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杜月笙墓地:朝向上海,破败寒酸,墓碑上方八个大字令人深思

147小编 54 2025-09-02

在中国台湾台北大尖山下,空气有点潮湿,草木藏着些许腐败的味道。这里有一座老旧的墓地,显然很久没人来,谁都没想到主人竟是鼎鼎大名的杜月笙!曾经混迹上海滩风头无两,如今却只剩石碑上八个大字缺了闪耀的锋芒。杂草疯长,路全是荆棘。要不是有个素不相识的老人,每天自觉帮忙打扫整整三年,坟头怕早淹没在人们的遗忘里。偏偏,这八个字摆在那儿,“义节聿昭 誉闻永彰”,该夸赞的词全给了。真配吗?想想都有点别扭!

杜月笙,这个名字在历史书上翻来覆去地出现过。有人说他是黑帮枭雄,有人说他是革命助手。光怪陆离的经历让人目眩。到底他跟那些名流大佬、老百姓、工人、革命党人什么关系?几句话也说不清。杜月笙成名之前只是个卖水果的,谈不上什么魄力。他懒、爱赌博、天天瞎混。谁想到他后面会在上海滩翻云覆雨?没谁能提前看穿。他站在他未来的路口时,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糊里糊涂。

不过,人生的一脚踢出去,有时候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杜月笙混迹烟馆,出门三分笑脸人,见多了上海滩的深浅。偶然结识青帮大佬陈世昌,才让他爬上第一格梯级。这个城里头的门道,杜月笙总能快人一步弄明白。他阴狠、狠辣、会做人,朋友都管他叫“杜先生”。倒时倒运,运气却总归不赖。很快,他钻进黑道,跟黄金荣、张啸林结伙,开始做鸦片、走私,钱赚到出奇,名声半黑半白,连上海警察都得装聋作哑。

钱有了,手下也有,亲信都是老油条,杜月笙最怕落个无名。后来想做点“正事”,权力才是最诱人的。他对蒋介石既有仰慕、也有戒备。时间来到1927年,北伐成功,国共表面合作。蒋介石正愁没人打头阵,杜月笙心思灵活,这会儿往政治场里挤。蒋介石看上他能打能杀,杜月笙则想借蒋的势把名望稳稳立住。

但北伐后很快变天。四一二清党,蒋介石翻脸如翻书,谁挡路谁遭殃。杜月笙接到活儿,跟黄金荣、张啸林成立“中华共进会”,一夜之间,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最惨的是汪寿华,工人运动领袖,被杜月笙设局请过去再活埋。杜月笙那会儿替蒋介石血洗街头,转头等新局面。到底是投名状还是一时意气?还真说不清。

杜月笙这个人,总讲义气,但也总算计。他跟蒋介石的关系没多少真正情分,更像是互相利用。蒋看杜月笙帮忙收拾“对头”,可心想哪天这些老流氓对自己不利?先用再弃。杜月笙哪能不知道这点,他一边拉拢蒋的信任,一边捏着自己的底线。日本人劝杜月笙投降,开出了实在的条件,他也没动心。但真有那么清高吗?或许是心里明白:没了上海,自己这条命也就不值钱了。

杜月笙总在上海混,他觉得人生不能太脏,但他沾的血远不止一星半点。抗战胜利那会儿,杜月笙回到上海,也有想再立个高台坐坐。可他到家,上海市长、副市长已经定下,原定的大场面欢迎直接泡汤。满街满巷都贴着打倒“粪帮头子”的标语,脸上不挂也难。所谓义气、昔日情谊,统统从此断了。杜月笙那句“夜壶理论”传开了——不是自嘲,哪儿是夜壶、哪儿是马桶,鬼才分得清。

有人说杜月笙不是没试过去联系共产党,他几次找过潘汉年,谈了不少,嘴里是求宽大处理,话里含糊又多疑。他说话时心里打小算盘,生怕自己喊错了队伍被拉出去见阎王。解放前后,蒋介石一次次招呼他跟去中国台湾。杜月笙既犹豫又害怕,留上海风险大,去中国台湾心也不甘。他最后留在了香港,只想低调捱几天。

但天不遂人愿。1949年,杜月笙昔日手下参与杀汪寿华的人落网枪毙,报纸上写得清清楚楚。杜月笙看到,魂差不多吓没了,觉都睡不好,心跳老是停不了。人人都在说:纸包不住火,迟早轮到他。长年焦虑,杜月笙病得很重,整天躺着。有天,他忽然醒了,叮嘱家人得穿长袍马褂,好棺材送回上海,不管如何,宁可做个落魄鬼,总想着以后还得落叶归根。这里头的执念,不值钱但又特别的可惜。

1951年8月,杜月笙走了,死在香港出租屋。消息很快传到蒋介石那边,蒋表现得挺重情重义,请愿意让杜月笙家人把他葬到中国台湾。真是这么尊重他?其实未必,蒋介石那个时候,地盘丢光,人心散,正需要靠人情世故稳一点阵脚。杜月笙尸骨未寒,就被运去中国台湾,住在台北大尖山脚,风水上的说法还面朝上海。怎么安排的,这种操作总带点舞台剧的意味。

其实这里头很多细节,冷暖早就无人说。杜月笙的第四房太太姚玉兰艰难把遗体带到中国台湾,来回折腾,只有点亲信帮忙。墓碑上的八个字,头两句是蒋亲笔写的,后两句是张群撰的,意在表明此人名节昭著、德行天下。说得天花乱坠。可杜月笙这人,生前干过多少见不得光的事?旧账一算,别说青史留名,连墓前干净点都有点难为他。

很多年过去,那座墓地残破到没人愿意多看一眼,草深没膝头。陌生台湾老人见不过去,出来义务清扫三年。有人觉得杜月笙也曾经是民族资本家,至少抗战时没给日本人低头。还有些人则说,一辈子祸害百姓,杀人无数,有什么值得同情?不同人,不同说法。更尴尬的是,历史上杜月笙曾多次向共产党释放出诚意,递过橄榄枝,是出于自保还是投机?一时糊涂也罢,心怀鬼胎也罢,查不清全貌。

让人感慨的是,早年一路靠刀尖上舔血爬上去,后来却被老朋友遮遮掩掩嫌弃,靠家里女人安排后事。蒋介石明里暗里想用“反攻大陆”牌拉人气,杜月笙自己其实也看得明白。不管怎么说,那个“义节聿昭,誉闻永彰”的墓碑,上下都带着点嘲讽的味道。谁给谁留面,谁又能心安理得?乱世过去,立场和结局都变得模糊。

也许杜月笙一辈子的拼杀,到头来没有真正赢过一场。历史的光怪陆离,不是谁干了什么就绝对坏,也不是谁站过哪里就全然是对。就像那句老话,现在说都觉得无力。毕竟人没了,墓碑发黄,八个字再工整,里面的故事一个字都写不全。

事实摆在那儿,杜月笙坟头一草一木,都跟那八个字一样尴尬。风吹雨打,反倒让人看清了人间冷暖,一切虚头巴脑,放下也罢。

上一篇: 昌吉市庙尔沟乡和谐一村:耕地集中流转 牧民收益翻番
下一篇: 疯狂的石头!揭秘陨石圈背后的黑产:有人曾遇传销 损失50多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