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花不能进阳宅!这5种花“打死”也不养,家里若有?快挪走!#
173 2025-08-30
德国作家斯蒂尔写过这样一句话:
“在我们的生命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人际关系。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感到幸福,不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感到痛苦。”
是啊,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烦恼,其实都来源于和人打交道。
我们总是试图维系好每一份关系,想给每一个人都留下好印象。
可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越是用力,就越难有个好结果。
你要做的是,从“心”出发,真正放松下来: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要太把别人当回事。
来源:视觉中国
你的不安,源于太过关注自己
作家金爱烂,曾在书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徐美英的女孩,从小到大,只要和人相处就会感到焦虑。
上学时,她担心同学觉得她笨,就每天拼命读书。
上班后,她害怕别人嘲笑她丑,又开始疯狂减肥。
……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她身边有其他人,她都会非常慌乱,还会下意识地观察周围人的反应。
但凡听见谁叹了口气,或者小声说几句话,她就开始不安,觉得人家一定是对自己有什么意见。
一次周末,有位朋友约她见面。
那天,她起了个大早,挑了几个小时衣服,又反复考虑要带个什么礼物。
最后,她选了一身非常紧的套装,和一双10厘米的高跟鞋,打扮好出门赴约。
那天天气很热,一见面,朋友随口抱怨了一句天气。
美英听到后,却感觉朋友是在借天气暗指自己穿的衣服不合适。
美英在心里反复琢磨:
今天穿的衣服是不是过于夸张了?这身打扮是不是看着很奇怪?
之后朋友和她聊天时,她也全程紧绷。
即使回家后,距离两人见面已经过去几天了,美英还在复盘自己当天的表现。
因为每次社交都是如此,渐渐地,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在人群中,美英就会变得非常烦躁。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焦点效应”。
意思是:人们会高估他人对自身的关注度,认为自己是社交中的焦点,一言一行都会被人看到。
然而事实往往相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大部分人根本无暇注意他人。
你总是过度关注自我,苛求自身。稍有不慎,就开始无休止地内耗,把自己活成了一件易碎品。
但真相是,没人像你自己一样关注你。
你以为别人在评价你,其实是你在审判自己。
来源:视觉中国
越想给人留下好印象,结果往往越差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
如果非要去给所有人都留下好印象,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
前几天,重温电视剧《女心理师》,来访者莫宇的经历就让人很是唏嘘。
在公司,起初,莫宇觉得和同事们搞好关系很重要,对所有人都是有求必应。
放假时,领导叫他去公司加个班,他从不推辞。
工作中,同事们让他帮忙多做些事,他也不会拒绝。
可莫宇的迁就和付出,并没有换来同事的感谢,反而更不被大家在意。
同事们约好了下班聚餐,等他到了餐厅却发现一个人都没有。
后来才知道,大家临时换了地址但没人告诉他。
事后,有同事提起他没来,莫宇怕说多了显得计较,还找借口说自己前一天有事没去。
尽管心里委屈,莫宇隔天还是给每位同事都带了奶茶,而且还都是大家喜欢的口味。
当天晚上,同事们又开始约下班聚餐。
莫宇以为这次总不会落下他,还告诉家里人今天不回去吃了。
结果下班后他等了很久,这次大家连叫都没叫他。
最后,难以忍受这种心理折磨的莫宇,选择了离职。
《人间失格》中说:“无论对谁太过热情,都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费力的讨好,未必能换来将心比心,反而容易被人看轻。
尽全力满足别人的需求,也不一定会被人感激,甚至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置顶别人的感受,永远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试着放下迎合讨好的心,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一个人在放弃给别人留好印象的负担之后,心里会格外踏实,也可以停止受累。”
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不满意。
正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说:“当我开始接受自己,就开始被别人真正接受。”
来源:视觉中国
成年人的社交,要允许尴尬发生
曾看到一位网友发帖,倾诉日常的困惑。
她说,自己特别害怕冷场。
每次社交中气氛突然沉默,她就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她怕场面太尴尬,就会费尽心思找各种话题。
结果大多时候都是越说越尴尬,要不没人回应,要不就是回应后气氛更加微妙,还不如不说。
每当这时候,她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样的社交心态,也常常让她深感疲惫。
帖子下面的高赞评论写道:
“暖场是每个人的事,不要揽成你一个人的事。大家都是成年人,尴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于喜欢交际的人来说,让大家热络起来自然无可厚非。
但既然本身就不善言辞,与其强迫自己去活跃气氛,不如干脆与自己和解,默默地待在角落就好。
曾在热播综艺《向往的生活》中,看到这样一个片段。
综艺的常驻嘉宾是一位前辈,有一期一下子来了9位年轻艺人。
前辈看了一下,礼貌性地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进了厨房做饭。
吃饭时,他说出了心里话:“你们这一大堆人来,我跟你们也不熟,我没必要跟不熟的人非得瞎扯。所以你们进来跟我打招呼,我也没那么热情。”
有网友批评他“有些冷漠”,我却不这么想。
虽说场面略显尴尬,但其实在场的人都松了口气,至少大家都不用绞尽脑汁去找话题、伪装逢迎,也能更轻松自在一点。
成年人之间的相处,实在没必要过于敏感。
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时候,沉默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要知道,让别人感到舒适,从来不是你应该承担的责任。
当你不再害怕尴尬发生,也就真正拥有了社交自由。
来源:视觉中国
荣格说:
“与其在别人面前假装完美,不如诚实面对内心的阴影。”
是啊,无论和谁相处,都不必踮起脚尖去维系关系。
凡事心宽一些,看淡一些。
人生寥寥几十年,不要在意太多,更不要为难自己。
停止讨好,停止标签。
最好的社交方式,其实是自洽。
作者:人亿。不要麻木,不要庸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