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大事必看黄历,中国人骨子里的传承、
手机日历一滑,底下总跳出“今日宜嫁娶,忌动土”。
很多人嘴上说“迷信”,真到领证、搬家、开业那天,还是悄悄点开黄历APP。

这玩意儿到底灵不灵?

说穿了,它更像一张“心理安全网”。

古人没天气预报,也没心理医生,只能把日升月落、地磁波动攒成一本小册子,告诉自己“今天适合干嘛”。

几千年攒下来的经验,里头确实夹了点天文干货,也夹了点“求个心安”的滤镜。

现代人其实一样。

挑结婚日子,父母一句“黄历说这天好”,小两口就点头——不是信那本纸,而是不想在婚礼当天再吵一架。

公司开业选吉日,老板未必真指望一本黄历带来财运,只是给团队一个“仪式感”:今天开始,咱们顺顺当当。

更有趣的是“选择性认知”。

黄历写“今日利偏财”,买彩票的人就觉得号码格外顺眼;写“忌口舌”,同事拌嘴都赖日子不好。

大脑自动把巧合当证据,黄历顺手背锅。

电子黄历把老黄历塞进手机,每天一条推送,像天气预报一样顺手。

没人把它当科学,却也没人舍得删。

毕竟,生活已经够乱了,找个日子告诉自己“今天可以好好过”,也算一种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