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开放式确实美,你不一定敢用!农村别墅适合做开放式厨房吗?
142 2025-09-14
武林门派究竟起源于何时?这一问题可谓众说纷纭。倘若你向一位峨眉派弟子打听,他大概率会骄傲地宣称,自家祖师爷能一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如此算来,这门派历史竟长达两千余年。
然而与之截然不同的是,诸多学者坚称,中国古代的帮派实则是在明清时期才逐渐成型。再看我们从小爱不释手的武侠小说,情况又别有洞天。像金庸、梁羽生笔下,以唐代为背景的故事少之又少,而以大清为背景的,又多围绕反清复明的主线展开,单纯的武林门派纷争基本聚焦于宋明两代。
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才契合历史真相呢?在我看来,将宋代视作江湖武林的起源,似乎更贴合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虽说游侠这一群体早在先秦便已现身,但他们同样食人间烟火,需为生计奔波,故而彼时绝大多数游侠都依附于贵族阶层,靠其供养为生。
就拿我们耳熟能详的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专诸刺王僚的专诸,以及要离刺庆忌的要离来说,他们本质上就是雇主门下的门客,平日里尽享优渥待遇,毕竟像峨眉司徒玄空那般甘于隐居、耐受清苦的只是少数。
时光流转至东西两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各路割据军阀与世家大族林立,自然而然地成为身怀绝技的武夫们趋之若鹜的投靠首选。这些势力集团为求生存、谋发展,也都不遗余力地招揽人才,抢夺这一宝贵资源。
试想,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又有几个练就一身真功夫的高手愿意浪迹江湖、风餐露宿呢?但到了宋代,局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五代十国的动荡岁月里,传统贵族门阀被新兴的藩镇武人集团屠戮殆尽,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之举,加之北宋奉行的重文轻武国策,使得藩镇势力迅速瓦解,灰飞烟灭。
如此一来,往昔那些凭借投靠大势力便可衣食无忧、尽享荣华的武人们,瞬间没了生活依靠。投身军队、加入朝廷编制,看似成了他们唯一合法合理的出路。
可谁能想到,北宋时期当兵的境遇竟糟糕透顶。士兵不仅要在脸上被刺上一辈子都无法祛除的烙印,还动辄被人轻蔑地唤作 “贼配军”,收入更是微薄得可怜。
这般情形之下,民间武人不得不另寻他途,去探寻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而江湖武林也由此汇聚起了群众基础。说到底,这背后还是经济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就连武林各派的分类,也与之紧密相关。
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声名远扬的门派大致可归为三类。其一,多与佛道两家渊源深厚,选址通常在名山大川之间,诸如少林、武当、峨眉、华山、青城等等。
其二,门派名字颇为接地气,像黑鹰寨、海沙派、巨鲸帮、伏威镖局之类。
其三,是以反抗朝廷为行动宗旨的帮派,典型代表有明教、天地会,以及由天地会衍生而来的洪门。这三类门派中,论武功造诣最高、名气最响亮的,当属第一类无疑。
与佛道相关的门派,往往以名门正派自居,客观而言,它们也的确是历史最为悠久、传承最为稳固的群体。为何会如此呢?追根溯源,还得归结于一个 “钱” 字。不知大家小时候看武侠片时,是否和我有过同样的感触:总觉得那些名门大派的弟子整日无所事事,四处闲逛,美其名曰除魔卫道,实则顺带谈情说爱。
他们住店打尖时,总吃的是美酒佳肴,住的是天字一号房,这般阔绰的开销,既不偷又不抢,究竟从何而来呢?原来,自魏晋时期佛道蓬勃兴起后,朝廷大多对寺院道观给予免税优待。这就使得佛道中人一方面能凭借信众的香火供奉积聚巨额财富,另一方面,周边的地主、农民为享受免税政策,纷纷将名下土地挂靠到道观寺院名下,条件是每年上交一定比例的收成。
年复一年,这些名门大派便在驻地周边开设起店铺、客栈、酒楼等产业,逐步构建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借此便利,它们既能培养出一批武艺高强的核心骨干,强化自身实力,又能守护自家产业,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也正因条件太过优越,在某些动荡时期,众多普通百姓纷纷前来寻求庇护,致使佛道势力在南北朝、中晚唐以及南宋时期迅速膨胀,甚至引发皇权的打压,诸如武宗灭佛之类的事件,背后的缘由远非表面那般简单。
所以从明代起,老朱家便开始对这一群体加以限制,不仅各地设立专门负责相关事务的行政部门,僧司对寺院道观周边土地规模以及人员准入考核也极为严苛。如此一来,这些名门大派再也无法像往昔那般吸纳大量人口,于是乎,上文提及的第二类门派应运而生。
这类门派在武侠小说中多为二三流角色,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即拥有各自独立的经济来源,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来维持运作。其中既有占山为王、私设关卡、收取过路费的山寨,也有从事捕鱼、贩私盐等经营活动的帮派,扩充帮众规模有助于他们在所处的势力范围时抢占更多地盘与资源。
相较于山寨,各类镖局靠为官府、富人押送贵重物品谋生,同样需要众多能征善战的弟子。但与名门大派凭借朝廷供奉、信众香火便可过得滋润且备受尊崇不同,这类门派的弟子平日里需辛勤劳作,不能坐享其成,社会地位也相对低下。
这般差异使得一流武术家大多不愿投身其中,二三的流门派的形成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第三类与朝廷作对的门派,则主要活跃于清朝。其实宋明两代也不乏造反的小团体,如方腊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但彼时毕竟是汉人统治江山,工朝出兵镇压,或招安几个头目,底下的人便作鸟兽散,难以长久维持。
而清朝就大不一样了,“反清复明” 的口号从清初一直喊到清末,像天地会、洪门之类的,相较其他朝代,生命力格外顽强。
当然,除了上述三类门派,还有诸多小规模的民间社团。比如以某某村、某某乡、某某家族为基础组建的自保型组织,就如同小说里常见的某某山庄,还有各类武馆,性质也颇为相近。但无论何种门派,古代江湖门派大多具备独立的宗法体系,掌门或帮主对下属拥有绝对权威,门派之间常因经济利益纷争不断。
故而,除了佛道体系的名门大派能够凭借被动收入自给自足外,其余门派或多或少都带有黑社会性质,企图垄断资源,游离于国家律法体系之外。
往昔,因通讯不便、地方治安薄弱,江湖门派得以拥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但时过境迁,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它们已失去扎根的土壤,如今唯有少林、武当、峨眉、青城这些坐拥旅游资源、承载厚重历史底蕴、兼具香火收入的门派,还能延续昔日辉煌。
最后还有个小细节值得一提,这些门派并非一家独大,就拿少室山来说,并非仅有少林寺一座寺院,武当山上的门派更是五花八门。就如网络上颇有名气的武当道长陈世鑫,他实则隶属三丰派,山上还有其他诸多派别。
所以日后倘若遇见一位武当道长,可千万别贸然说:“哎,我知道你们门派的陈诗行”,说不定人家压根儿就不是同门呢。
文本来源@玄九尘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