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成为“能量补给站”,人事业才能顺了,“财气”自然就来了!

147小编 156 2025-09-12

前阵子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里面吴摩西一家子的遭遇,让我半天没缓过神。起初,吴摩西在县政府有份稳定差事,妻子开了家馒头店,虽说没到大富大贵的地步,可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街坊邻里都觉得这家人踏实。

可这份安稳没维持多久,吴摩西的差事丢了。从那以后,这个家就像被按下了“混乱开关”。妻子每天对着他唉声叹气,话里话外全是嫌弃,说他没出息、撑不起家,把他的优点全抹掉,只剩一无是处的指责。

本来想觉得吴摩西妻子只是脾气急,后来发现她的埋怨里没一点体谅,没帮着一起想出路,反而天天把负面情绪堆在吴摩西身上。

吴摩西一开始还忍着不吭声,可日子久了,谁也扛不住这种日复一日的挤兑。两人从拌嘴变成激烈争执,后来甚至动了手。最后呢?馒头店没人心思管,关了门;家也吵散了,好好的日子就这么没了。

说实话,人在失意时最怕的就是身边人的否定,吴摩西丢了工作本就焦虑,妻子的埋怨没给他一点支撑,反而把他的底气磨没了,家庭里的这种内耗,比穷更可怕,再有的一点“财气”也被吵没了。

吴摩西家的散伙不是个例,现实里还有不少家庭,明明握着好机会,却被怨气拆得七零八落,作家几更雨笔下的父母就是这样。

十年前,几更雨的父母开了家瓷砖店,那时候城里装修套房的人多,乡下也在重盖自建房,瓷砖的需求量特别大,按说只要好好经营,肯定能抓住这波机会,日子就能往上走。

可没多长时间,瓷砖店就倒闭了。原因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夫妻俩总吵架。

有一次,父亲想把瓷砖薄利卖给一个熟人,母亲当场就发火,当着客人的面斥责父亲,说“你这样做生意还不如直接关门”;还有一次,两人正因为别的事闹别扭,气头上给顾客拿瓷砖时,把型号记错了,顾客当场就退了单,还把这事说给了其他想买瓷砖的人。

心思全放在互相指责上,店里的生意自然越来越差,最后没人光顾,只能倒闭。

很显然,这家人不是没赚到钱的机会,是怨气把机会推走了,家人不同心,再小的坎都能变成跨不过的沟。

和那些被怨气毁掉的家庭相反,有些家庭就算穷到揭不开锅,也能靠着一股和气熬出转机,纪录片《PoorsChance》里的上条夫妇就是如此。

他们日子过得拮据,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可不管日子多难,两人从没互相埋怨过。

有一次,上条先生出门干活,不小心把身上的钱弄丢了,那笔钱本是夫妻俩几天的伙食费。回家后,上条先生特别愧疚,没想到妻子没怪他,反而拉着他的手说“钱丢了就丢了,下次注意就好,咱们再想办法”。

平日里一有空,夫妻俩就一起做山车祭要用的木材雕刻和彩绘装饰,手上忙着活,嘴里还能说说笑笑,聊点未来的小事。不管遇到啥问题,两人都是互相鼓励,总说“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

后来,他们做的雕刻和装饰因为做工精致,被越来越多人喜欢,有人专门找上门,愿意出重金请他们制作。就这么着,夫妻俩的生活慢慢有了转机,从吃了上顿没下顿,到能攒下些钱。

老实讲,换做不少家庭,丢了吃饭的钱早吵起来了,但上条妻子没这么做,她知道埋怨解决不了问题,互相体谅、一起使劲,才能把日子过好。这种和气,不是软弱,是能聚起“财气”的根基。

家庭里的和气不只是夫妻间的事,整个家的氛围更能成一个人的后盾,帮他在事业上走得远,《小妇人》作者路易莎的经历就能说明这点。

路易莎曾在给读者的信里说,有次她写完稿子推开房门,看见父母和妹妹坐在桌旁,正认真讨论“怎么才能让她更好地创作”,那个画面她记了一辈子。

其实路易莎的写作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段时间她灵感枯竭,写不出东西,整个人特别颓丧,连房门都不想出。

就这么着,在家人的支持下,路易莎慢慢走出低谷,最后写出了《小妇人》,成了知名作家,版税也跟着涨了不少。

搞不清有些人总觉得事业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其实家里人的支持才是隐形的力量,家要是能成为“能量补给站”,人才能安心往前冲,事业顺了,“财气”自然就来了。

赵玉平老师在《百家讲坛》里说过,看一个人的家庭关系,就能大概知道他的职业表现。这话挺有道理的:家里天天吵,人肯定没心思好好工作;家里和和气气,人才能踏实做事,就算遇到困难,也有底气扛过去。

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也说过,他是孔子思想在美国的践行者,特别注重家庭,还说“任何伟大的投资,都不如投资家庭”。

确实是这样,一个家的“财气”,从来不是靠运气撞来的,是靠家人一起经营出来的,少点怨气,别动不动就指责;多点体谅,

上一篇: 万家丽8楼海底捞:深夜暖胃的最佳选择
下一篇: 如何根据适合自己的五行来挑选衣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