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男子高速路上行走 高速公安救助送返家中
157 2025-09-28
就这两天,在湖北的一个火车站,一位老退役军人,背着包,赶火车,看到“军人候车区”里面挺空,不少座位没人坐。他心里想着,自己当兵那么些年,应该也能进去歇歇脚吧?结果呢,刚想进去,就被工作人员拦住了。人家说了:“不好意思,这是给‘现役军人’用的,您这退役的不行。”
视频拍下来传到网上,好家伙,炸锅了!很多人都在问:座位明明空着那么多,为啥不能让曾经保家卫国的老兵进去坐会儿?这不是浪费资源,更让老兵寒心吗?【来源:网易新闻:湖北一火车站军人候车区拒绝退役军人进入休息!合理不合理都合理,搜狐视频:湖北一火车站军人候车区空旷情况下,拒绝退役军人入内 】
其实呢,这种事不是头一回发生了。问题就出在全国各地对这个“军人候车区”谁能用,标准不一样, 搞得有点乱,“现役”是硬杠杠,大多数地方只看这个;目前很多火车站,包括一些汽车站,军人候车区门口的规定牌子,或者工作人员的理解,就是“军人优先”主要指现役军人。您拿着退役证、优待证,对不起,不好使,不让进。这就是为啥湖北那位老兵被拦下了。工作人员有时也很无奈,他们可能就接到通知“非现役不让进”。
有的地方开点口子,看情况, 也有少数地方相对灵活些。比如说,如果候车区人特别少,空位多,工作人员看您年纪大了,或者穿着旧军装,带着老兵的气质,可能会心一软让您进去坐坐。但这完全取决于当天的工作人员和地方不成文的规定,没个准谱。今天让进了,明天换个工作人员可能就不行了。
牌子写不清,容易起误会,很多候车区的牌子上就写着“军人候车区”、“军人优先”,没具体说清楚是“现役军人”还是“包括退役军人”。很多老兵看到“军人”俩字,自然就觉得包括自己这个“老军人”。满怀期待地过去,结果被拦下,那种失落感,特别伤人。
为啥坚持“现役优先”?道理大家懂,但老兵也需要温暖,国家设立“军人优先”通道、候车区,初衷绝对是大好事!这是对保家卫国、随时准备牺牲奉献的现役军人 的特殊照顾和尊重。他们在岗上,肩负重任,时间紧、任务急,优先权理所应当。这点大家伙儿都理解、都支持!
但是! 退役军人,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兵,他们也是为国家流过汗、站过岗的人啊!他们年轻的时候,和今天的现役军人一样,把青春甚至热血都献给了国防。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坐个车可能腿脚都不利索了,背个包都吃力。看到一个写着“军人”的地方空着却不能坐,心里头啥滋味?那份曾经的荣誉感,瞬间可能就变成了委屈和心酸。
网上很多网友都说:“看着心疼”、“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空着也是空着,让老兵歇歇怎么了?”【来源:网易新闻:退役军人候车区遭拒:尊崇不应有“现役”与“退役”之分 】
各地优待规定百花齐放,但基础服务需要“全国一盘棋”,说到对退役军人的好处,最近确实多了不少好消息,各地都在“上新”优待清单(来源:今日头条:退役军人门票免费、住宿优惠!全国优待清单持续上新中! ):
旅游: 很多景点对退役军人免票或打折;
看病: 很多地方医院可以优先挂号;
住宿: 像江苏徐州,跟一些连锁酒店谈好了协议价,能便宜不少;
公交: 包括海南等不少地方全省的公交车,退役军人凭证免费坐;
生活: 像江西九江,连加油站、超市都有一些拥军店给退役军人优惠。
这些地方性的优待当然好!值得点赞!
但问题也来了:“一省一策”,甚至“一市一策”: 您在A省享受的优待,到了B省可能就没了。比如您的优待证在本地坐公交免费,去外地可能就不认了。信息不透明,不好找,到底哪些地方能用?什么标准?很多老兵,特别是年纪大的,不会上网查,搞不清楚。
基础公共服务“待遇差”: 像火车站、汽车站这种基础的公共服务场所里的“军人候车区”待遇,反而成了全国差异最大、争议最多的地方。这不合适吧。
我们老百姓希望能统一基本标准,给老兵多点人情味!咱们普通百姓,特别是关心老兵的人,真心希望:军人候车区,全国统一基本规则!核心是“依法优先”: 国家有《退役军人保障法》,说了退役军人该“依法优先”。军人候车区作为重要公共服务窗口,应该带头落实。
明确服务对象, 建议全国统一:军人候车区首先保障现役军人 。在座位富余的情况下 ,应优先 允许持有优待证或能证明身份的退役军人,特别是老年、行动不便或携带小孩、大件行李的退役军人 进入休息。别空着座位不让进!
牌子写清楚, 候车区的牌子写得明明白白:“军人(含退役军人)优先候车区”或者“军人候车区(现役军人优先保障,富余座位欢迎退役军人休息)”。避免误会!
对老年退役军人,必须格外关照!不是“特权”,是关怀! 很多老战友六七十岁了,腰腿不好,站久了真受不了。让他们进去坐坐,喝口水,这是最基本的人情味,是对他们年轻时付出的敬意。
工作人员培训要跟上,车站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告诉他们政策精神是什么?对待老兵态度要和蔼、耐心、尊重。遇到年纪大的退役军人想进候车区,只要条件允许(有空位),灵活处理,多给点方便。一句暖心的“老班长,您这边请坐”,能温暖老兵的心很久很久。
其他的除了候车区,车站的其他服务,比如优先购票、安检(尤其是对行动不便的老兵)、上下车引导等,也要把退役军人,特别是老年退役军人纳入“优先”或“重点帮扶”范围。
“优待证”要更有用,信息要更畅通!希望国家继续推动,让退役军人优待证在全国范围内 的基础公共服务 (交通、文旅等)上,能发挥更实在、更统一的作用,别让它在老兵兜里成了摆设。
车站、政府网站、社区公告栏,要用最通俗的话,告诉老兵们能享受啥优待,在哪享受。说到底,“军人优先”这四个字,有力量,更得有温度。区分“现役”和“退役”是为了保障现役军人的急需,但绝不能在退役老兵,尤其是为国防奉献过青春的老兵需要一点便利和尊重时,用冰冷的“规定”把他们挡在门外。空着的座位让辛苦赶路的老兵歇歇脚,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良心的安慰。好政策,关键看落实。别让写在纸上的“尊崇”,在车站门口那几步路上,凉了老兵的心。
我们期待着一个更统一、更清晰、更有人情味的政策环境,让每一位为国家付出过的军人,无论是现役还是退役,都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