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患之上的东北农村文化logo

147小编 109 2025-09-28

“我的老家,就住在那个屯,我是那个屯里,土生土长的人……”

说到东北农村的文化符号,除了接地气还是接地气。家里家外随处可见,虽然普通,却给一代代东北人留下深刻的烙印。但是,这些文化符号,都是充满着危险,不信?火线君给您盘点盘点。

冬季的东北很冷,室内全靠火炕来取暖。2000年前,东北人就开始使用火炕了。火炕是一种随居室长度而定的砖石结构的建筑设施。东北的炕既是休息的床和接待客人的沙发,也是取暖和生活娱乐的场所。冬天,妇女们坐在热炕上,手里拿着针线活。小孩子们在炕上做着各种游戏。农闲时节,街坊四临的互相串串门,坐在炕沿上,卷袋旱烟,唠点家长里短。冬天里有客人来串门,主人家迎客进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快快,脱鞋上炕,坐炕头上,热乎热乎……一句话,既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又让客人一身的寒气一扫而光,马上感觉到了主家的温暖。

火炕有危险

闲置很久的火炕在重新启用之前要检查是否密封,不提前检修很容易造成煤烟中毒;

一定要确保火炕排烟道通畅,晚上要等煤炭全部燃尽后再睡觉;

房间不能太密封,一定要留有缝隙;

禁止把柴油、鞭炮等易燃易爆物混入柴火烧炕,可能会把火炕炸裂。

聪明的东北人把灶台和火炕通过烟道连接起来,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在东北农村,灶门中的柴火燃烧得正旺,不时传来噼呖啪啦地响声,不时拉动风箱、勾通风门,一股浓烟喷出之后,被慢慢烘干些的树枝或秸杆就映红了在灶前忙碌的人的脸。几分钟之后,灶台上的铁锅有了热度,巧妇们就可以大显身手,或炖或炒或蒸或煮地制作美食了。

灶台有危险

在烧柴做饭时灶膛前不要离人;

灶台内烧余的火灰(如柴灰、灶灰、煤灰)不能乱倒,要用水将火灰的余火泼灭,再倒在安全的地方;

不要把易燃易爆物、可然物放置在灶台旁;

教育小孩不玩火,家长更不能逗小孩玩火,不要让小孩使用灶台

火垛

柴火垛大多数出现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柴火垛是财富的象征。在农村,谁家要是有一个大柴火垛,都会赢来一片赞叹声和无数羡慕的目光。柴火跺的大小,不仅成为一个家庭生活实力的标志,还可以作为娶亲嫁女的外在资本。家里若有儿子要娶亲,或者是有闺女要出嫁,保媒拉纤的总忘不了把对方家的柴火垛当成一个参考因素提上那么一提。若真好信儿,大可去对方家门前转一转,看看那户人家的柴火垛到底有多大。这样,也就该户人家是否正经过日子、勤快不勤快有了个八九不离十的判断。为了能使自家的柴火垛保持住规模优势,很多人家都在秋末冬初时节不遗余力的倾力而出,到田地里再去拾捡残留下的柴火。

小贴士

柴火垛的堆放必须要远离火源;

每天都应当检查柴火垛周围是否有火患;

柴火垛最好堆在房屋的空旷地带,距离房屋有一定距离;

在每个柴火垛之间留要有一定的防火间距;

不要将柴火垛放置在高压架空线下,以防电火花引发火灾。

上一篇: 怎样推算太阳到山到向?
下一篇: 陆军上将李福林长眠香港康乐园,昔日果园变富豪豪宅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