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牧童救助落水蛇,蛇化青衣客,赠笛唤春雨

147小编 56 2025-08-31

民国初年,川蜀地界有个青竹村,村后是漫山的楠竹,村前有条濑溪河,往年一到夏天,河里水满当当,田里稻子绿油油,可这年入夏就邪门——连着俩月没掉一滴雨。濑溪河的水浅得能看见河底的鹅卵石,田里的土裂得能塞进半只脚,稻穗刚冒尖就蔫成了枯草,连村头那棵三百年的老黄葛树,叶子都掉了大半,枝桠光秃秃的像只枯手。

村里有个牧童叫阿牛,刚满九岁,爹娘前年老伤寒走了,就剩他一个人,靠着给地主周老财放四头黄牛过活。周老财是出了名的“铁公鸡”,给阿牛的工钱每月就两升糙米,还得天不亮就把牛赶上山,天黑透了才许回牛棚。可阿牛心善,兜里总揣着块干窝头,见着路边饿瘦的流浪狗会掰半块喂,看见被鸟啄伤的雏鸡,也会找片软荷叶裹起来送回鸡窝。村里的张婆婆常说:“阿牛这娃,心比楠竹汁还甜,就是命苦。”

这天晌午,日头毒得能把地上的石头晒烫,阿牛把牛赶到濑溪河旁的竹林荫下,自己蹲在河边撩水洗脸。刚擦了把脸,就听见水里“扑腾”一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条两尺来长的青蛇,被河底的水葫芦藤缠了身子,脑袋在水面上一抬一沉,吐着细细的信子,眼看就要憋死了。那蛇的鳞片泛着青幽幽的光,背上有三道浅黄的细纹,像描了三笔金线,右腰上还划了道口子,渗出来的血把周围的水染成了淡红。

阿牛不怕蛇——他天天在竹林里放牛,常看见蛇在竹根下乘凉,知道只要不惹它们,蛇从不主动咬人。他赶紧找了根长竹枝,蹲在河边慢慢探进水里,一点点挑开水葫芦藤。可藤子缠得紧,竹枝一挑,蛇疼得“嘶”了一声,尾巴拍得水面溅起小水花。阿牛赶紧放轻动作,又从怀里摸出块粗布帕子——那是他娘生前给他缝的,边角都洗得发白了——铺在河边的青石板上,等把最后一缕藤子挑开,才小心地用竹枝把蛇拨到布帕上。

蛇趴在布帕上,喘了好一会儿气,才慢慢抬起头,一双琥珀色的眼睛盯着阿牛看,没了刚才的慌乱。阿牛见它伤口还在流血,忽然想起张婆婆说过,竹林里的马齿苋能止血,就跑进旁边的竹林,扒了一把带露水的马齿苋,放在石板上用石头捣成泥,再小心地敷在蛇的伤口上,又用布帕的一角轻轻缠好:“乖啊,这草能治伤,过两天就不疼了。”蛇像是听懂了,慢慢盘成个圈,把脑袋埋在身子里,不再动了。

阿牛守着蛇待了快一个时辰,见太阳偏西了,才把布帕轻轻拎起来,送到竹林深处的石缝前:“快进去躲着吧,别再掉进河里了。”蛇爬进石缝前,又回头看了阿牛一眼,尾巴轻轻扫了扫他的裤脚,才“嗖”地钻了进去。

可这事偏被路过的村民王二瞧见了。王二是个闲汉,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最爱搬弄是非。他转头就跑到周老财家,拍着大腿喊:“周老爷!您猜咋着?阿牛那小崽子放着牛不管,蹲河边救蛇!那蛇青森森的,背上还有黄纹,看着就邪性,指不定是山里的精怪,要给咱村招祸呢!”

周老财正蹲在自家稻地里心疼庄稼,一听这话,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抄起烟杆就往河边跑。见阿牛正牵着牛往回走,周老财上去就给了阿牛一烟杆,打得阿牛胳膊上红了一道印:“你个小兔崽子!天旱成这样,你不看好牛,倒去救那毒蛇?蛇是灾星,你救它,早晚把咱村的运气都败光!”

阿牛捂着胳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还小声犟:“它快淹死了,怪可怜的……”

“可怜?”周老财唾沫星子喷了阿牛一脸,“我看你是傻透了!这月的糙米扣一升,再敢跟蛇打交道,我就把你赶出去,让你睡野地里喂狼!”

村里的人也围了过来,有人跟着帮腔:“阿牛,王二说得对,蛇是阴物,救不得啊!”“前村李老四去年踩了条蛇,转天就摔断了腿,你可别犯浑!”张婆婆想护着阿牛,可她一个孤老婆子,哪敢跟周老财对着干,只能悄悄拉了拉阿牛的衣角,让他别再说话。

阿牛没再犟嘴,牵着牛默默回了牛棚。牛棚漏风,晚上刮起风来“呜呜”响,他抱着牛脖子缩在草堆里,眼泪掉在牛毛上——他不后悔救蛇,就是觉得委屈,也怕周老财真把他赶出去,到时候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

过了四天,这天傍晚,阿牛刚把牛喂饱,就看见牛棚门口站着个穿青布长衫的年轻人。那人二十出头,眉目清俊,腰间系着条青布带,上面绣着三道浅黄的细纹,手里还拿着支青竹做的短笛,看着文质彬彬的,不像村里的人。

“小兄弟,”年轻人笑着开口,声音像风吹过竹叶,沙沙的好听,“多谢你前几天救了我。”

阿牛愣了愣,挠挠头:“我不认识你啊……”

年轻人指了指自己的腰带:“你看这三道黄纹,是不是跟你救的那条青蛇背上的纹一样?”阿牛凑过去一看,可不是嘛!那黄纹弯弯曲曲的,跟蛇背上的一模一样,连位置都不差。

“你……你是那条蛇变的?”阿牛吓得往后退了一步,可想起那天蛇在布帕上乖乖的样子,又慢慢放下了心。

年轻人点点头,语气诚恳:“我本是这竹林里修行的蛇仙,那天去河边饮水,不小心被水葫芦藤缠住,多亏你救了我。我没别的谢礼,这支竹笛送你,往后要是遇着过不去的坎,对着天吹三声,或许能帮上忙。”说着,就把竹笛递给阿牛。那竹笛是老楠竹做的,上面刻着小小的竹叶纹,握在手里温温的,还带着点竹子的清香。

阿牛接过竹笛,刚想说声谢谢,年轻人忽然化作一道青光,“嗖”地钻进了竹林,眨眼就没影了。阿牛握着竹笛,站在牛棚门口,觉得跟做梦似的。他把竹笛藏在贴身的衣兜里,没跟任何人说——他怕说了,周老财又要骂他。

又过了半个月,天还是没下雨。濑溪河快干了,牛吃的青草越来越少,周老财的稻地全枯了,连他自家囤的粮食都快不够吃了。这天早上,周老财把阿牛叫到跟前,脸拉得老长:“阿牛,这牛我没法养了,明天我就把牛拉去镇上卖了,你也别在这儿待了,自己找地方去!”

阿牛急得快哭了:“周老爷,我除了放牛啥也不会,你把我赶走,我咋活啊?”

“那是你的事!”周老财甩着手就走,“反正明天一早你就得滚!”

村民们也愁坏了,有的人家已经开始跟邻居借粮,王二见了阿牛,还幸灾乐祸地说:“我早说了吧,救蛇没好报!你看,天不下雨,牛也卖了,这都是你招来的祸!”

阿牛抱着衣兜里的竹笛,心里又急又慌。他不能走,走了就真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而且村里的庄稼再不下雨,大家冬天都要饿肚子。他忽然想起蛇仙说的话,“遇着过不去的坎,对着天吹三声”,要不,试试?

第二天一早,阿牛揣着竹笛,跑到村头的老黄葛树下。村民们都围了过来,想看看他要干啥,周老财也来了,抱着胳膊冷笑:“你个小崽子,还想耍啥花样?吹笛子能吹出雨来?我看你是疯了!”

王二也跟着起哄:“就是!要是这笛子能唤来雨,我就把我家那只下蛋的老母鸡给你!”

阿牛没理他们,踮着脚站在黄葛树的老根上,举起竹笛凑到嘴边,对着灰蒙蒙的天,慢慢吹了起来。第一声笛响,清得像山涧的泉水,“叮”地一下飘在半空;第二声,软得像竹叶拂过脸,沙沙的挠人耳朵;第三声,亮得像晨露落在荷叶上,脆生生的。

可吹完了,天还是没动静,连朵云都没有。周老财笑得前仰后合:“我就说你是瞎折腾!赶紧滚,别在这儿碍眼!”

王二也拍着大腿笑:“还蛇仙送的笛呢,我看是根破竹棍!”

阿牛攥着竹笛,眼圈有点红,正想把笛子收起来,忽然刮来一阵风——不是热风,是带着潮气的凉风,吹得黄葛树的枯枝晃了晃。紧接着,天上慢慢聚起了乌云,刚开始是淡淡的灰,后来越聚越浓,黑沉沉的压得人喘不过气。又过了一会儿,“滴答”一声,一滴雨落在阿牛的脸上,凉丝丝的。

“下雨了!真下雨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紧接着,雨滴越来越密,“哗啦啦”的,像老天爷打翻了水桶!村民们都疯了,有的跑到田里张开手接雨水,有的对着天磕头,还有的抱着孩子在雨里转圈。周老财张着嘴,雨水顺着他的山羊胡子往下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王二也不笑了,站在雨里呆呆的,脸跟煮熟的虾子似的红。

雨下了整整一个时辰,田里的枯苗慢慢直起了腰,濑溪河里的水也涨了起来,连老黄葛树的枝桠上,都冒出了嫩嫩的绿芽。雨停的时候,天边还挂起了一道彩虹,从竹林一直架到河边,好看得紧。

阿牛握着竹笛,站在彩虹底下,心里暖暖的——蛇仙没骗他,这笛子真的能唤来春雨。

后来,周老财再也不敢赶阿牛走了,不仅把扣他的糙米补了回来,每月还多给一升。王二也兑现了承诺,把家里那只老母鸡抱给了阿牛,红着脸说:“阿牛,之前是我嘴碎,不该说你坏话,你别往心里去。”

入秋的时候,青竹村的稻子收了个好收成,金黄的稻穗压得稻秆弯了腰。村民们都记着阿牛的好,张婆婆做了红糖馒头,会给阿牛送两个;隔壁的李大叔打了新米,也会端一碗给阿牛;冬天冷了,王二的媳妇还给阿牛缝了件粗布棉袄,虽说针脚有点歪,可穿在身上暖暖的。

阿牛还是天天放牛,只是衣兜里总揣着那支青竹笛。有人问他,还见过那个青衣客吗?阿牛摇摇头,说没见过,但他常看见竹林里有一道青光闪过,像是有人在看着他。有时候他放牛累了,会坐在竹根下吹会儿笛子,笛声一吹,竹林里的鸟儿就会跟着叫,河里的鱼儿会跳出水面,连牛都吃得更欢了。

村里的老人常跟孩子说:“阿牛这娃,是积了大德才换来了好报。你看他救了条蛇,蛇仙就送他笛子唤雨,救了全村人的庄稼。做人啊,不管啥时候都得存点善心,善心能换回来好运气哩!”

如果喜欢这个故事,麻烦各位看官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非常感谢!

上一篇: 故事:清朝一穷苦船员,因闹肚子下船方便,不料却走上了人生巅峰
下一篇: 你知道吗?平时穿的衣服颜色与运气、财运有关系,穿哪个颜色最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