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忘记自贡,当年为抗战胜利做出的特殊贡献

147小编 144 2025-09-18

目录

01 千年盐都

02 自贡的特殊贡献

03 恐龙之乡

04 中国灯城

05 盐帮菜

说到自贡,你首先想起的应该是个产盐的地方,然后联想到自贡恐龙的故事,再想想,可能会想到自贡灯会的传说。

没错,这就是自贡的三大名片: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还有种说法叫自贡“大三绝”。

有“大三绝”就肯定对应着“小三绝”,这个好像就不熟悉了,你知道吗?

不急,咱们先聊聊“大三绝”。

我确实有些疑惑,这三绝都八竿子打不着的,怎么在自贡就凑一起了?​

01 千年盐都

最初的自贡实际上就是两个产盐区,一个自流井、一个贡井。取两个盐井的首字“自、贡”,合并为地名。

自贡的盐业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鼎盛于明清。自贡“因盐而兴”,素有“千年盐都”之美称。

自流井就是自己“流”出来的井,是一口盐泉从岩石裂缝中自然溢出地表,盐卤自己从地下冒出来了,所以得名为“自流井”。

真是天上掉金元宝砸到了头上,想不发财都不行。

贡井”原来叫“公井”,因所产盐品质纯净被选为朝廷贡品,加之公、贡同声共韵,明代嘉靖年间正式改称为“贡井”。

这一名称变更不仅体现了这个地方盐业的经济地位,也强化了其作为官方盐政中心的象征意义。​

看来自贡这地方风水肯定极好。这上有成都下有宜宾泸州,偏偏在这荒丘地带竟然储藏着如此多的宝藏。

我还真的去查阅了一些资料,想具体了解点这方面信息,以补充一下我这无知的脑壳。

自贡产盐的核心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与悠久的盐业开发历史‌。‌‌

自贡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凹陷地带,‌2亿年前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历了海侵、海退和高温蒸发,海水中的盐分逐渐结晶成盐层并沉积于地下。‌

地质运动使盐层被埋藏,形成了厚度达数千米的岩盐矿和盐卤资源。而自贡,恰恰好就位于盐矿最丰富的区域。

本着“靠山吃山”的人类发展进化传统,自贡盐业自汉代肇始,历经了千年摸索积累与开采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加之‌政策机遇‌,使自贡盐业发展迅速,奠定了“盐都”地位。​

自贡真正“因盐设市”是在1939年,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沿海沦陷,川盐再次济楚,增产赶运支援抗战,为战时军需、民食及社会救济,作出了特殊的、重大的贡献。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博物馆之一,唯一的盐业科技史博物馆。据说是邓小平1959年倡议创办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所寄居的西秦会馆也是一处历史文物,融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风格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虽然我先到燊海井景区实地有了感官体验,那口凿成于1835年、深1001.42米、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采用传统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是世界钻井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但踏入盐业历史博物馆后,看到那一排排一列列、不同时期不同形制不同用途的工具群,以及各个采盐工序的动态情景模型演绎时,还是感到非常的惊讶和震撼。​

这一方面可能是对采盐行业不了解,更是对井盐技术的复杂繁重、历代盐工的艰辛劳作、特别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创新能力感到无比钦佩。

有世界唯一一套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凿井、修治井工具群,它们种类繁多,构思巧妙,制作精巧,各具神通,默默的述说着中国古代钻井技术的技艺和水平。

有以“中国最古老的股票”为代表的盐业契约;有盐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留存的约据、票据、帐册、岩口簿,都是盐史文物中的珍贵文献。

这一整套中国古代深井钻凿技术、采卤输卤技术、天然气开采和制盐技术,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为人类文明和科学进步,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

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个很好的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一个启迪智慧、激发灵感的好场所。

02 自贡的特殊贡献

前面说过,自贡是1939年9月1日“因盐设市”的,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沿海盐场(两淮、山东等)相继沦陷,占全国70%以上的海盐生产被日军切断,自贡井盐成了大后方最主要的食盐来源。

为加强对自贡盐场的管理,保障战时食盐供应,确保财源重地,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自贡的政治地位,大力增产赶运支援抗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被誉为“抗战盐都”。​

自贡盐产量从1938年的12万吨增至1941年近30万吨,占全国食盐总产量的40%以上,供给了全国十分之一人口,缓解了“盐荒”危机。

八年抗战中,日军对自贡盐场进行了近500架次飞机的"盐遮断"专项轰炸。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自贡盐场累计生产了210万吨食盐。

不仅保障军民食盐供应,自贡还通过盐税增收支援抗战财政,成为国家支撑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柱之一。

自贡盐业自唐代开始征税,清雍正年间盐税超过田赋,至民国时期,自贡盐税已高出田赋几十倍。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盐专卖制度”—— “盐税救国”,自贡盐税成为抗战军费的重要来源。

据统计,1941—1945年自贡盐税收入占全国盐税总额约30%,高峰时年税收超过1亿元法币(相当于当时全国财政收入的1/10),自贡非凡的盐税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要记忆的是,自贡盐商积极响应“节约献金救国”号召,踊跃捐款达1.3亿法币,可购买26架战斗机,创下全国城市献金最高纪录。

自贡盐卤中富含氯化钡、硼砂等矿物,战时被提炼出来用于制造火药、防毒面具等军工产品;盐场天然气被用于发电和燃料,部分供应重庆等地的兵工厂。

自贡以“一盐之力”支撑了大后方的民生稳定和抗战财政,成为中国战时经济的一个缩影。

​03 恐龙之乡

依托盐业而建的自贡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而它的好运气还不止于此。

1972年,在自贡大山铺发现了距今约1.5亿年的恐龙化石群,经过先后三次大规模的清理和发掘,在约2800平方米的范围内,找到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200多个个体、上万件化石骨骼标本,查明的共有18个属21个种。

中国是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中华恐龙之乡”称号是中国地质学界权威机构对四川自贡、山东诸城、广东河源、云南禄丰、江西省赣州等的官方认可。

自贡是侏罗纪“恐龙之乡”,出土的剑龙类化石填补了侏罗纪中期演化链的空白。​

自贡的恐龙化石以数量巨大、种类众多、埋藏集中、完整度高、保存完好而著称。馆藏化石骨骼达10万块,包括天府峨眉龙、李氏蜀龙、太白华阳龙等多种恐龙化石。

自贡恐龙博物馆1987年建成开放,是中国首座直接在恐龙化石埋藏遗址上建设的博物馆,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

印象深刻的是,馆内的化石埋藏厅非常壮观,被誉为“恐龙公墓”。众多的动物遗骸,酷似惨遭杀戮后被“活埋“的“万龙坑“。这是世界上可供观览的最大规模的化石埋藏现场,化石富集程度为世界之最。​

据说,在已发掘出来的200多个个体中有40多具完整率在60%以上的骨架,完整率在80%以上的骨架有10多具。这在世界古脊椎动物中非常难得,具有极高的价值。

除保存完好的恐龙外,还有恐龙皮肤、恐龙蛋、恐龙足迹、恐龙尾锤等稀有的遗迹化石,以及翼龙、蛇颈龙、鳄、鱼、龟、桫椤、银杏等许多与恐龙同时代的动物和植物化石。很多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世界级珍品,是一个“侏罗纪动物宝库”。

馆内设有“恐龙探秘馆”,通过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展陈设计,为有兴趣的观众提供沉浸式科普体验。

自贡恐龙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录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对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同时,与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在教育科研及公众科普等方面,推动古生物学研究与传播。

04 中国灯城

既有井盐,又有恐龙化石,自贡真是个难得的风水宝地。大自然的馈赠,让自贡迅速发展了起来。但那彩灯又是什么缘故呢?

全国有灯会的地方很多,为什么自贡的灯会获得了如此高的地位?​

南京秦淮灯会以历史悠久著称,上海豫园灯会侧重在策展和设计创新,西安城墙灯会以灯彩讲述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而自贡灯会是以工艺精湛见长。

自贡建市虽晚,可当地的灯会风俗却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汉代开始有了防风灯笼,具备了室外放灯条件。汉明帝刘庄为推尊佛教,敕令正月十五日夜特许驰禁,燃灯放夜,象征佛教学说大放光明,这是元宵灯会的前身。

南北朝时,元宵灯会已具雏形;到隋炀帝时更成为了盛大的会节;至清代有“狮灯场市”、“灯竿节”、“提灯会”等灯会活动,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间色彩。

到二十世纪初,逐渐衍展为相对固定内涵、在特定时段进行、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不得不佩服自贡人的独特眼光,这也许就是“风水宝地出俊才”的体现。1964年,自贡市举办了建国后的首届春节灯会。

那可是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中国,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还很贫困。在物质生活如此低下的时刻,自贡人却开始了精神生活的追求。

至2025年,自贡已成功举办了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灯会规模由小变大,工艺由粗至精,灯具工艺从个体到群体,从静态到联动,布局从平面到立体‌。​

自贡灯会以元宵节灯会最为著名,场面宏大,灯彩丰富异常。气势之磅礴,灯组之奇巧,地方风情之浓烈,在国内外都堪称首届一指。

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自贡彩灯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辛劳作,发明和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彩灯精品。

按类型分主要包括工艺灯、座灯、组灯几种,表现民间传统、古典名著、神话故事等内容,具有大型、群体、联动的特点。

灯彩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用料独特,瓷器餐具、玻璃瓶、蚕茧、细竹篾、扎染、丝绸等等生活用品,均可用作灯彩的原材料。

将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声/光/形/色/动态于一体,汇喜庆/吉祥/典雅于一身。宏大的规模、壮丽的场面、精巧的工艺、迷人的声色,使自贡灯会成为中国最富吸引力、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项民俗活动。​

自贡灯会久负盛名,是与哈尔滨冰灯南北交相辉映、具有代表性的灯会,享有“天下第一灯”、“中国灯城”的美誉。

灯会的发展,也催生和带动了自贡彩灯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1987年起引入经贸交易会机制,将传统彩灯与现代贸易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

自贡“中国彩灯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座关于彩灯文化的专业国有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1994年建成开放,是彩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专门机构,也是“南国灯城”形象的重要标志。​

博物馆馆体外形就像一组大型宫灯建筑群。墙面上圆形、棱形灯窗,宫灯形角窗,构思巧妙;白色基调墙面与枣红色铝合金门窗、蓝色玻璃,色彩和谐,高雅别致。

最出彩的是彩灯制作技艺厅和彩灯精品厅,有历届灯会的获奖彩灯精品,有北京宫灯、潮州花灯、苏州凤舟灯、秦淮荷花灯、佛山竹芯灯、泉州纸板无骨花灯等等重要藏品。

如今在自贡,每一盏灯都是“行走的博物馆”,承载着历史文化密码。用彩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全新的沉浸式演绎道具。

05 盐帮菜

自贡拥有井盐文化、恐龙文化、灯会文化,还有“美食之府”的美誉,是吃货们心中的"天堂"。

自贡“盐帮菜”是川菜的重要分支,与成都“上河帮”、重庆“下河帮”并列为川菜三大流派。都是川菜的代表,但盐帮菜更“野”、更“猛”。

自贡井盐在明清时期发展鼎盛,伴随着盐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饮食业的大发展。

盐商们富甲一方,追求奢华饮食,讲究用料精细、工艺复杂;盐工们数以万计,需要重口味下饭,偏爱重油重辣、经济实惠,两者结合催生出了盐帮菜。​

盐帮菜以麻辣鲜香、味浓味厚、烹饪精细为特色,兼具“盐商菜”的精致和“盐工菜”的豪放,成为了饮食文化中独具风味的一派。

代表菜品有:水煮牛肉、火爆双脆;冷吃兔、火边子牛肉。

自贡地处川南,盛产兔、蛙、鳝鱼等独特食材,衍生出兔肉宴、牛佛烘肘等特色菜。

因盐业发达,自贡厨师都深谙盐的运用,擅长以泡椒、泡姜、酸菜提味,如泡椒鳝鱼、酸菜鱼。

烹饪技法也多种多样,急火快炒、重油麻辣、凉菜热做、干煸等。

抗战时期,自贡盐业支撑着大后方经济,盐帮菜也随之传播至云南、贵州等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附:自贡小三绝

1、自贡剪纸:始于明清,质朴丰润、清新明快,拙中带巧,情趣生动。

2、自贡龚扇:中国四大名扇之一,以竹丝编织技艺闻名。始于十九世纪末,编织工艺代代相传,传经五代。

3、自贡扎染:古称“蜀缬”,起源于秦汉,唐代曾作为宫廷贡品。以独特的扎染工艺和千年历史文化著称,是享誉中外的蓝印花布品种。

—— END ——

上一篇: 佛珠之佩戴风水知识
下一篇: 床位风水,影响的不仅是睡眠的8小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