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中国十大道观

147小编 71 2025-09-15

转自 伊一伊 古建漫谈

中国道观承载着道教千年文化精髓,既是宗教信仰的载体,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哲学思想的结晶。从唐代始建的北京白云观(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曾为北方道教中心),到西周发源的陕西楼观台(道教楼观鼻祖,老子讲经地),再到元代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山西永乐宫(现存最大元代道观,以《朝元图》闻名),这些道观分布于终南山、武当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信仰。它们或为全真派祖庭(如重阳宫、长春观),或为正一派圣地(如龙虎山正一观),其建筑布局多遵循五行八卦,雕梁画栋间暗藏玄机,壁画碑刻中凝固着道教宇宙观与历史记忆。道观的存在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活态博物馆。

本文就综合考虑中国现存道观的历史地位、道教流派、文化价值等多方面因素,和大家分享中国十大非常具有影响力的道观。

北京白云观(全真派祖庭)

地位: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等全国性道教机构曾设于此,是北方道教中心。

北京白云观山门

历史渊源: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原名“天长观”;金大定七年(1167年)重建,赐名“十方大天长观”;元初丘长春真人(丘处机)主领整修,成吉思汗谕旨改称“长春宫”;明初易名“白云观”。

道观特征:坐北朝南,分中、东、西三路,以中路为主。中路依次为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七真殿)、邱祖殿、四御殿;东路有南极殿、真武殿等;西路有祠堂、元君殿等。建筑融合南北风格,殿宇宏丽,景色幽雅,藏有“三宝”(明版《正统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元赵孟頫《松雪道德经》石刻)。

北京白云观平面布局

老律堂

四御殿

灵官殿

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正一派祖庭)

地位:道教正一派(龙虎宗)祖庭,张天师(张道陵后裔)世袭居住地与祀神场所,被称为“相国仙府”“天下道庭”;是研究道教正一派历史与文化的核心场所。

江西龙虎观嗣汉天师府的山门,网络图片

江西龙虎观嗣汉天师府的整体风水格局

历史渊源: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纪念张天师张继先奉敕修葺;元、明、清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风格(康熙年间大部分毁坏后重建)。

道观特征: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布局呈“八卦形”(道教独有风格),融合王府与园林特色。主要建筑有府门、仪门、玄坛殿、玉皇殿、三省堂、万法宗坛(正一派共同宗坛)、大堂、家庙等,藏有大量道教文物与古籍。

江西龙虎观嗣汉天师府的航拍图,网络图片

江西龙虎观嗣汉天师府的玉皇殿

湖北武当山紫霄宫(武当山道教核心宫观)

地位: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的核心宫殿之一,明永乐年间被封为“紫霄福地”,是武当山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之一。

武当山紫霄宫的金水河实景,网络图片

武当山紫霄宫的整体风水格局

历史渊源: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名“元圣紫霄宫”;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扩修;明永乐十年(1412年)重修,赐额“太玄紫霄宫”;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扩建至806间。

道观特征:坐西北朝东南,依山势而建,采用“欲扬先抑、先疏后密”的布局手法。中轴线上依次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为配房与道人居所。主体建筑紫霄殿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用材严谨;殿内供奉真武大帝(明代泥塑彩绘贴金像,高4.8米),是武当山最具代表性的木构建筑。

武当山紫霄宫航拍图,网络图片

武当山紫霄宫的主殿——紫霄殿,网络图片

四川青羊宫(川西第一道观)

地位:道教川西重要宫观,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传为老子传道之地,唐僖宗曾避黄巢之乱于此,改为行宫,文化底蕴深厚。

青羊宫山门,网络图片

青羊宫坐落在成都平原腹地,北依十二桥路形成“靠山”,象征稳固根基;南临锦江与南河交汇,水脉蜿蜒如玉带环腰,暗合“得水为上”的风水要义

历史渊源:始建于周朝(传说),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后规模最大)。

道观特征: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唐王殿等。其中八卦亭为标志性建筑,为八角重檐攒尖顶,造型独特,亭内供奉老子骑青牛像;三清殿为单檐歇山顶,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藏有《道德经》石刻、铜羊等文物。

青羊宫八卦亭

青羊宫三清殿及殿前青铜羊

陕西楼观台(道教发源地之一)

地位: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被称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天下第一福地”;传为老子说经之处,是道教楼观派的发源地,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陕西楼观台一览,网络图片

历史渊源:始建于西周(传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唐代为鼎盛时期,后毁于宋末,明清重建)。

道观特征:位于秦岭北麓中部(西安市周至县),以“说经台”为核心,周围有众多宫观(如宗圣宫、会灵观等)。说经台为楼观台的核心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有“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之称,是老子讲经传道的地方。

陕西楼观台航拍

老子说经台

江苏茅山九霄万福宫(上清派祖庭)

地位:道教上清派祖庭,传为三茅真君(茅盈、茅固、茅衷)得道飞升之地,被称为“上清宗坛”;是上清派的核心活动场所,对道教上清派的发展影响深远。

江苏茅山九霄万福宫入口,网络图片

历史渊源:始建于西汉(传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重建(元符二年,1100年敕建赐额“圣祜观”,后改名“九霄万福宫”)。

道观特征:坐落在茅山主峰之巅(句容市茅山镇),依山借势,层层往上,雄伟壮观。主要建筑有灵官殿、藏经楼、御书阁、玉像阁、太元宝殿等,其中太元宝殿为宫内最高层,供奉三茅真君像,是上清派信徒的朝拜中心。

江苏茅山九霄万福宫航拍,网络图片

江苏茅山九霄万福宫地图区位,网络图片

山东崂山太清宫(全真龙门派祖庭)

地位: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丘处机曾在此修炼),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被誉为“崂山第一丛林”,兼具自然美景与宗教文化双重特色。

山东崂山太清宫山门,网络图片

历史渊源:始建于宋代(北宋初年,张廉夫弃官来崂山修道,筑茅庵一所,后称“三官庙”;唐天佑元年,李哲玄扩建为“三皇庵”,后称“太清宫”);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6年),全真道士丘处机、刘长生曾在此弘阐全真道,成为全真龙门派祖庭。

道观特征:坐落在崂山老君峰下(青岛市崂山区),依山傍海,风光秀美。主要建筑有三官殿、三清殿、混元殿、邱祖殿等,其中三官殿为宫内最早建筑(宋代风格),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清殿为单檐歇山顶,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山东崂山太清宫三清殿,网络图片

山东崂山太清宫三官殿,网络图片

广东圆玄道观(岭南重要道观)

地位: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之一,按风水布局,建筑气势雄伟,做工精细;以“古天坛形式的三清大殿”为中心,是岭南道教文化的代表。

广东圆玄道观,网络图片

历史渊源: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香港圆玄学院捐资兴建。

道观特征:坐落在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西38号),以“三清大殿”为核心,尚建有纯阳殿、凌霄殿、元辰宝殿、观音殿等。三清殿为八角三重檐攒尖顶,圆形大厅,顶高近30米,天花绘太极图,寓“道法自然”之意;建筑融合岭南传统风格与现代工艺,是岭南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广东圆玄道观三清殿,网络图片

广东圆玄道观观音殿,网络图片

河南开封延庆观(元代建筑代表)

地位:元代道教建筑的代表之一,曾是开封规模最大的道观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开封延庆观航拍图,网络图片

历史渊源: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是为纪念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王喆)在此传教并羽化而建;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庆观”。

道观特征:坐落在开封市包公湖东北部(观前街53号),主要建筑有玉皇阁、山门、配殿等。其中玉皇阁为三层砖石结构,高约16米,仿木结构,阁顶采用蒙古包式盔顶造型(构思巧妙,造型奇特),顶层八角亭内供奉玉皇大帝像;建筑风格融合元代特色与中原传统,是研究元代道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河南开封延庆观玉皇阁,网络图片

山西永乐宫(元代道教艺术瑰宝)

地位:元代道教宫观,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元代道教宫观,其壁画(如《朝元图》)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巅峰之作。

历史渊源:始建于元太宗二年(1230年),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大规模扩建,现存建筑为元代遗存。

道观特征:坐落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龙泉村),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文瀛湖、遇仙桥、宫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其中无极殿(三清殿)为宫内主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保存有巨幅壁画《朝元图》(描绘道教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景),面积达403.34平方米,人物众多,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是中国古代壁画的经典之作。

永乐宫三大殿航拍图,网络图片

永乐宫无极殿,网络图片

永乐宫纯阳殿,网络图片

永乐宫壁画,网络图片

... The End ...

上一篇: 解锁三元九运:殷儒童《三元地理讲义秘诀详解》道破玄机
下一篇: 清末民国时期风水的江湖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