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如果猫咪上门,千万不要驱赶哟,因为养猫界有说法
69 2025-09-06
看透人间万境空,此心便在太虚中。
不急不躁动声色,佛印静纳八面风。
空的智慧
后记随笔:心经最牛境界——空欲
前面两天说了心经的前两层境界:第一层是“静心不生气”,第二层是“观我控嫉妒”。这两层都是从“自我修炼”的角度来调整心性。但做到这两点,就能真的心无挂碍、一路顺畅了吗?恐怕还不行。为啥?因为过去的念头还在那儿占着地方,新冒出来的欲望又该往哪儿搁呢?所以,咱们得清理一下“心灵内存”。怎么清?要么就用橡皮擦使劲擦掉旧痕迹——但这过程估计挺痛苦,很多人受不了。要么,就像吃九宫格火锅:找个格子盛上已经煮好的“陈年老菜”(过去的执念),腾出空格子,才好涮“新鲜上桌”的新菜(新生的欲望)。这就是心经第三层,也是最高境界——空欲。
清空
聊这最牛的“空欲”之前,先看个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
苏东坡在黄州时写了首佛学诗,其中两句“八风吹不动,端坐紫莲中”让他得意得不行,赶紧派人送给佛印显摆。佛印看完,就批了俩字:“放屁”,让人送回去了。东坡一看,火冒三丈,立刻坐船过江找佛印理论。结果到了庙里,发现墙上佛印早写了另一句等着他:“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东坡瞬间明白:自己虽然脑子懂了那境界,可心没做到啊!根子就在太想证明自己、太想让人知道自己的“求名欲”上了。后来东坡能写出“此心安处是吾乡”,跟这次经历关系很大。他算是备好了自己的“九宫格”,最终把禅佛、儒道这些智慧都和谐地“盛”顶级智者空欲不是消灭欲望,而是让欲望换档续航。心经的真谛从来不在纸上,而在东坡过江的船头。
那么,“空欲”的核心奥义到底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不急不躁",真正做到“八风吹不动”。怎么才能八风吹不动?只有一个可能:你的心足够大,足够空。大到能容纳所有的“风”(赞誉、讥讽、利、衰、毁、誉、苦、乐),还能不起波澜,不动声色。
万法皆空
讲到这儿,可能有人要说了,“你这不像在讲心经、研佛理,倒像是成功学啊?” 我觉得吧,读心经、研佛学,绝不是只会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无相”就完事了。真正的佛学,或者说智慧,应该是“佛法无边,可纳一切”。况且让东坡毛公成功的智慧,凭什么我们不能用? 佛渡有缘人,更是渡敢把‘欲火’炼成‘真火’的人!简单来说,佛学像是给失意者一个暂时休憩的港湾。有些人剃度出家,选择彻底清空过往,只求来世,用“橡皮擦”擦掉过去,白纸重来——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呢,更像是暂时的居士,在这里整理过往,积蓄心力。他们用的方法,就是“九宫格”:把过去的经历、情绪好好安放(而不是强行抹掉),腾出空间,才好迎接新的旅程。本质上,都是用“空”的方法,来解决心灵的拥堵问题
所以,心经第三层“空欲”的真谛就是:放空一切旧欲的纠缠,才能从容接纳新的一切。心灵“空空如也”,反而能包容万物。这和王安石说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智慧相通。乔布斯学佛,学的就是这个“空”。我们常说的到了新地方要有“空杯心态”,也是这个理儿。弘一法师临终写下“悲欣交集”,那一刻,他便是真正容纳了生命的一切!
学会了“空欲”,不急不躁地接纳新事物,人生自然就达到澄明之境。万物皆可为你所用,心中没了阻碍,条条大路皆通畅,处处都是坦途!
清空而行
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有机会,我再用这三句白话把心经争取说的更浅显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