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底层逻辑被扒,只因背后存在一个万能的公式,老百姓被骗多年
92 2025-09-29
这次回老家,听到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前年老戚家的儿子考上了公务员。好像还是一个不错的部门,这是几辈子的喜事,小小山村,居然飞出来这么一只金凤凰,确实比中彩票还难。
听说村长一听到消息,就带领着村委会几个成员,亲自到门贺喜,当然顺便送上了一份厚礼,万元红包,当然这些都是村里支出划账,用不着村长出。一般情况,村里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村委委员出面协调,难得这村长亲自入家门,可见是老戚儿子这职位,是真让村长敬三分的。村长家底也厚实,他舅是县里退休的老干部,表哥是我们隔壁县的领导。所以即使有点做的不好,一般人也扳不倒他。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难得老戚儿子这么争气,村长一出面,平常蔫儿吧唧的老戚,好像一下子支楞起来了,尽管腿还是一颠一簸的,似乎节奏感更强劲有力啦。
这么大的事全村人似乎都不淡定了。都笑脸相迎地找老戚套近乎,行动快的也学着村长去送了贺礼。乡里乡亲的都说为孩子感到高兴,多少是点心意。七大姑八大姨的就更不用说了,有这关系在,送点更是情理之中。老戚夫妻俩也不好得罪街坊邻居以及亲朋好友,再说是村长带头送的,只好都接着啦。这些还不算,还有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沾亲带故的都听说了,也不知道谁传的,而且传的还比较神乎,那意思就好像干了个不小的职位,具体不会讲吧,也借着道喜的名义前来送钱,弄得老戚夫妻俩不知如何是好,多少确实是有那么一点亲戚,但以往不来往,这就有点太突兀。来的人多了,老戚夫妻俩都有点怕了,孩子这才刚要开始干呢,这事闹大了可不好收场。这还不算,就连周围几个村子里,根本不认识的人也来凑热闹。连七老八十的都知道考上这个比上大学吃香多了,那工作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冬暖夏凉,钱不少领还不带欠的,最主要的是听说还有权利,能管人,比村长厉害多了。他们也知道叫正式工,比打零工强多了,稳定。
老戚夫妻俩见势不妙,和小舅子商量一通,把家交代给他隔壁邻居,连夜外出说是去打工,其实是躲起来了。看样子一时半会儿不用回来了,本来觉着儿子有个好差事,是好事,谁知道搞得一家人要背井离乡来。
人家范进中举是自己喜疯了,这老戚夫妻俩是被周围的人搞得鸡犬不宁,因为来贺喜的人实在太多,应付不过来。贺喜就贺喜吧,个个都不空手来,这情何以堪啊?他俩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拿的都害怕了。不拿又盛情难却,不躲起来行吗?本来收了村长的钱就被小舅子给训了,但是迫于领导压力,不能不给面子。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老戚家后来这步棋是走高啦。
好在邻居一家很忠,谁来打听老戚夫妻俩去了哪里,都说外出打工去了,去了哪里不知道。老戚家亲朋好友的红白喜事,都是他要好邻居帮着随份子钱。人家要联系方式,邻居矢口否认。别人也拿着没法子。
本来村长和老戚邻居一家不怎么对付的,知道俩家走得比较近,老戚儿子又这么出息。立马给邻居老婆安排了一个精神文明岗,早晨起来扫扫村子里的垃圾,每月600块钱,这样的差事本来是三个有头有脸的妇女干的,这多亏村长提拔,又加了一个名额,实属不易。村委会委员说,本来这次是老戚老婆的,名额给镇上申请增加一个,结果老戚家招不住天天来人,只好出去躲去了。邻居家做梦也没想到摊上了这等好事,等于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
看在这被抬举的份上,邻居也不差事,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用蛇皮袋装了点东西,鬼鬼祟祟地轻轻敲响了村长家的门。不一会又空着手轻手轻脚地从他家走出来,那步子更快活了。只要利益到位,即使有点恩怨,也一笑泯恩仇。后来老戚那邻居背后再也不提告村长的事啦。
老戚家外出还不算完,村里家家户户的饭桌上,老戚儿子简直成了一道名菜,顿顿要提,大人神乎其神的描绘着,多厉害多厉害,小孩子听得眼里满是渴望。
几个老人更不淡定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好,都在传老戚家风水好,所以才有好事轮到。初一十五都跑到老戚家周围去烧香磕头祈福,明知道自己这辈子是到头了,不会再有作为,只要让子孙好就行。那些老人跪下都差点起不来,但是看得出祈祷的非常虔诚。
老家风俗是逢年过节都要到自己祖宗坟墓上去烧纸祭祀。老戚一家不在家,按说这仪式就省了,谁知热心人可真多,把自己家的祭祀完了,还不忘给老戚家祖坟上也烧一包纸。但愿老戚家的祖宗能显神灵,普济众生,让其他人家也能沾点福绿寿喜财,大伙大多数都是又穷又窝囊的穷山僻壤里挣扎,只能自己乱想招了。
至于老戚在外边怎么样了,村民们只是猜测,有的说他家儿子又提拔啦,有的说夫妻俩肯定跟着儿子享福去了,一边说着,那眼神里满是无尽的羡慕。说完了都还哀叹一声:人家福气咋那么好呢?
后来村长发话了,不准再到老戚家院子外边烧香磕头,发生火灾怎么办?人家房子要是着火了谁负责的起?岁数大的人反应更迟钝。老人们确实也听话,也怕事。就不敢有明火啦,但是去拜三拜总归不要紧吧,后来老年人磕头拜三拜就形成了规矩。估计老戚一家平时没啥事是真不敢回村子啦,他们的影响力堪称村子里的核武器,威慑力非常大。再加上吹捧者们丰富的想象,真是不得了。
这还没有结束,聪明点的家长也学着老戚家的学习路程,到处花钱拖关系把子女硬往城里塞去读书。因为老戚家的儿子是去了县城读书才有出息的。他舅舅是老师,好几年老戚腿脚不好,对孩子也顾不上多少,于是就把孩子托付给小舅子。好在孩子又聪明,考上了如意的大学。考上大学后同样拼命读书,上进入党,考上了公务员。这其中也多亏孩子舅舅的一路指点,也多亏孩子走运罢。
先是有两三家让孩子去县城读书,再后来五六家,谁家的孩子不宝贝?谁都不觉着自家孩子笨多少。听说今年好像都去了。以为到了县城离公务员就又近了一步,当然公务员确实大都在县城,去读书的话,实际距离是近了,就是不认识罢了。
听说去县城读小学读中学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中下游的水平。难办有那么一两个好的。但是所有家长们都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都眼巴巴地希望下一个考上公务员荣归故里的是自家的孩子。这榜样的力量原来影响力这么大,一点不容小觑。
但愿都接老戚儿子的好运,这是全村人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