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有七怕",指的是哪七怕
143 2025-09-14
芮城县
在山西南端的黄土高原上,芮城县如同一枚被岁月磨砺的铜钱,静静镶嵌在黄河与汾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上。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萌芽与成长,承载着从殷商到现代的文明密码。当我们翻开芮城的历史画卷,那些沉睡在地层深处的故事便一一苏醒,向我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不朽传奇。
"芮城"之名,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商朝时期此地为芮国,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始设芮城县;另一说则源于春秋时期,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芮伯万因母亲被逐而奔赴魏国,并在当地筑城居住,因此得名芮城。从殷商到西周,从春秋到战国,芮城始终是中原文明的重要节点,其地名"芮"字本身就蕴含着"草初生"的意象,象征着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永乐宫
芮城的文化底蕴之深厚,在中国县域中实属罕见。这里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之一,永乐宫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画廊"。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是为纪念道教全真派祖师吕洞宾而建,其三清殿内的《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绘有286位神仙人物,场面恢宏,技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更为珍贵的是,这些壁画在20世纪50年代因三门峡水库建设而整体搬迁,成为中国文物保护的典范工程。此外,芮城还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隐居地之一,其"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诗句,或许正是在芮城这片山水间所得的灵感。
禹王山
大禹渡
大禹渡黄河风景游览区位于山西省南大门的芮城县县城东南12公里的黄河岸边,是一处集精美绝伦黄河文化、古典古迹的大禹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现代技术的水利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媚人。
禹王大殿
古老的合林寺,巍峨的禹王大殿,香烟燎绕的观音庙,高大的水官大禹和圣水观音神像,反映七十年代中国水利发展时代缩影的宏大的引黄高灌工程,豪华舒适别具享受特色的黄河游气垫客船,以及有大禹渡标志之称的数千年神柏,景区内各种观赏游乐设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游人。
在芮城的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风后"的故事。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时,曾得到风后相助。风后是芮城人,他发明了指南车帮助黄帝辨明方向,最终战胜蚩尤。这一传说虽带有神话色彩,却反映了芮城先民对智慧与技术的崇尚。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关于永乐宫选址的:据说吕洞宾羽化后,其弟子在寻找建观之地时,见一只白鹤引路至芮城永乐镇,白鹤落处即为风水宝地,遂在此修建道观。这些传说虽不可考,却为芮城增添了神秘的文化魅力。
芮城麻片
芮城的美食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芮城麻片"和"芮城卤肉"。芮城麻片是一种传统的糕点,以芝麻、白糖、蜂蜜为主要原料,薄如蝉翼,香甜酥脆,据传起源于宋代,曾是宫廷贡品。
芮城卤肉
芮城卤肉则以当地特产的"芮城黑猪"为原料,配以二十余种香料,经文火慢炖而成,肉质酥烂,香气四溢,是芮城人待客的上品。此外,芮城的"黄河鲤鱼"也是一绝,因黄河水质清澈,鲤鱼肉质细嫩,清蒸后蘸姜醋食用,鲜美无比。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芮城人的味蕾,更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
站在芮城县城的高处远眺,中条山脉如一道翠绿的屏障横亘天际,黄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座古城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变迁——从殷商时期的青铜文明到唐宋时期的道教兴盛,从元代的壁画艺术到当代的生态保护,芮城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品格。今天的芮城人正在以新的方式传承这份遗产:永乐宫壁画数字化工程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芮城花椒地理标志产品的推广让传统农业焕发活力,黄河湿地保护区的建立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芮城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文明从不曾消逝,它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当我们品尝芮城麻片的香甜,欣赏永乐宫壁画的精美,聆听风后的传说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与三千年前的祖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中断,反而会随着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而愈发清晰。芮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古城,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动见证。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联系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