸡枞菌种的视频吸引,点进视频里的商品链接后,她以9.48元的价格购买了三包鸡枞菌种子。
朱仕春将所谓的“鸡枞菌种子”撒在了门前的大树下。
种子到货后,朱仕春按照店家的要求,将种子种在自家门前的大树下。“三包种子的包装袋上都写的是‘家庭蔬菜种子’,里面是黑色的一粒一粒的种子。”
对于店家宣传的鸡枞菌种,朱仕春深信不疑。7月11日,朱仕春在准备晚饭时,摘了三朵已成熟的蘑菇做汤,当晚12点左右,她和老伴就出现了头晕、心慌、上吐下泻的症状。
半夜,儿子杜先生将他们送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城北急诊科,还带来了“证物蘑菇”供医生参考。
因为持续性的呕吐、腹泻,导致大量体液流失,两人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查看了杜先生带来的蘑菇后,医生判断二老的症状为青褶伞(一种胃肠炎型毒蘑菇)中毒。
确认毒株后,城北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予以扩容、补液止泻、护胃等对症治疗,现两人已康复出院。
朱仕春用网购的种子种出的毒蘑菇。
该院医生提醒,若食用蘑菇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当采取正确的处置方式:
及时就诊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告诉接诊医生进食野生蘑菇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正确处理
在等待救治时,可采用简易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如大量饮用温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咽喉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对神经精神型的中毒患者适当束缚,防止其伤人或自残等举动。
保留证据
保留剩余蘑菇样品或把进食蘑菇的照片提供给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谁来为“致命误导”买单?
为何店家宣传的可食用鸡枞菌种,长出来的却是害人的“毒蘑菇”?杜先生循着母亲的购买记录,联系上店家客服,没想到客服却仍然坚称菌种是可食用蘑菇。在多次交涉下,店家也仅是给予朱仕春仅退款的权益。
朱仕春购买的“鸡枞菌种子”截图。
7月22日,记者再次点击朱仕春的购买链接时,店家已将鸡枞菌种商品下架,页面显示为“商品已失效”。
朱仕春购买的“鸡枞菌种子”商品链接已下架。
但在多个网购平台,有大量店铺在出售“鸡枞菌种”,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销售量也从数十单到上万单不等。
记者查询发现,这些平台出售的鸡枞菌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包装袋密封的颗粒种子;一种是菌菇包。在某店铺内,与朱仕春描述相似的鸡枞菌种子卖出了超8500单,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长出来的鸡枞菌是可以吃的吗?”得到客服的明确回复“是的”,这名客服还介绍种植方法,把种子撒到要种植的区域,然后覆盖一层薄土,3天浇水一次即可。
专家:鸡枞菌人工培育仍是难题
网上销售菌种均是假货
鸡枞菌真这么好种?网上的鸡枞菌种到底是真是假?7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李小林明确表示,目前,全国尚未发放鸡枞菌种生产许可证,因此,网购平台上大量打着“鸡枞菌种”口号的商品,均是假货!
在李小林看来,网购的“鸡枞菌种子”几乎不可能种出真鸡枞菌,且暗藏中毒风险。
围绕着朱仕春的事件,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柄尧认为,店家与消费者构成买卖合同关系。店家宣传销售的是鸡枞菌种子,最后长出来的却是“毒蘑菇”,这说明店家存在虚假宣传,构成违约。此后,又发生购买者家人不慎食用中毒这一后果,这又导致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中毒这一法律后果,系因店家违约所致,相应责任应由店家承担。
央视网综合封面新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来源: 政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