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葬、海葬、花坛葬,殡葬改革,老百姓“身后事”到底该何去何从

147小编 125 2025-09-15

活人比死人累,这话一点不假。一场丧事花掉几年积蓄,修大墓、请风水先生、摆排场,孝心成了攀比秀。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改,生态葬、节地葬成了主流方向。政策初衷是好的,省钱、省地、护环境,但执行起来却像“剃头挑子一头热”——政府喊得响,老百姓心里犯嘀咕。

改革不是新鲜事,早些年就有地方试点火葬,结果闹出不少矛盾。农村人讲究入土为安,城里人嫌公益墓地太少,价格还贵。政策一纸文件下来,配套没跟上,群众自然不买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偷偷土葬”的现象,干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改革成了空话。

生态葬听起来高大上,树葬、海葬、花坛葬,环保又节约。可观念不是一天能变的,老一辈觉得这是对死者的不敬,年轻人虽然接受度高,但真轮到自家事,还是得看长辈脸色。政府光喊口号不行,得先解决实际问题。火葬场建够了吗?公益墓地收费合理吗?宣传到位了吗?如果这些都没做好,改革就是空中楼阁。

攀比之风更是个顽疾。有些地方丧事越办越豪华,风水先生、吹鼓手、流水席,一场下来十几万打不住。别人家这么搞,你家不搞,面子上过不去。政策想刹住这股歪风,但光靠党员干部带头不够,得从根上切断利益链。谁在靠丧事赚钱?谁在煽动攀比?把这些“蛋糕”动一动,改革才能推得动。

政策落实不能一刀切。城乡差异大,农村有农村的习俗,城市有城市的难处。硬推火葬,可能引发抵触;完全放开,又可能回到老路。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比如,农村可以保留祠堂集中安放,城市多建公益骨灰堂,降低费用,慢慢引导。

殡葬改革本质是场观念革命。几千年的传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但资源紧张、环境压力摆在眼前,不改不行。政策方向没错,但执行要稳,配套要全,宣传要细。老百姓不怕改革,怕的是改得不接地气。

这场改革,到底是谁在阻挠?谁在受益?时间会给出答案。

上一篇: 大门玄关窗户风水禁忌 大门玄关适合摆放什么
下一篇: 这种风水会败坏家庭钱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