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数万”编织陷阱“套路运”团伙各领刑
54 2025-09-23
历史上玉林的气候温和、地理位置优越,土地非常富饶,非常适合农耕,是中原汉民族迁居广西的首选之地,因而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纯汉族聚居地。历代南迁中原汉民在玉林城区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为几个名门望族,他们分别是玉林南门的陈姓、州佩的蒋姓、江岸的苏姓和城北高山村的牟姓,下面我来为大家盘点一下玉林本地这几个有名的宗族姓氏,欢迎大家评论。
玉林城区的南门陈姓,在玉林是最早发展的名门望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历朝历代多以耕读传家。南门陈氏始祖是浙江省天台的大户家族,七百多年前迁入玉林。明末清初的时候南门陈经历了一场大劫难。据一些族谱记载,明末乱世,玉林北部山区有一个谢正奇的农民起义军,出其不意的攻破了郁林州城,由于陈姓人帮助官兵守城,因而遭受农民军的残害,据说当时只全族人逃出了两个男丁。后来陈姓这两个男丁从州城城内进士街大屋搬出南门外现址重新开枝散叶,建有“家庙”, 以传承祖德。数百年来,陈氏族人对玉林的发展起重大作用。创建“德馨堂”以来南门陈氏子孙人才辈出,据光绪年版《郁林州志》记载,自宋,元,明,清四朝玉林南门陈氏共出了翰林1人,进士3人,解元1人,举人23人,占整个玉林的比例分别为翰林20%,进士12%,解元25%。
玉林州珮蒋氏古民居建兴屋屋顶奇角翘峨
玉林的蒋姓是元朝末年,迁徙到州背村(州佩的前称)橘子木巷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如今仅州珮社区就有3000多人姓蒋的人,玉林周边其他28个村有2万多人。清同治三年,蒋绪芳中进士,文育街又增添了进士屋。晚清年间还出了蒋圣、蒋武琛等四名举人。玉林蒋姓是从文育街繁衍起来的。文育街原名文屋街,据传蒋家祖上从文姓人手中购得,改名文育街。蒋氏在玉林诞生了最多的大户人家,它们的主人或从事工商实业,或经营长途贩运,或运作银票商号,其中蒋建兴银票在贵州、云南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蒋姓人才辈出,知名科学家蒋承炜就是玉林州珮蒋氏的佼佼者,他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是著名的科学家,曾获获许多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州佩蒋姓的“长胜居”武馆也非常有名,创建于清朝末年,将州珮功夫与南少林武术融汇发展而成,是一家逾百年的老武馆。
苏姓最早迁入玉林是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苏琏(号光宗)奉命从广东顺德北滘镇碧江村来到玉林任职,职司训导,后定居玉林城后的州背村,其后族人由州背村迁居清湾江畔的江岸村,并在此地开枝散叶,其后族人苏其炤(1704-1770):成为江岸苏氏第一个五经联捷进士,后任陕西直隶邠州知州,苏其炤政绩卓著,政简刑清,声明远播,深得州人爱戴和朝廷信仼。 后来还有玉林的本土文化名人苏宗经(1793-1864),他是清道光元年举人,曾任国子监监丞,倡修鬱林紫泉书院和重修鬱林州城墙,去世后诰封奉政大夫,被誉“名孝廉”,《鬱林州志》说他“莅宫清正”。苏宗经才华横溢,一生喜欢读书,是名噪广西的学者,也是极有李杜之风的诗人。他著作卓丰,著书《广西通志辑要》《酾江诗草》等8部共97巻,其中诗歌2986首。 苏姓尊礼重教,诗书传家,人才辈出是玉林本地最尊崇礼教的宗族。
高山村牟姓是从明代天顺4年迁居到玉林城北的高山村的,高山村是广西的历史文化名村,出的进士举人之多居玉林之冠,也许是风水地理的原因,不少牟姓子弟金榜题名,得以出仕任官,直到今天城北高山的牟姓从事文化事业或者是步入仕途的人是非常多的。历史记载,高山村李拔谋、牟懋圻、牟树棠、牟绍德四进士皆为忠孝清廉之典范,为官期间皆勤政为民、两袖清风,还乡后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深得百姓爱戴,亦为后人敬仰。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牟树棠、和牟懋圻了,牟树棠是同治年间的进士,是皇帝钦点的内阁中书,后升为奉政大夫。回乡后,他受聘执掌鬱州紫泉书院。牟树棠旧居简陋,致使皇帝钦赐的文魁、进士等牌匾,竟因大门狭窄相容不下,只能将原匾缩小将就,其廉洁可见一斑。牟懋圻的廉能政绩也名垂后辈。在还乡途经广州时,有士绅给予一千两白银让他跟相交的知府请求开禁赌博,被他严词拒绝,可见其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