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彧:黑白鱼形图在明初称《天地自然河图》,何时改称《太极图》
110 2025-09-09
有人问我,什麼叫福气? 我笑了笑,把手里的茶杯放下,说一句老话:福气不是等来的,是练出来的。哎呀,别急着翻白眼,这话我不是吆喝,这是多年见人走心后总结的几条活法,我自己也在练,有时候摔倒了,有时候也会惊喜地发现门自动开启了。
小时候我以为福气是有人在路边捡到的铜钱,长大后才知道,真正的“福气”常常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它来自你的气场、你的习惯、你的决断力。说白了,就是你学会了把自己变成一个容易被机会亲近的人。
我有三个小故事,说给你听。
有一次我在老街的糕点店排队,跟旁边一个正在赶稿的中年人聊了十分钟。他说自己肚子里有个项目,缺个合伙人;我刚好认识一个擅长做用户的数据姑娘。半年后,那个项目上市了,他给我们请了一顿饭。我不是要显摆,而是想说,那顿饭的前提不是运气,而是我在公共场所愿意放下手机,和人说话。人弹性地伸出手,机会就会顺着温度走进来。
还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社区志愿活动,冷得刺骨。一位年长的志愿者把自家的热汤递给我,我们聊着聊着,他提到他的孫子在一家初创企业任职,需要人做市场。我后来给那家公司做了几页策划,得了点外快。我记得当时心里想,如果我在家里抱着被子不出门,这些事都不会发生。行动是吸引福气的第一条门票。
最后一件小事,更细碎。有人称赞我哪天气色好,我说那天早睡了,也跟着多笑了几次。笑容会传染,也会让你在无数次短暂的遇见里成为别人记得的那个人。人生很多“贵人”就是这样在记忆里发生作用的,你做了可被记住的事,别人就有理由帮你一把。
那怎样把这套方法变成你的常态? 我把它细分成四个可以立刻做的小练习,你可以挑一条先试。
第一,修整你的注意力。把手机的通知少留一些,给真实的人和场景留点空间。你会发现,路上的对话、会议中的一句话、邻居门口的那张名片,都能变成入口。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用对了,好运会自己来敲门。
第二,练习可被记住的举动。简单到每天主动记住三个人的名字,复杂到在工作里做一件让人舒服的小事。不是讨好,是建立一种可靠感。人们更愿意把机会交给他们觉得靠谱的人。
第三,培养微小的自律。比如每天读十页书,每周跑两次步,每月整理一次财务。长期来看,这些看似无聊的事会把你变成资源整合者,也会给你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打底。福气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第四,学会给别人留台阶。帮助并不等于牺牲自我,它是一种投资。你帮人一次,不求立刻回报,但你在他心中刻下了“值得信赖”的印象,岁月里,这样的小印象会复利成机会。
有的人听完要问,这些都太生活化,真能带来大事吗? 我常回想一句话,山有路可行,海有舟可渡。福气不是神话,它是人活成某种频率后得到的共振。你频率稳了,人、钱、信息会自发靠近。反过来说,光等好运的人,永远也赶不上那些在路上的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小插曲。前些年我在车站被错拿了行李,眼看连夜的安排全乱了。有个陌生小伙子看到我着急,把他自己的车票改了,帮我托运行李,陪我等到下一班车。那天我只记住他一句话:“别怕,总有人在桥上等着。”我把这句话放进了心底,每当我犹豫要不要伸手帮人时,就会想起他。结果那些我伸出的手,后来都回到我手里,以不同方式。
说到最后,我再把核心的三句话放在这儿,我们一起念: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别放弃修炼你的气场。
小事做久了,就是大福气的基石。
别怕交往,世界对热情的人更宽容。
我不夸海口说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门,也不会保证明天你就中头彩。但如果你愿意把生活当成一场长期的修行,慢慢调好自己的频率,你会发现,那些你以为只是运气的好事,其实是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风景。
好了,我把茶喝完了。若你愿意,明天起试试把手机放在口袋里,对三个人微笑,对两件小事负责。别忘了回来告诉我,你遇到了什么样的门,有没有人把热汤递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