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脱单 爱情风水实用宝典
92 2025-09-05
决定一个店铺生意的,从来都不是店铺租金
在做实体店的过程中,很多老板抱怨:“房租太贵,根本赚不到钱”、“租金压死我了”、“如果租金便宜点,我早就翻身了”。
但你有没有发现,在同一条街、同一个商圈、甚至同一栋楼里,有的店铺人来人往、排队不断,有的店却门可罗雀、半年换三家。
同样的地段、同样的租金,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同?答案很简单——决定一个店铺能不能赚钱的,从来都不是租金,而是你有没有抓住这几件真正关键的事。
租金是一种“固定成本”,在你签下合同那一刻它就存在了,它不会让你亏钱,真正让你亏钱的是你不会把租金转化成“价值杠杆”。
换句话说,你不是被租金拖垮的,是被“不会做生意”拖垮的。
真正厉害的商人看租金,只看一件事:这个位置、这个租金,能不能撬动更大的商业机会?
比如:
一家200㎡的面包店,每月租金4万元,但一天卖出2000元、利润率30%,月毛利1.8万,肯定亏;但如果这家面包店同时做下午茶、社群团购、异业联合,每天营业额做到6000元,月毛利超过5万,就完全活得很好。同样的租金,不同的思维,就决定了你能不能赚到钱。
很多人把店铺当“坐商”——开门坐等顾客上门,结果流量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大,然后怪租金太贵。
但真正的生意高手,是“主动出击”,靠内容、活动、社群、私域,创造流量。
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你是卖蛋糕的,你可以:
在小红书、抖音做产品展示和顾客反馈;通过美团、饿了么引流;利用朋友圈晒顾客反馈、限时促销。这些都能让你的曝光倍增,靠内容引流,不靠等客上门。
你有没有给来过一次的顾客加微信?有没有建顾客群?
每周一次秒杀活动;节假日提前预订;联合周边门店搞联动优惠;你能把客人留住,就不怕“流量断粮”。
一个门店生意好不好,根本指标不是租金,而是你的人效、坪效和流转效率。
你有没有在产品和服务上设计复购机制?有没有用CRM系统记录客户、做客户关怀?有没有做节日营销、会员福利、生日打折?
同样10个顾客:
每人买10元,你收入100;每人买20元,你收入200。通过套餐搭配、捆绑销售、加购优惠,你可以轻松让客单价上涨20%-50%,这是所有门店都可以提升的空间。
比如:
卖奶茶:加点、加珍珠、加奶盖;卖美甲:升级款式、护理套餐、次卡;卖衣服:搭配销售、满减、满赠;不要怕顾客不买,你不推荐,他们连选的机会都没有。
一家店成功与否,老板本人起码要占70%的影响。
你有没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开门就去收银、打杂、打包;对市场没有判断,不懂同行在做什么;对客户需求不敏感,服务不到位;不学习新玩法,三年如一日做“传统经营”。你要明白,老板不该是“最忙的人”,而是“最清醒的人”。
他们不被琐事淹没,而是用时间创造利润增长点。
租金贵的地方,意味着人流多、曝光高、流量密集。
有远见的老板,会把租金当成“广告费”。
比如:
在黄金位置开一家亏本店,带动线上品牌曝光;在高租金地段开体验店,带动微信商城、社群成交;在人流集中点开“品宣型门店”,再做配送辐射;这种“借地势做声量”的玩法,很多大品牌都在用,但中小老板也能模仿——关键是你要看得远、算得清。
很多人开店靠直觉、靠模仿、靠运气。
但做生意,本质上是“建模型”。
你得搞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我从哪来人?(流量渠道)客人凭什么买?(产品差异化)如何让他们多买?(客单价设计)如何让他们常买?(复购机制)如何让他们带人?(裂变策略)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型,是你可以复制、复制、再复制的赚钱结构。
当你把盈利模型跑通,租金的事,根本不值得焦虑。
做实体的人,总在说“房租高”、“人工贵”、“水电费涨”,但你看那些赚钱的店,他们也有同样的成本,甚至更多。
他们的秘密是:不在“省钱”上打主意,而是在“创造价值”上挖潜力。
同样10㎡,你能做到多少产出?同样500元租金,你能产出多少客户?同样一款产品,你能包装出多少“附加值”?成功的商人,不是苦哈哈节流,而是会创造、组合、放大。
他们懂得把“资源”变成“资产”,把“位置”变成“平台”,把“租金”变成“杠杆”。
请记住:
租金,从来不是你失败的理由;产品、流量、服务、模型,才是你生意的根本;当你思路打开、方法跑通,租金反而成了你获利的杠杆。别再用“房租贵”当借口了,真正的商人,不怕成本高,只怕价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