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博罗杨村镇李鹏举墓址

147小编 143 2025-09-05

听闻博罗县杨村镇现在仍留存有明代惠州官员李鹏举墓的部分遗址,于是约了朋友“全哥”一同前往实地探访。感谢杨村镇塘角村委会,安排了村干部带路前往。李鹏举墓址尽管在大路边,但没有指示牌,且藏在小树林里,要找到也不容易。

村干部指认李鹏举墓室的原来位置

据上世纪80年代编印的《博罗文物志》介绍:李鹏举墓,位于县东北百里杨村区塘角乡(今杨村镇塘角村),当地人称此山为“石狮马山”,现归杨村柑桔农场风门分场(今杨侨镇风门办事处)管辖。该墓在半山腰,墓前为一大片稻田,后面一带均为小山岭。墓左面300米处是杨村河。墓为灰沙结构,长17.8米,宽17.7米,墓坑均用灰沙砌筑。墓前保留有2只完好石狮,高0.89米,长1.23米;石马2匹,长2米,高1.67米;这些石雕均用深灰色花岗石雕成。墓于1967年被毁。

李鹏举是什么人?根据相关资料:李鹏举(1517—1569),字起南,号吟云、海云。明代归善县松柏岭(现惠州仲恺高新区潼湖镇三和村松柏小组)人。明代官员,历任浙江省杭州府余杭县教谕,安徽省泗州盱眙县知县,广西省梧州府通判,梧州府怀集县、容县知县,浙江省台州府同知兼临海县知县,德府长史等职。曾被万历朝内阁首辅沈一贯誉为“惠州大儒”。

现存的一根望柱

李鹏举的名气可能不算大,但他的儿子李学一名气就大得多。李学一字万卿,号文轩,24岁中解元,隆庆二年(1568)进士,历官庶吉士、刑部给事中、吏部给事中、转左给事中、湖广参议、贵州督学、转广西副宪、理移苑马寺卿。他是惠州“湖上五先生”之一,入祀“五先生祠”(今惠州宾馆处),惠州四牌楼(今中山北路)之一的“解元、进士”牌坊,就是表彰他的。李鹏举去世后,因为他儿子李学一的功绩,被朝廷赠为奉政大夫,奉政大夫是正五品散官,故此他的墓前得以有石马等石像生。

我们在现场看到,李鹏举的墓址就在金龙大道的边上,塘角村长岭村小组路口旁边,据介绍现为杨侨镇风门办事处辖地。现存一根望柱,已倾斜,但仍然竖立着,另一根已不知去向。望柱后面的树林里,倒卧着2匹石马,一只石狮。其中一匹石马保存相对完好,头和身子都保存着,只是脚部有部分破损,另一匹则少了马头。石狮子只剩下一只,保存相对完好。据陪同的村干部说,李鹏举墓为坐西朝东,原墓室位置在今金龙大道靠西一侧的路肩处,他小时候墓室还在,但石像已被推倒。1995年建设金龙大道,李鹏举墓室完全被毁,只留下一根望柱在原地,石马、石狮等石像则被放置在望柱旁边。李鹏举墓所在的“石狮马山”和旁边的“石狮马水库”,都是因为李鹏举墓前的石狮和石马而得名的。

清理石马上的杂草和泥土

李鹏举墓址现在的周围环境也跟上世纪80年代记录的相差很大了,墓前已经没有了稻田,取而代之的是鱼塘;后面的小山岭也不见了,被推平建了金龙大道,现在已经看不出山岭的样子,只看得出这里的地势比周围相对高一点而已。李鹏举是潼湖人,为什么会大老远葬在杨村?当然是因为这里的风水好。400多年前这里的环境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同样的道理,叶挺将军的家在惠阳秋长,他曾祖父的墓不也选在我的老家——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金鸡村(当年也属博罗县管辖)吗?

李鹏举的墓虽然大部分被毁,但幸运的是还保存有一根望柱、一只石狮和一对石马。作为惠州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个人认为李鹏举墓的残存部分应予以保护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原址保护,清理好周边环境,建成一个路边小公园,将倒卧的石狮、石马扶正,并在一旁立石碑对李鹏举墓进行简要介绍。

这匹石马保存相对完好

另外一匹石马则没有了头

石狮子也只剩下一只

同伴在拍照记录

上一篇: 徒手抓鱼也不行?重庆的“禁渔令”,让武汉的钓鱼大军很尴尬
下一篇: 奉劝大家,外出自驾游尽量不要开夜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