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发国难财被戴笠举报失宠,逃到台湾虚度余生

147小编 124 2025-09-17

1945年1月30日清晨,重庆上空阴霾未散,一纸手令从蒋介石办公室飞出:“撤去徐恩曾本兼各职,永不录用。”不到四十八小时,中统局完成交接,副局长徐恩曾的门牌被摘下。许多人到死也想不通,这位在情报界呼风唤雨十五年的风云人物,为何顷刻失势。答案并不复杂:权、钱、色,一样没放过,终被对手抓住把柄。

回头看徐恩曾的履历,确实亮眼。1900年生于浙江慈溪,南洋公学电机工程科毕业,随后赴美求学,拿到工学硕士。彼时中国留美电机专家屈指可数,他若留校,未必不能成为名教授。然而从船舱踏上上海码头的那天起,徐恩曾就将“学问”二字丢进黄浦江,满脑子只剩下升官发财的路径。

好运气也确实站在他这边。陈果夫、陈立夫既是表亲,又是留美同窗。陈氏兄弟掌控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时,在党务调查科插下一把椅子,徐恩曾顺势坐上科长。调查科后来扩编为中央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成形。蒋介石习惯“以家驭国”,对徐的要求只有一句话:“要忠,要狠。”徐恩曾照单全收。

他懂无线电,于是推行“窃听先行”,又善用叛徒,于是网罗顾顺章、陈建中之流。短短数年,中统在铁道、码头、邮局、邮政储汇建立监听据点,情报通道蔓延全国。恽代英、瞿秋白、毛泽民先后落网,都与这张网络有关。徐恩曾的冷静、克制以及表面上的斯文,使得许多对手误判形势,可惜这份“精致”并未延续到他自己的私生活。

1941年,他兼任交通部次长。蒋介石原意很清楚——借交通系统布点,强化情报网。徐恩曾却看上经济部长的位子,天天捧着自编的《经济建设纲要》往黄山官邸跑。老蒋翻了几页,摇头道:“你不是这块料。”话虽刺耳,倒也中肯。徐恩曾却偏要强出头,竟动用中统力量截人、翻账,想逼经济部长翁文灏下台。结果翁文灏怒而告状,蒋介石当众大骂,“中统是党务机关,不是捕房!”

灰头土脸退场后,徐恩曾并没有收手。抗战期间,有批巨额法币从武汉撤往重庆,被日军威胁的押运人员丢车躲命。这批钱最后竟落到徐恩曾派出的湖北站手里。数月后,换装成“土货”欲运入重庆销赃,却被军统卡口截住。戴笠得知内情,大笔一挥写下“中统偷运假钞”报告送至领袖案头。蒋介石龙颜大怒,若非陈立夫求情,徐恩曾那时就该进军法处。

钱失而复得,徐恩曾仍不吸取教训。1942年,上海假钞案爆发,日军藉由国府铜模大批印制法币企图扰乱金融秩序,推销渠道竟由中统地下人员包办。徐恩曾既怕坐实“通敌”罪名,又舍不得那些面额巨大的票子,索性私吞。谁知中统内部派系林立,郭紫峻一句“无心闲聊”就把风声传进军统耳朵。戴笠再度出手,设卡截获整车假币。蒋介石质问徐恩曾:“你是不是想把政府搞垮?”现场气氛尴尬到掉根针都能听见。

倒霉事还没完。徐恩曾沉迷女色,前妻王素卿、情妇费侠、秘书小妾混杂一处,活成民国版八点档。他为迎娶费侠,重金打发王素卿回成都经营运输公司。王素卿本就精明,靠徐的名头囤积居奇,高利贷、走私一条龙。一次醉酒司机打死人命案爆出,成都舆论哗然。戴笠嗅到机会,将材料汇总送审,蒋介石在“甲种会报”上怒吼:“连家里都管不好,还想管国家?”徐恩曾只得点头认错,面色青白交替。

至此,蒋介石对徐恩曾再无信任。撤职令下,一切戛然而止。徐恩曾虽失权,却还留条命,同期军统副座康泽、陈恕岳早已横死,比较之下,他算幸运。离开中统后,他拉上几个商人开办“机械农垦公司”“中国打捞公司”,依旧打擦边球发横财,但永远回不到权力心脏。

1949年初,解放战争大势已定。徐恩曾对友人说了句近乎哀嚎的话:“共产党不会放过我的。”3月,他与费侠搭机撤往台北。抵台后,他没有再插手特务,也不碰政界,只在自宅放电影、打桥牌。偶有人问及过去,他挥挥手:“旧事,不提也罢。”1985年5月,他在睡梦中离世,终年八十七岁。

不可否认,徐恩曾在情报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手段狠辣,网路精密;同样无可回避,他把特务机构当成私人提款机,踩过底线,陷入泥潭。权力可以缔造威风,却也能在瞬间反噬主人。徐恩曾的结局,为那个风雨年代增添了耐人寻味的一笔。

上一篇: 家中茶暖,便是最好的风水
下一篇: 生肖虎人,半载辛劳终见金!牧场喜讯传千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