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煤气灶做饭如何不全五行呢
103 2025-09-06
我是安徽人,这次专门跑了一趟广西河池,出门前亲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不去桂林、北海,偏偏选了个大家都没怎么听过的地方。
我其实心里也没底,就想着换个新鲜,想看看网上没啥人提的河池到底什么样。
高铁票早早抢好,行李扔后备箱,合肥到南宁一路高速,出站第一件事就是租了辆小车。
说实话,到河池最明智的就是自驾,公交和大巴能等哭你,景点都跟散落在地图边角似的,村和景区之间隔着层层山路。
我在南宁租车,导航一开,往北,路两边的山越来越高,路边的树像是被太阳照得发亮,偶尔有羊在路中间晃悠,得等它们慢慢踱过去。
村口有挑担子的老头,路边晒着玉米皮,小孩子追着鸡跑,一副安静的南方农村画面。
河池西站下车的时候,刚好碰上饭点,站外没什么小吃摊,只有两三个大叔在卖米粉和油茶,旁边的出租车司机都靠在车门上等活。
我问了师傅,巴马怎么走,师傅说我年轻,来这儿是找工作还是养生,听我说是来玩,他乐了,说这边年轻人都往外走,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路上聊了会儿天,他说这几年外面的人来得多了,有的来养生,有的来探亲,本地人却是越来越少守在家门口。
我心里想着,这地方安静就是安静,想找热闹恐怕得等年节了。
第一站巴马,名字听起来就有福气。
村口的大石头上刻着“世界长寿之乡”,我心里咕哝,这地方要是把长寿卖给外地人,估计能卖出金价。
村里到处都是老人,坐在树荫下聊天,偶尔有外地游客来搭话,老人笑得见牙不见眼。
村里巷子很窄,两边是低矮的民房,墙上刷着“健康是福”“养生有理”之类的标语。
我随手买了杯五色糯米饭,里面塞着红豆、玉米、糯米、黑米,老板说这是他们的传统,吃了顺气养胃。
味道糯糯的,有点弹牙,米香一直留在嘴里。
我还点了火麻汤,味道微苦,店家说这东西清热,喝了能睡个好觉。
吃饭的时候,隔壁桌的老人边吃边聊自家儿孙,有的在广东打工,有的在外地买房,剩下的就是老两口守着这点山水。
饭后在村口闲逛,路边小摊卖蜂蜜、山药、野生蘑菇,还有本地草药,摊主大多是本地阿姨,见我背着包就招呼,“小伙子,带点回去吧,长寿靠吃。”
我笑笑,买了包糯米当伴手礼。
天渐渐黑下来,村子里安静得能听见狗叫,民宿老板娘递给我防蚊液,说晚上蚊子多,提前喷好,不然早上起来腿上全是红包。
我把防蚊液喷了个遍,还特意穿了长裤,结果半夜还是被咬了两包,第二天早饭桌上跟老板娘抱怨,她说这边蚊子是“见人就亲”,游客都得忍忍。
民宿房间简单,大床干净,空调给力,晚上有点潮,建议怕潮湿的朋友带双拖鞋。
第二天一早,去百魔洞,路上遇见卖烤玉米的大姐,问我从哪来,我说安徽,大姐说“你们那儿冷,这里养生,早点吃点热乎的”。
洞口人不多,票价不贵,进去后凉气扑面,洞里彩灯打得五光十色,水流声哗啦啦,脚下一湿一滑,建议大家一定穿防滑鞋。
导游说洞里有种风水好,地气足,所以村里老人长寿。
我没太信,但那股子清凉劲儿确实让人精神不少。
出洞往回走,天已经热起来,路边卖米粉的小摊前排起了队。
河池米粉和安徽的不一样,汤底清淡,酸笋和辣椒是灵魂,配点牛腩、豆皮,整碗下肚,汗出一身,整个人像被洗过一样。
吃米粉的时候隔壁桌的小姑娘问我是不是外地人,听我说第一次来河池,她说她们年轻人都想往外走,村里没啥机会,城里工资低,年轻人都在外头闯荡。
我问是不是都去大城市了,她点头,说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偶尔节假日才聚一块。
吃完饭出发去环江,导航一看还得开一个多小时,路上全是山路,转来转去,晕车的朋友记得提前备好晕车药。
环江景区人不多,停车方便,山体像刀切豆腐,田野间全是稻谷和玉米,风吹得稻浪起伏,空气里都是泥土的香味。
有村民在田里插秧,孩子在河里抓鱼,牛在田埂上打盹,整个画面像小时候春耕时的安徽乡下。
我在河边拍照,脚下踩了泥,鞋底沾得厚厚一层,回来还得找水冲一冲。
遇见几个摄影爱好者,大炮头镜头咔咔响,他们说这里早上雾气最美,山水像国画。
我问怎么拍才好看,老哥说“别拍人,拍山就行”,我笑了笑,觉得有些风景确实适合静静看。
环江县城不大,住宿便宜,经济型旅馆一晚八九十块,老板娘热情,推荐我吃香猪肉。
香猪肉比普通猪肉瘦,皮薄肉嫩,配酸笋、山椒,辣得我直吸气,老板娘递过一杯山泉水,说多喝点,解辣还润肠。
吃饱后在县城溜达,发现街上最多的就是米粉店和茶馆,年轻人不多,大爷大妈在门口下棋、聊天,孩子们放学就在巷子里追逐。
晚上旅馆安静,能听到外面虫鸣,空调一开,一觉到天亮。
早上起床,老板娘又给我推荐去宜州,说那边有刘三姐的故事,米粉种类更多。
我收拾行李,继续开车,发现路边有不少卖水果的小摊,荔枝、龙眼、芒果,价格比合肥便宜一半,水果新鲜,老板大方,买一斤送一把。
到了宜州,发现城里最热闹的还是早餐摊,米粉配料比巴马的讲究,肉松、花生、酸豆角、辣椒酱,一大碗下去,肚子暖和,整个人都精神。
吃饭时,旁边几个大爷聊着家长里短,谁家孩子在哪工作,谁家孙子考了哪个大学,话题离不开“外面的世界”。
我坐那儿听了半天,觉得其实每个地方的老人都一样,盼着孩子有出息,盼着家里热闹。
宜州的景点不多,最多的就是刘三姐的传说,景区门口一排摊贩卖歌碟和土特产,摊主唱着山歌招呼客人,游客买了纪念品,顺便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
进了景区,不算大,气氛热闹,偶尔有歌手唱山歌,游客跟着合唱,氛围比景色还重要。
午后准备去天峨龙滩大峡谷,导航显示路远,但一路山路风景好,偶尔有摩托车呼啸而过,扬起一地尘土。
大峡谷水流湍急,山高石多,站在石头上大喊一嗓子,回音在山谷里转好几圈。
我脱了鞋踩到溪水里,水凉得直打寒颤,但一下子整个人都清醒了。
山谷里没什么游客,只有几个当地人在卖蜂蜜和野果,蜂蜜装在塑料瓶里,老板说“纯天然,没掺一滴水”。
我笑说,要是全掺水,河池的水都不够你用。
老板乐了,非要让我尝他们自家酿的米酒,喝了一小杯差点找不到回旅馆的路。
回县城那晚,想着体验下夜市。
夜市不大,摊位密密麻麻,烤肉串、烤鱼、糯米饭、炸鸡翅、甘蔗汁,还有各种水果和小吃。
我点了几串烤肉,摊主是个年轻小伙,问我是不是外地人,我说是,他说最近游客多,大家都说河池便宜,吃得放心。
小伙子还说,这里东西新鲜,肉是早晨刚宰的,米粉是现做的,水果都是自家种的,吃着踏实。
吃烤肉喝甘蔗汁,发现夜色下的风都带着甜味。
回旅馆路上,见不少外地游客在找房,有的民宿满了,有的只能去足疗店凑合一晚。
我提醒自己,下次旺季来一定得提前订房,尤其像巴马、环江这种小城,房间紧张,晚了就只能将就。
这几天在河池,白天看山,晚上吃粉,走街串巷,发现这里的生活节奏像河里的水,慢慢流,细细转,没什么喧闹。
买东西不用讲价,吃饭不怕宰客,老板见我是外地人还多给一勺米粉。
有次在集市买特产,老板娘塞了块小肥皂,说“外地人来一趟不容易,带点家乡味”。
这种人情味,在合肥都快找不见了。
要说河池的物价,我真服气。
住宿一晚八九十,吃饭三四十能吃得撑,随便买点水果、特产都不贵。
我问当地人,为啥不涨价,老板们都说,挣多挣少都得活着,外地人来一趟不容易,不能让人心里不舒服。
离开河池那天,天还没亮,街上只有环卫工人在扫地,空气里有股草木香。
我拉着行李箱,回头看了一眼安静的小城,心里盘算着下次再来。
这趟河池之旅,最大的收获不是景点打卡,而是发现原来慢节奏的生活也能让人踏实。
临走时,心里还是有几个问题没解开。
一个是河池的年轻人去哪了,走一路见到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村里安静得有点寂寞。
还有就是河池的旅游宣传这么低调,明明有好山好水、长寿文化,网上却很少有人说,可能这里的人就像山一样沉稳,不爱张扬。
最后,河池的物价怎么就这么实在,吃住都便宜,老板们也不觉得亏,大家都说钱是身外物,日子好过才最重要。
河池像一碗米粉,简单、实在,吃得顺口。
有时候最美的地方,反而是那些没被大队人马踩过的小地方。
下次再来,慢慢走,慢慢看,山和水还在,生活还在。
河池不大,但值得多待几天。
走之前,老板娘塞给我一包糯米,说“路上饿了就吃点家里的味道”。
我一路感谢,其实心里暖暖的。
这趟河池之旅,花钱不多,收获不少。
有时候换个地方生活,才知道什么叫心里踏实。
河池慢,河池实在。
有机会,你也试试,把脚步放慢,说不定会遇见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