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星落 古韵遗风 冶底村

147小编 145 2025-09-17

(冶底古朴沧桑的老街)

(西院的砖包楼房)

在巍峨的晋普山脚下,有一个钟灵毓秀的山村。论岁数,它已有近三千年;论形状,它像一只肥大的蝎子;论地势,它像一个“聚宝盆”。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蝎形村”的历史文化名村——冶底。 这深山村庄虽然小,但内里却非同一般,国宝古建岱庙已为这座小村赚足了人气,而门口一颗距今5000至7000年的古银杏树的郁郁葱葱,也不得不让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

沁河流域古村古寨,天生久远。

顺着河流去往泽州冶底,驱车驶过老街,一拐弯,车轮马上颠簸在古清化大道的石板路上了。历经千百年车碾马踏的古道,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石板形状已不规则,缝隙里长满了劲草。

(冶底古寨的寨墙和城堞)

自从现代公路绕开冶底搁废古道以后,这里便显得偏僻闭塞了许多,所以偶尔进来一辆汽车,总会有一帮活泼可爱的孩子跳跃着追逐。当这些孩子越过我们的车头,灵巧地爬上路边石阶上的石狮子展示他们的小可爱时,我们知道,冶底到了。

冶底村,我国北方迄今发现惟一的蝎子形村落。

(古清化大道遗址)

借用守庙人董相林的原话,“是一块风水宝地呀,村落正与天体黄道周上的二十八星宿天蝎星座相互对应。这也许就是祖先的有意造化。”站在村南的高山上俯瞰,冶底整个村落俨然一只肥大的蝎子,“村东北土岗的一处古寨,和地处溪水边的奶奶堂,分别是蝎子的两个钳脚,建在村西北的岱庙则是蝎子的尾刺,再与三角形的村庄民居相连,活脱脱一只蝎子的样子,匍匐在山坳里。”

“蝎子”形状是有意形成,还是无心之举?

这恐怕得溯源冶底的历史。在冶底,董姓是大姓。“全村3000多人,85%姓董,都是董仲舒的后代。”董相林说,相传西汉末年,汉相董仲舒后裔迁徙冶底,其子孙扬己之长传播儒术,在当地兴建祠庙。董仲舒强调天象和人世间的联系,用阴阳解说自然现象,并明确提出“适中”思想,“这一思想就蕴涵于冶底的村形、民宅规划之中。”

因此,冶底的民居艺术非常深厚,游览冶底,必不可错过庭房院、狮院、"赵百万"院、董拽亮院等。这其中个最典型的大宅院就是娘娘董氏祖辈所建的棋盘院(后人因其门前有一对石狮而称为狮院)。此院前后两进,中有河界;左右四院,尊卑序列。两个前院均为标准的北方式深宅四合院,后两个院因夹有河界,便只有北、东、西三个居室,称之为三合院。院门外两旁为长一尺有余的木链,链下是精巧的木雕盘龙绣球。全部宅院的门窗及螭头下面均雕精美的牡丹、鹿、菊花、龙凤、花鸟等图案。其大门外有一对高一米三四的石狮,一只在"文革"前被太水冲走,另一只十余年前被村民烧了石灰,惜哉!

冶底村美,美在古朴。村中石板铺就的古路,弯曲街道两旁的古院落、店面、阁楼、影壁,这些都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蝎形村的古韵遗风。这么多年,这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饶有情趣的生活。晋城古称泽州,是历史上冶炼业发达的区域。在冶炼发达的地方,取名“冶底”,自然让人与“古代冶炼技术发源地之一”联想一处。

冶底村东部至晋普山脚下,至今依然排列着200余个煤矿井筒。这些井筒粗细不同,但是最初的井筒较细,至明清以后的井筒较粗,接近于今之规模。仅由此点可知,冶底村的煤炭开采业至少在宋元以前就已有了。除了上述这200余个井筒之外,今之村东的新街部位原是一大片炉渣,这是冶底冶炼业的实物遗存,只是其确凿年代已无从考稽。

“断臂维纳狮”

村里有句俗话“上七里,下八里,不是犁川是冶底”,交通的便利,带动了冶底工商业的繁荣。村里老人们说,直至民国时期,冶底村前后两街依然是店铺(多为外露抱厦)林立,字号繁多。所涉行业有旅店(含骡马店)、盐店、票号、当铺、染房、油坊、铁匠铺、饭铺,共有 200多家。其中贵兴通、广聚兴的生意最为红火,不仅在镇上有生意,在河南、河北等地也有业务。直至抗战爆发前,冶底的工商业才逐渐冷清凋敝起来。建国以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冶底工业有了新的起色,但商业发展由于交通闭塞等原因,显得相对滞后。

“银杏王”

形制峻美的元代舞楼

鉴古知今,冶底村若能依托岱庙、民居等资源,不断吸引认真喜爱古村古寨的人来这里,进而多一些对山西古村落的保护,也是极好的。

专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场、民宿、农家乐经营者服务,任性打造产业链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社交平台。

欣赏醉美乡村,唯美景色,了解生你、养你的故土,还有关注乡村的经济发展、生态农业,还有乡村的生态环境。

再不疯狂就老了,敬请关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乡村)获取最新乡村信息。怎么走?吃什么?怎么住?玩什么?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一切尽在掌握!

上一篇: 紫微斗数:看得广.想得远?做大事的星曜是哪些?
下一篇: 看墓地风水最准的方法,揭秘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