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随心转—名字里藏着一生的风水!这3类“坑娃名”家长千万别踩
165 2025-09-05
鹅城东北角的岑山顶城墙之上有一座三层八角的楼阁。楼门为艮山坤向,唐代风水大师李淳风曰:“坤元资生,利用之途无尽;无源无末,众妙之门大矣。无穷无尽,圣人之道备矣!”这也是斯楼开坤门之故。第一层门顶上有“天赐楼”三字的蓝底金字匾额,第二层也有“魁星阁”三字的蓝底金字匾额。据说是傅山先生去宁武芦芽山路经静乐鹅城时题写的。字体鸾翔凤翥,健劲雄宏,大气美观,为斯楼增色无限。
站在第一层“天赐楼”鹅城景观尽收眼底。从一层沿木楼梯上到二层,只见里面有一面目狰狞的蓝脸“魁星爷”神像。魁星爷的左脚踏在一个木刻乌龟的头上(鳌头),右脚向后翘起。一手捧墨盒,一手执朱笔。头顶一“胸中彩色”四字匾额,两旁廊柱一副阳刻楹联:
上联:握笔不曾轻一点,
下联:占鳌直欲上三台。
三层只是一个很矮小的楼阁,并无通往上面的楼梯,阁顶飞檐翘角,桶瓦上盖,猫头滴水。整个楼阁,巍峨壮观,与大东门门楼,东城墙东南角楼自北向南,从上到下一字排开,成为城东一景。
魁星是古代神话故事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家学子心目中,魁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魁星爷也指“北斗星”。《中国古代占星术注评》里《史记·天官书》中曰:“魁斗星,衡殷南斗,魁枕参首。是第一星也”故此,“魁”也有第一名的意思。《春秋运斗枢》所载“北斗中的第一至第四为魁”。“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是过去高中状元的美称。表达了古代文人对自己寒门苦读的认可,同时期待命运的眷顾,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为国效力。还留下几个传说:
传说魁星是个才子,曾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只因容貌奇丑,在金殿上惊吓了皇后,被乱棍逐出皇宫。魁星因之跳入东海而死。玉帝深悯其人。赐朱笔一枝,命其掌管人间科举文运。又传说魁星高中进士,在殿试时,皇帝见他相貌如此丑陋,跛脚加满脸麻子。就问他脸上为何长了这么多麻点?“麻面满天星”魁星从容回答。皇帝又问:脚为何跛?“独脚跳龙门”魁星对答如流,使皇帝龙颜大悦,高兴之下就点了魁星做了状元。于是读书人就供奉“魁星爷”图吉利,激励自己发愤读书,高中状元。
据老人们传说在明朝崇祯年间,静乐鹅城之东的娘子神村(有说是西坡崖)有一耕读之家,姓吕。吕家有一小孩,名叫“新命”。自小聪明好学,他父亲是秀才,以当私塾先生教书为生。在其父的教诲下,特别喜爱写字、画画。新命九岁那年和小伙伴玩耍时就能用木棍在地上画出形象逼真的飞鸟、牛、羊。这年夏天他来到城里的舅舅家,他听说岑山顶上的“天赐楼”、“魁星阁”是傅山写的,人人说好。就和表哥经常登山观看,其他同龄小孩登山是为了玩耍,而他却是为看傅山的字。有一天午饭后,他趁众人休息之时,独自一人来到山顶。五月盛夏,绿树葱茏,山花烂漫,草长莺飞。他正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登上山顶。在地上用手中的木棍模仿傅山的字体,恍惚间听到有人在二层“魁星阁”里好像学堂里的老先生点名。他出于好奇就登上二层“魁星阁”。刚一转身只听有人喊“吕新命”,拖着长长的回音。他立即应到“到!”又听到“吕新命,你愿为重庆府知府?你愿挨皇家一刀?……愿意!愿意!他一一爽快答应。没想到后来竟一语成谶。起初他以为是平时跟他玩耍的小伙伴跟他闹着玩。他上下里外搜索一个人也没有。只见相貌丑陋的魁星爷面带笑容好像和他微笑点头,心中顿时掠过一丝怯意。遂转身下山,从此再未上来过。
后来他父亲把他送到岑山书院读书,考试辄为第一,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二岁考贡生。到大清朝改朝换代后,果然把吕新命任命为西川(四川)“重庆府”知府。他在西川(四川)为官期间,正值康熙整顿吏治、镇压反清复明人员之时。由于他清理粮户积弊时得罪了一个满族新贵。加之他的上司是满族新贵的亲戚。遂以“反清复明”之嫌,治以砍头之罪。行刑后,他的幕僚把他的人头连同家信一封,托他在官署养的一条大黑狗捎回静乐老家。大黑狗是吕知府上任时从老家一路带过去的。因此大黑狗竟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跑回静乐娘子神(西坡崖)村。那狗刚进他家院门,由于旅途劳顿,当即累死在院里。家里人看到腐烂为白骨的吕知府头颅和家信。泪流满面,哀恸莫名。吕知府的弟弟找到和他哥哥同朝为官的好友上京面圣,当地老百姓也念其为官清廉,颇有政绩联名上书。后来澄清事实,皇帝因其善政、办事公道、廉洁奉公、特赐银头一颗,随尸装殓。棺椁运回原籍祖茔厚葬。吕知府的妻子张氏,贤惠善良,深明大义。她婆婆久病,医生说吃人奶可医。她就让自己的小孩食粥,而用她的奶水哺乳婆婆三年。张氏死后,吕知府感其贤惠,再未娶妻。皇帝御赠“恭人”(四品官的妻子为恭人)。旌表贤孝,铭其墓曰:“乳姑流芳” 吕家家堂神主,牌位旁后来就画有一条大黑狗。因那条狗千里送信,义薄云天,忠心可表。吕家后人祭祀之。吕新命夫妇的墓葬在牛家会村之南山。破四旧期间墓穴被挖开,里面石楦墓葬背后已有一块石头掉回里面。据说是早年就被人们从山后凿洞入墓,把“银头”盗走了。棺椁木头为南方红木。牛家会村用其制作了学校的课桌和办公桌。
在县衙靠西地带过去叫马号。据说是过去官府屯兵秣马、驿卒圈养马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车库。里面有一间很小的马庙,是保佑马群出入平安,膘肥体壮,不生疾病的。因在县衙门内西城墙里,老百姓只是听说,见过的人很少。县衙里管理囚犯的地方也在西面。里面有个“狱神庙”。罪犯刚押入狱时,或解赴行刑前都要祭一下狱神,明朝以前‘狱神’是皋陶。到清朝改为萧何。牢房过道尽头正对着狱门,坐着一尊只有真人一半大小神像即是“狱神萧何”。解放后,据在这里修盖过地方的工人们传说:“挖地基曾挖出带着锈迹斑斑的铁锁链的白骨。”可见这里过去做牢狱的时间很久远了。(杨秀川 王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