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5不放,人顺家兴旺”,客厅不要放这5样,很多人没当回事
70 2025-09-06
越南古都顺化市在1558年至1945年近400年间,是越南统治阶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越南西山王朝时代,光中帝在顺化定都。1802年,阮福映推翻西山王朝,登上帝位,年号嘉隆,在越南延续了143年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也把顺化做为京都。在17世纪一度改名富春。1945年越南发生八月革命,结束了法国80多年的殖民统治和日本5个月的军事占领,随之而来的,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阮福腆于8月30日退位。顺化作为首都的历史方才结束。
越南的建筑也深受中国古代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越南的皇城也严格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学修建。顺化城分为里外三层,以南岸的御山为前障,作为城前的天然屏障;蚬岗为左青龙,野园岗为右白虎,呈“龙朝虎优”之势,显示王权、威力。流经两岗中间的香江段为“水聚线”,慌若弓臂,给皇城注入勃勃的生气。此次亲临皇城后,感觉符合中国风水学,但是,由于条件和建筑实力等诸多因素,有诸多建筑修建的规模和气势不够,没有达到力度和要求。因而到了阮王朝后期,招来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侵害和凌辱和美国侵略者的破坏。现在皇城遗留的城墙、城门及影壁上,依然可以看到侵略者摧残皇城的弹坑。
京城之内有百官办公的六部区,有国子监、机密院、都察院、史馆、内阁、习贤院。顺化京城内最主要的部分是皇城,皇城采用了北京故宫的建筑图纸,所以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缩小版的北京故宫,在名称上中国影响很深,如顺化皇城(Hoang Thanh,或紫禁城Tu Cam Thanh,门票上则称为Dai Noi——大内)紫禁城、大内、午门Ngo Mon、大朝仪Dai Trieu Nghi、太和殿Thai Hoa Palace、太庙To Mieu等)。
顺化皇城于199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他们对顺化是这样评价的:"顺化皇城作为防御性都城,是都市和建筑的典型例子。
顺化皇城是越南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1803年,嘉隆王亲自考察勘界,1805年开始修建。阮朝嘉隆四年(公元1805 年)开始大规模扩建整修,建成现存规模历经数十年。1832年明命年间竣工。施工人员数以几十万计,挖壕、堵河、仅筑城土石方就达亿万立方之巨,延续整整30年,经过两代王朝,整个皇城坐北朝南,占地520公顷。
顺化皇城又名“大内”,越南阮氏王朝的皇宫,是越南现存最大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代表了越南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建筑样式基本仿照北京城和北京故宫。皇城为方形,有4个城门。四周有护城河,宫城、皇城与京城的职能划分也效仿北京。
外城即称京城或防城。是不规则的四方型,后来采取法国沃邦防御式建筑,周长9950米,高6.6米,顶宽6米,底宽21米,外壁陡直,内壁微斜。城墙为坚实夯土,内外两壁用城砖砌成。为了防御需要,城墙建成“之”字形。城墙设有24座炮台,400个炮眼和士兵通道。城外有深水沟,称护城河,长7公里,与香江相通。既有防务作用又是交通水道。城墙四面共设有11道门。
皇城和紫梦城统称大内。北京故宫统称紫禁城,但是越南顺化皇城内最里面的建筑部分,叫紫梦城。紫梦城在皇城内,是最里层,京都的中心,
环绕皇城建筑的外层城池,也叫京城,则是法国式的建筑式样。城池呈正方形,周长9950 米,周围有护城河。护城河宽22.8 米,深4 米。城墙全部用砖砌成,高8 米,厚达20米,还有10 座城门,每座城门高约16 米。
古皇城有明显的汉文化痕迹:中国古时,越南就封为象郡,汉朝也曾派过地方官管理,可以说很早它就接受中国文化影响。
皇城也是正方形,四周也有护城河,城墙每边长600 多米,有4 座城门,前门为午门,后门为和平门,左门称显仁门,右门叫彰德门。绕城有24个炮台
皇城正殿黄瓦白墙,门前立有"正大光明"牌坊。屋檐四角雕刻有龙形飞檐,汉白玉石柱上亦刻有蛟龙。正殿内有数十个漆红大柱,柱子上绘有金色龙腾图案。此外,皇城中还供有一尊巨大的弥勒佛,罩在一个八角形的玻璃罩下,时常有人打扫、供奉。
皇城里还建有专为奉祀阮朝历代皇帝的宫殿式庙宇。如太庙、世庙、兴庙等。
紫禁城:皇城中还建有一个专门为皇帝、后妃居住的紫禁城,是不规则的四边形,城墙每边长200 到300 米,厚1 米,高约4 米,总共有7个门,前有大宫门,后有祥鸾门和仪仗门,东边有兴庆门和东安门,西有嘉祥门和西安门。
紫禁城建于1804年嘉隆皇帝在位时,当时称为宫城。1822年,明命皇帝改为紫禁城。
紫禁城里分为两部分,前面有皇帝平时处理政务的勤政殿,后面有皇帝居住的乾成殿,皇后住的坤泰宫,皇太子居住的光明殿,其他后妃居住的顺辉院。还有端顺院、端和院。端辉院、端庄院、端祥院等5座院落是嫔妃的住处。除此外还有御膳房、御医院、戏院“阅视堂”、侍卫房等。在1968年越美顺化战役期间,顺化皇城的许多建筑受到破坏。
午门内有石砌的宽大广场,即大朝仪,是朝庭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皇城内宫殿崔嵬,主要有太和殿、勤政殿、文明殿、光明殿、延寿宫以及御医院等,在午门前,还有一座封建王朝举行庆典。
太和殿两侧有祭祀历代皇帝的宫殿和庙宇,如太庙、兆庙、世庙、兴庙、奉庙等。皇城之中又有紫禁城,在太和殿后面,是皇帝及后妃、皇子居住的地方。这相当于北京故宫中的内廷部分,除宫女、太监,外人不得进入。
整个建筑颇为壮观,是越南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主要景点:
体仁门
体仁门内古炮
旗台:矗立于顺化故宫午门前、赋文楼后,正面与御屏山遥遥相对。建于阮朝嘉隆8年(公元1809年)。台分3层,下层高5.6米,中层高5.8米,上层高6米。旗杆,起初系用木制,分2段,高29.5米,曾断折数次,成泰十六年(1904年)换用钢筒,维新九年(1915年)又在钢筒外包上了一层混凝土。1947年旗杆在战争中被毁折,1948年重建,系用钢筋混凝土接合而成,共3段,高57米。旗台在阮朝时,为封建王朝举行庆典升挂旗帜之用,平时则用作瞭望台。旗台高耸入云,远在数十里外,亦可望见。
午门上远眺旗台
午门:越南顺化故宫正门。规模比中国北京故宫的午门小,但其式样基本一样。平面呈冂形,下有高大的砖石墩台,台正面围以垛墙。午门前有3座金水桥。墩台有5门,又称五凤楼,正中门高5.32米,宽3.28米,门正中上方有“午门”两个大字。当初字外包金,1943年12月10日包金被窃。墩台上建楼5座,名五凤楼,楼分两层,气势巍峨。下层正中是“御座”。上层为各宫人观礼之所。当时,午门只在庆典节日开放,其时越南皇帝御驾亲临,群臣皆下跪迎接。
午门建于阮朝明命十四年(公元1833年),启定三年(1921年)重修。以前,阮朝嘉隆初年曾在午门现址建有南阙台。抗战期间遭炮火破坏,现已修复。
午门城墙及金水桥、护城河
午门内侧太液池及牌楼
越皇退位:1945年8月30日阮朝最后一个皇帝保大帝在午门正式宣布退位,把象征皇权的宝剑和玉玺交给了以陈辉燎为团长的临时政府代表团,标志着越南封建君主制度的最后废除。
太和殿:建于1805 年(嘉隆年间),明命五年(公元1824 年)重修,20世纪初叶(启定年间)大修。大殿殿基高2米,纵深30.5米,宽44米,高11.8米,七开间,朱红髹金大柱,花石地面。1805年建造,1824年重修,本世纪初又经大修。是皇城中最大的建筑。太和殿按照中国建筑风格建造,但其中也保持了越南本土的风格。所有的建筑门外都有雨檐,由一排柱子支撑。
殿内的柱子全部由越南土生土长的铁木制成,这种木材由于森林的砍伐而变的十分稀有。柱上漆有鲜艳的红色及金色颜料,横梁上则画有四季风景、圣兽、花鸟等。这是皇家逢年过节举行盛大朝拜仪式的地方。
太和殿前品阶石:殿前为清化石砌成的石台,即品阶石,分成两级:文武百官中三品以上者,站在上一级,四品至九品者,站在下一级。
太和殿前龙柱
太和殿前龙头台阶及瓷片花墙
太和殿前神兽
太和殿后部建筑
大宫门遗址
勤政殿和文明殿以前是朝议场所,勤政殿还是皇帝接见外国使者的地方。
太和殿后左右牌楼
世祖庙与九鼎:在世庙前面有9 个铜鼎,人称“九鼎”,鼎上都刻着先王的谧号。九鼎于1835 年明命年间制造,除刻有先王谧号外,还刻有越南山水、人物等图饰。
寿祉宫:皇太后住所,曾在此处接见外宾。
寿祉宫侧面小佛堂
太平楼
建中楼遗址
后花园
显仁门
显仁门内卫兵处
宫廷内的消防水缸
悦是堂
未修复的宫殿遗址
零散的建筑
修复中的建筑
建筑的小品
小贴士:
1、门票分为通票与普通票,通票又分为包括3家皇陵和包括4家皇陵的(都在数公里之外),如时间较紧只买普通票就行。
2、外国人门票高于越南人,且售票窗口不同。
3、皇城面积较大,但保存的建筑不多,又比较分散,可以乘坐院内的电瓶车(据说以前可以骑大象)。
4、皇城内没有中文导游图,最好提前自己准备。
5、皇城外围有不少景点,据当地的三路车夫讲都看的话需要一小时时间。建议以皇城为主,有时间在看外围景点。
6、观光时间建议:2-3小时
更多旅游资讯欢迎关注
环球游知宝:微信号 hqyzb77
旅之宝:微信号 llvzhibao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