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要趁早,过了除夕,切莫动鸡,老传统不能忘,平安过大年

147小编 90 2025-09-01

导语:杀鸡要趁早,过了除夕,切莫动鸡,老传统不能忘,平安过大年

随着春节的临近,大家都开始将手头上的工作,开始进行总结,迎接崭新一年的到来。各种各样关于新年的东西都摆在了台前,大家都想热热闹闹地过好这个新年。

但是一些东西不能随便准备,这其中有很多门门道道,今天老唐就给大家说几个和春节有关的习俗、禁忌,让大家少踩雷。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正所谓“月穷岁尽之日”,所以除夕也被称为陈岁。在这个去旧迎新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张贴门神,用来迎福挡灾,一般情况下,大家见到的都是尉迟恭、秦叔宝两人,不过这两个人算是后来居上,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门神另有其人!

最早的门神,出现在汉朝时期。鬼神之说在远古部落中就已经存在,不过到了汉朝之后,得到进一步补充,并且一下子就深入人心,于是人们将那些无法理解的现象,都归结到鬼神的身上,认为是他们在作怪,于是在除夕夜这种比较隆重的节日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防治鬼神。

当时秦琼和尉迟恭还没有出生,所以古人用神荼和郁垒先顶上,根据《风俗通义·祀典》以及《黄帝书》中解释,这两兄弟是神仙,居住在度朔山下,平时的工作就是将祸害人间的鬼物抓起来,让老虎吃掉!

所以在汉朝时期,人们常常会将这两位大神贴在门上“以御凶”,并且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让这两位“大佬”能够安心工作。当然这时候的形式还没有统一,有人选择用桃木雕刻两人,有些人直接在两块木板上刻上两人的名字。这种“门神”其实在中国流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王安石所说的“新桃换旧符”其实指的就是这种东西。

不过在当时人们认为,这两位大神只能抵挡神鬼不能进家门,并不能完全驱散这些鬼神,所以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大型驱鬼活动——逐傩。根据《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这种活动不光民间在举行,朝堂之上也会举办,找不同的人扮成不同的角色,有人扮成鬼怪,有人扮成驱鬼的人,一边跳舞,一边挥喊。

和现在的cosplay活动很像,但是少了一份戏谑玩闹的含义,多了一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情,虽然所谓的鬼怪来源于他们自己吓自己!

禁忌

除了这些活动之外,节日中还有一些忌讳。除夕夜,各地会杀羊,并将羊头悬挂在门头,还会杀鸡,驱除恶气。但这些活动过了除夕,就不能举行了,并且还会保护他们,根据《荆楚岁时记》中描述,在正月初一,还要画一只鸡放到门口,也能做到驱邪的效果。因为正月初一是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

有人说这是女娲创造万物的顺序,所以在对应的日子中,不能杀生!但是有人有不同的观点,在《拾遗记》中记载,在尧王七十年,一个叫袛支的国家,出了一只重明鸟,振翅一米,能搏击猛虎,震退鬼怪。因此人们选择在门口画鸡镇宅驱邪。

除了这个禁忌之外,在正月初一这天,还要放雀。

《三齐略记》中有这样一个传闻,刘邦战败后,被项羽追着到处乱跑,情急之下躲到一口枯井中,而这时候两只斑鸠落到了井口上。项羽追到此地,士兵想下到井中探查,但是项羽表示不必了,只听项羽说到:“井有人,鸠不集”,正是因为这两只鸟,刘邦才幸免于难。后来汉朝建立后,刘邦每年正月初一都要放生斑鸠等鸟雀,甚至到后来还专门下了一道命令,于是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

画鸡放鸟之后,切莫不能忘记三样东西,一是岁旦酒,二是辟恶散,三是去鬼丸。

岁旦酒是对新年的祝福,这是憧憬;辟恶散是用来防疫疾病的,正月期间寒潮逐渐退却,节气的交互是流行性感冒频发的时候,辟恶散中含有很多药材,能有些的调理五脏之气,防止疾病滋生;至于去鬼丸,则是雄黄旦散,用蜡制成药丸状态,驱虫去鬼,辟邪。三种东西都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关于春节的习俗和禁忌其实还有很多,今天就先给大家分享到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老唐会持续给大家分享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期待与你的下次相遇!

上一篇: 房屋旁长樟树影响风水?玉山一村民因4棵樟树被判刑
下一篇: 误食鸡肫引发的风水奇缘:一桩改变家族命运的明代风水公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