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吊灯怎么选?教你5种不同风格搭配,让客厅更出彩
194 2025-07-05
今日系迎春花市嘅第一日,唔少已经放假嘅自己友都会同屋企人或者朋友一齐去行花街,转返个大运!
年年都行花街,咁你又知唔知西湖花市原来咁有历史!呢个时候,等小编带你穿越睇下西湖花市嘅故事啦……
晨起对镜惜春暮,
郊行疏雨湿新绿。
似水流年烟波里,
花落仙湖溅碎玉。
话说闺阁闲情,不入正史;鬼神淫祀,频遭毁禁。千载风月,西湖胜景迹难寻;六百春秋,惠福夫人事久湮。
1374年,洪武七年四月十七日子时,晚上十一点,圆月半空。蒙元仓皇北逃,大明江山方靖。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励精图治,事事亲力亲为,虽深夜仍忙于朱批。此时,殿堂忽然有所震动。太史回奏:西宫白虎七宿中,有昴星自西而东,越过太白金星陨落,昴亦言留,通榴,臣推算,将有一位助人多子多福的民女诞生于广东。
就在朱元璋忧劳国事的同时,广州城西惠福里有一户人家待产。接生婆再三叮嘱大肚婆:“千祈唔好依个时候生啊,忍着,忍着,亥时出世害死人,对家族,对屋企,对细路都唔好。”大肚婆强忍到了子时,街坊听到婴啼一声,响彻天地,然后见到天上有星星陨落。接生婆出门急说:“係女,但大肚婆死咗,成了月难鬼。”街坊都觉得这个女婴不寻常。
女婴父亲姓金,是南下避难的中医世家。金医生老而乐得独女,虽有丧妻之痛,然尤寄望不再流离失所,从此安居乐业、花芳满园,为女儿取名单字:花。老父亲视女儿为掌上明珠,悉心传授医术。金花赋性贞静,不轻言笑,在老父亲指导下,望闻问切,日有所进。感慨先慈难产辞世,金花专心产科学问,希望天下女子不再受此生育苦难。“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到了十二岁金钗之年,金花不但长得皓齿明眸,姿容娟秀,而且对于早产、难产等症,都能妙手回春、母子安康,在街坊中小有名气。
惠福里北行六百米是惠爱坊,现名中山路,明清两代,省、府级官署集中,重门深院帘帷静。随着口耳相传,官员对金花的医术略有所闻。某日清晨,一群衙差跑到金花家使劲拍门,强塞金花入轿,送抵惠爱坊官署。在后院,一位京官坐立不安,他的爱妻临盆难产。几个接生婆好似南无佬跌落屎坑―冇晒符,唯荐金花,以作一试。金花碎步而入,把脉问诊。没过多久,室内传来婴儿“哇”的一声啼哭,几个接生婆心头大石放下,初为人父的京官,更是兴奋不已地冲进房间。
由是,遐迩哄传,金花声名大振,身价逐高。
有让人艳羡的社会地位,有稳定丰厚的经济收入,有姿容娟秀的少女脸庞,金花成为“白富美”模范。在讲究婚姻门当户对的传统社会,老父亲难以找到合适的“高富帅”女婿。年近及笄的适婚年龄,仍未能有所许字于人,金花成为城中著名剩女。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初七,金花还有一个多月就十五岁生日,仰慕春闺梳掠而不自得,悲念萦怀。这天早上,微微细雨,金花在惠福里南踽踽独行,高大的城墙下,路上更显阴冷。至西湖边,雨过天晴,登桥北望,湖水浩荡,鸳鸯缠绵,燕语呢喃,一景一物,瞩目伤心。抑郁不已的金花,从桥上跃身自沉。时在午时,早上十一点。引用粤剧《帝女花》唱词:“落花已随波浪去,不复有粉剩脂零。”
是夜,太史上奏朱元璋,昴星归位。
过了数日,金花自沉的西湖葛仙洲漂有黄色沉香木,街坊陈光打捞晒干,打算作柴。三姑六婆议论纷纷:“你啊,上好沉香当烂柴―唔识宝。依辘木,话唔埋係金花童女显灵。”坊间向有流传葛洪升仙的神奇故事,金花沉湖成为水仙也就合乎情理。于是,街坊就用“依辘木”雕成金花肖像,称为金花小娘;在马鞍街月泉古庙旁隙地建一小庙供奉,称为灵应祠,由是成为后世遍布广东乡村的金花庙的祖庭(广州近郊,多有雕浮木而为神像供奉的传说,如石牌天后庙、沙湾包公庙)。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街坊顺势将金花成仙的桥命名为:仙童桥;西湖别称为:仙湖;金花踽踽独行城墙下的街命名为:仙湖街。
月泉,唐代名井,后人筑有月泉古庙。庙的附近,在明初已经是连街接巷,几无隙地。清初康熙朝,诗人梁佩兰居住仙湖街,记载灵应祠宽“数椽”。直到清中嘉庆朝,文献学家仇巨川记之:颇隘。推算是一座宽约1.5~2.0米的小庙。善信多的时候,只能站到庙前街地,妨碍行人。基于金花生前精湛医术,街坊求神问卜,保佑母子平安,神灵皆有显应。求嗣添丁,一索得男,亦能如愿。衣香人影日增,小庙香烟日盛。如广州妇女所说:“祈子金华,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华,作花解,即求男丁于金花;朵,亦作孕,三年抱两,反映对繁衍子孙的期盼。
白驹过隙,过了将近八十年,灵应祠日久失修。明朝成化二至四年(1466~1468年),陈濂出任广东巡抚期间,原址重建小庙,并仿效朝廷册封诸神的做法,僭封不入祀典的金花小娘,根据金花故地惠福巷,尊为“金花普主惠福夫人”。由是,各司其业的神灵队伍扩大。又如广州妇女所说:“丈夫出外拜娘妈,求福求子拜金花。”娘妈是专司护航的福建女神,即天后娘娘;金花是专司生育的广东女神,惠福夫人。
有官方确认的背景,金花渐得广东士大夫阶层的认可。士绅不但主持庙务,也多题有诗文。明代大儒陈白沙的学生张诩题诗:“玉颜当日睹金花,化作仙湖水面霞,霞本无心还片片,晚风吹落万人家。”清代总理衙门官吏方浚师题诗:“金花祠庙傍江干,绕座蛮弦错杂弹。多少裙笄向神拜,红花容易白花难。”十三行行商、首富潘振承之子潘有为题诗:“手挽金花裣衽三,夫人祠畔祝宜男。红缠捉住神姨臂,不管揶揄说女耽。”
灵应祠重建半个世纪后,受到第一次毁祠打击。魏校督学广东期间(1521~1522年),下令毁寺观淫祀,兴书院社学。在位虽然只有一年,但对于广东影响深远,没有列入朝廷祀典的神祇,多被焚像毁祠。灵应祠址在城央,难逃厄运。清初,有粤人记及魏校后悔毁祠:“惟一子,已爱而夭,无嗣。闻其后也有悔于心云。”虽然不尽史实,也反映粤人对于“拆人祠堂”的痛恨。
灵应祠被毁,善信选址当时仍较偏远的河南石鳌村复建新庙,以避官方打击,名为金花庙。现今鳌洲码头南即其旧址,直到解放初期,此地仍叫金花庙码头。新庙的建设得到广州士绅支持,经过历年增修,占地较城央更为广阔,庙宇座南朝北,面临珠江,前筑石堤,旁植嘉树。平日香火不断,每逢四月十七金花诞日,往庙贺诞的四乡信徒,络绎不绝,成为广东金花诞庆的主会场所在。时人有唱:“一条河水曲弯弯,顺风顺水到河南,河南有个金花庙,有人求神保仔生。”清初,在此庙外加建偃波亭。金花的神力在此时得到追加,与娘妈一样,对往来船只,多有庇护。金花庙与清政府指定接待外国游人的海幢寺相距不过四百米,欧洲人绘有此庙的新闻画,并有摄影,庙名是粤式英文:CUM-FA-MEW。
灵应祠在明代魏校毁祠之后得到重建,第二次毁祠打击在清代乾隆朝。翁方纲督学广东期间(1764~1767年),某日经过马鞍街金花庙(此时已改灵应祠旧名),谒拜金花的善信在庙外阻塞交通,进退不能,翁方纲的路怒症被诱发,立即命令下属拆毁小庙。翁方纲作为深受皇帝赏识的名儒,曾参与修纂《四库全书》,对于广东文化的建设上,著有《粤东金石略》、《药洲集》。嘉庆朝,水利专家康基田任广东布政使期间(1802~1803年),疏浚广州六脉渠,以骑占渠道为由,金花庙祖庭第三次被毁。
广州城中金花庙祖庭多次被毁,城外的河南金花庙吸引了更多善信,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金花祭祀,旋毁旋复,如燎原之火,在珠三角乡村蔓延,远达至肇庆。就连普通人家所供奉的九尊神位木牌,右侧就书有:金花普主惠福夫人。广州画家关良的南亭村故居,正厅现仍供奉有此九尊。金花专祠庙名多样:金花古庙、金花娘娘庙、金花夫人庙、惠福夫人祠等。也有合祀于奶娘庙中,金花娘娘居中,其后环待或十二奶娘、或十八奶娘、或二十奶娘。
民国时人记载,河南金花庙金花娘娘旁环待二十奶娘,她们在生育方面分工极细: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张氏、教食夫人刘氏、白花夫人曹氏(主男孩)、养育夫人邓氏、血刃夫人周氏、转花夫人宁氏、送子夫人谢氏、大笑姑婆祝氏、剪花夫人吴氏、红花夫人叶氏(主女孩)、小笑姑婆黄氏、羊刃夫人苏氏、濑花夫人林氏、保胎夫人陈氏、教饮夫人黄氏、教行夫人黄氏、腰抱夫人万氏、栽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蒋氏。
从古到今,生儿育女是家国大事。昔时佛山石湾金花庙,庙中高挂花灯,灯周悬挂红白纸带无数,求子摘白带,求女摘红带。摘得纸带回家,供奉祖先神位之前,保佑早添麟儿凤女。借助神灵,祈福祷告,金花庙、金花诞,成为妇女交流保胎、养育心得的场合、节庆。
花城广州,人以白花寓子,以红花寓女。以白寓子的风俗可以追溯到晋代,当时广州人取果树白色乳液,祈求生男。在北帝诞、七姐诞、华光诞等众多广州神诞节庆中,金花诞不但因为女神的广州户籍而最具广味,更成为花卉集市。白色花卉的销售高涨,素馨、茉莉、姜花等深受广州大众喜爱,不但在其芳香,更在精神层面。河南十香园,十香花卉,白花即居半,月季更只取白色,有求添男丁意味。
广州的金花庙,历经抗日战争,乃至文化大革命,基本消失殆尽。现仍可见的专庙有:西关华贵路观音庙前5号金花庙,民居其中;萝岗玉岩书院金花庙,星星香火;黄埔长洲金花庙,仍续诞庆。作为配祀,见于黄埔南海神庙仪门东廊。城中地名,盘福路金枝巷、西华路金花直街、龙津东路金花前、广州起义路马鞍街、滨江西路鳌洲码头等,曾是金花庙所在,可见供奉之盛,现今成为城市记忆。
沧海桑田,濠渠变通衢。在金花升仙之后的数百年间,惠福里及西湖周边城市景观不断变化。1919年,拆去马鞍街东侧屋宇修筑马路,向北通至中央公园(亦名人民公园),名为维新路,1966年更名为广州起义路;同年,将惠福巷北段与大佛寺南寺前街相连,扩为马路,打通至广州起义路,因惠福巷而名为惠福东路,惠福西路一直延伸到人民中路。故此,金花故地惠福巷,从原有约三百米长,现今仅剩广州起义路以东、惠福东路以南约五十米,而她生命的延续,惠福路,东延西进,长达一千六百米。
明初西湖,北界中山五路,南界仙湖街,东界流水井、龙藏街,西界朝观街。1467年,明朝成化三年,金花晋升为惠福夫人的前后,上游文溪改道东濠,西湖断流,逐渐淤塞,成为民廛稠聚处。
到清代,西湖所在,成为六脉渠中的左一脉,南出城墙渠口接玉带濠。西瓮街在宋代子城西瓮城侧,清代更名为西湖街。民国时期,改南汉药洲所在的清代提督学院为广东省教育会,今为广州市教育局和南方剧院所在。
1932年,将观莲街与惠福东路以北书坊街相连,扩为马路,因广东省教育会之所在,名为教育路。打通西湖街及广州起义路以东大有仓街,扩为西湖路。
1956年,迁北京路将近百年历史的迎春花市到教育路、西湖路,俗称西湖花市,时花、盆栽,琳琅满目,一直是广州人大年三十行花街的首选之地。
金猴贺岁,年味已近,万事闲足,西湖花市又开锣。迎新春,逛花街,行大运,过肥年。走在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西湖花市,你会买上白花、红花,响应国家二胎号召?
配图:茶茶
纸跃花开:广州清新手绘花果明信片
用清新的手绘风格
记录下花城春夏秋冬里最美的花果
长达两米手绘版,赠送精美镂空书签与赏花地图
羊记杂货铺益街坊价:¥25
购买方式
微信购买: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以下图片,识别二维码进入微店。
淘宝购买:长按网址复制至浏览器打开http://t.cn/RU1He9a
联系电话:020-83195715-805,团体一次性采购20本以上或批量定制享受更多优惠,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