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风水禁忌:你的办公桌就是你的战场
194 2025-09-05
北京暴雨那天下了好几天,朋友圈全是水淹的照片。我在网上刷到个奇怪视频,故宫太和殿台阶上全是一千多个龙嘴在喷水,场面跟放烟花似的。奇怪的是雨再大,故宫地面一点积水都没有,底下金水河都快满出来了。
我上周末专门去故宫看了下。那些龙嘴雕刻的挺细,雨水进去直接排到地下暗沟,台阶还是斜着的,水顺着往下流。现在很多马路都是平的水泥地,下雨水流不动,积水能搁好久才排完。
明代那时候盖故宫,没用水泥钢筋,全靠石头砌的暗沟。听说六百多年了从来就没大修过。去年北京下特大暴雨,不少地方都淹了,故宫愣是没积水,地下管道还都是原来的零件。
那天在什刹海那边逛街,发现老胡同在学故宫铺路。青砖中间留缝,雨水能渗进去。修完后下雨走路鞋底都不容易湿,跟过去比进步挺大的。网上有人夸这是古代黑科技,其实也不算啥高科技,就是把地形和水流算准了。
前两天又下大雨,朋友圈里西站地铁口又开始积水。故宫那边倒没再发新视频,估计还是没积水。拍了几张龙嘴排水的照片发朋友圈,结果点赞的人特多,好多人都不知道故宫还有这实用设计。
胡同里那些老街坊说,青砖铺的路虽然走得慢点,但下雨天不积水确实方便。现在有些高楼设计的排水管看着粗,可要是坡度不对照样堵得慌。专家复原明代计算手稿时发现,当时工匠光测算角度就反复改了好多遍。
住建部今年在搞海绵城市试点,听说也是参考了类似思路。不过咱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以后出门下雨别再蹚水就行。反正看故宫这老办法,用到现在还没坏,说明当年工匠真动了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