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三样,财来富旺”,你家占几样?
122 2025-09-17
道士想要羽化成仙,就必须潜心修炼。“修炼”有特定的程式。但真正的道家修炼不仅仅局限于在供奉的神仙面前虔诚地祷告、诵经,或者道袍鹤冠的道士们带上简易的行李到处云游。这些只是道士日常修持(修炼的正式称谓)的一部分。经过长期地发展和完善,道教各宗各派都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修持制度。
修持,就是修性持命。具体而言,“性”指精神,“命”指肉体。修持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实现对自己精神和肉体的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修持目的。不同类型的道士修持方式也不同。其中的宫观道士主要的修持形式之一是早晚功课。早晚功课就是道士每天早晚两次上殿念诵经文。早期道教没有早晚功课之说,南北朝时,道教宫观道士的修持才与早晚功课的形式开始接近。大约在明代中晚期,道教的早晚功课制度正式形成,并作为道教主要宫观一种普遍的修持形式。
宫观道士早晚功课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是经、诰、咒。这些经书的装祯一般比较讲究,多为黄绫封面。道士人手一册,平时也要研习,等到早晚功课的时间,大家一起来到大殿诵读。有时还有经师或高功领读。早晚功课的诵经、祷告、念咒是很庄重的事情,对于修持者而言,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家都不敢怠慢。由于宗派不同、地区上的差别,早晚功课在细节上还是有差异的。如全真派的早课内容是歌颂北五祖、南五祖以及北七真这些本门本派祖师爷的“北五祖诰”、“南五祖诰”和“七真诰”;茅山道士的晚课中有“三茅真君宝诰”等;正一派的晚课则为颂赞本派祖师的“祖天师宝诰”和“虚靖天师宝诰”等。
早晚功课的具体内容有些差异,然而早晚功课的程序是相同的,大致包含三部分:先是念诵各种咒,有《净身神咒》、《净口神咒》、《净天地神咒》、《金光神咒》、《安土神咒》、《祝香咒》、《开经偈》、《上元天官宝诰》等;然后是几部经,这些经有的属于各门派,有的则是通用的,类似公共课,如《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等;最后通念通诵各种诰、经、咒等,是活动的高潮。而晚课一般只包含两个部分,即经和诰。
宫观道士日常举行早晚功课的意义,有助于修成正果,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养生。据说,道士在作早课多在早上的卯时(大致是北京时间的早上5点至7点)。那个时候,太阳刚刚升起来,阴气没有大动,道士的饮食也没有开始。通过早课,他们会打通血脉,产生清净平和的心境,为一天的修炼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道士的晚课时间一般集中在酉时(大约是北京时间的晚上5点至7点)。这个时候人已疲倦,阳气衰微。与此同时,阴气渐渐上升,由衰变旺,这时人易沾染邪气。通过晚课,道徒们能够及时地消除疲劳,使内心世界慢慢地平静下来,击退邪气,巩固一天修炼的成果。这样在上床休息之前不至于十分疲乏,有利于晚上的睡眠。
早晚功课是观居道士例行的修持。除此之外,道教修持的重要内容还包括炼气。所谓炼气就是持久锻炼导引和呼吸,目的在于融会天、地的精气于一身。而“导引”,顾名思义就是导行肢体,引通经络。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意识到导引的重要性。据《庄子》载:“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法,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所创五禽戏,也属于导引的范畴。据说,不停地练习导引成为习惯后,就可以祛除疾病,长生不老,甚至于达到成仙的目的。成仙不敢说,看来强身健体是一定的。
具体地说,炼气主要是宝气和行气。宝气就是以己身之气为宝,即爱惜自己体内的气,不胡乱耗费自己体内的真气。而行气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不停地炼气、聚气,而要确保自己的气不停滞,不淤积,始终如一地保持顺畅。道士日常修持炼气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修身养性,也是为了在意念上和神明进行沟通。炼气起源于远古时代,后来的道教养生家们继承这一养生方法,在唐代高道孙思邈的努力下发扬光大。宋元以后,内丹术流行,炼气被认为是内丹术的第一阶段,其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道教徒日常修持的一部分。
道士修持活动的另一种形式是云游。道教初创的时候,并没有云游的修持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一些著名的高道如陆修静等人曾为搜求道书,寻访仙踪,到处游览祖国的名山。这种寻道访仙的行为到后来逐渐演变为道教徒的一种主要修持方式——云游。北魏高道寇谦之先后在华山、嵩山等名山修炼,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些著名高道频繁地外出访道,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对云游制度的建立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全真派创立以后,全真宫观迅速发展,全真派道士正式建立了云游和挂单制度,于是道士云游再也不用为食宿担心,云游成为道士们修持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代全真派道士都把云游参访视为重要的修持方式。
云游这种修持形式,是对道士学道、修道有无诚心的考验。因为高道习惯于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修炼,云游的路途一般都十分遥远和艰险。一路上,一切生活都不方便,条件非常艰苦,有时还遇上绿林强盗、狼豺虎豹等,生命都危在旦夕。尽管这样,全真祖师们还对云游参访的道士提出许多严格要求,如只能携带最简便的衣服、钵盂、云笠、蓑衣等生活用品。这就迫使在云游中生存和传道的道士,必须具备多种野外生活的本领,诸如看风水、相命、能写会画、祈禳等谋生手段。尽管云游四方会有许多艰难困苦,但道士们在云游中可以寻师访道,兼向民众普及道教教义。他们认为这非常重要,而且还把它作为体现自己意志以及向神明表示修道决心的一个机会,刻意在这个过程中磨练自己。道教徒日常修持的重要内容必然少不了“斋戒”。道教修行者大都认为斋戒修持是学道的阶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自己经常保持身心的洁净,虔诚的向道之心。道教创立之始,就继承我国古代的斋戒之法,用来约束道士的身心。唐宋以后,斋戒和诵经等合并起来,成为道士日常修持内容。
道教徒的修持是其向道、学道、修道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得道、羽化成仙的主要途径。在修持的过程中,道士们不仅可以深刻领会先师的教诲,把握教义的精髓,同时还可以修身养性,强健体魄。所以一些修持的方式、方法在今天还有健身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