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界有个“不成文规定”:金银珠宝都可拿,唯有一样东西不能动

147小编 177 2025-09-29

摸金校尉的那点事:有些门道其实说不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好奇?晚上刷剧,突然脑海里浮现出一句熟悉的话:“死人嘴里的元宝,谁敢去挖?”说起来,这事真有点邪乎。可架不住,有些人偏就喜欢碰这些灰不溜秋又藏着大钱的门道。说到底,天黑地冻的夜里,背着铁锹去刨人家祖坟,这碗饭,到底是怎么吃下去的?

你还真别说,这“行当”说久远也久远,顶着“下九流”的名头,偏偏越抹越黑。咱中国人讲究死了比生前还整齐,讲排场,这一套厚葬的毛病,真让后人犯了难。清贫养家寡母的钱,活人能心疼,死人嘴里那块玉,却总有人惦记。

南方的夜晚潮湿又闷,张家祖坟边上偶尔路灯一亮,几个黑影拎着铁锹鸡鸣狗盗。干这个活计的人呢,多半真是生活所迫,可一脚踏进去,这辈子也就洗不干净了。人言可畏,横竖都是“掘人祖坟”的名声。谁愿意给孙子说自己活着没出息,死了还替人挖坟?

可你要是以为他们见钱眼开、翻天覆地、“金银满地随便捞”,那还真不是那么回事。最早混这个行当的,大抵是嘴上无须、身上只剩一根骨头,困急了才下狠手。可偏偏,干着干着,胆子就大了,人心也就野了——陪葬的,棺材里的,连死者嘴里的元宝、手上的玉镯都不放过。

话说回来,贪到这份上,日子可未必好过。偷人财物,“割肉还佛”总有报应。老一辈盗墓者就怕这个,有人死得蹊跷:吃饭噎死、半夜疯癫、莫名其妙断气,什么“因果报应”说法都能漂出一车。说多了,这行也流出了规矩:只拿副葬品,死者身上那口气、那块玉,留着。一来,沾了晦气,二来,真是会遭报应。

说这规矩是吓人也罢、经验之谈也罢,总之盗墓圈里流传得踏实。去掘坟带徒弟的,就要叮嘱:什么都能动,尸身别乱碰。就算动手的人,大多也是被穷困裹着实在忍不住。可一段时日过去,村里谁家有大事小情,还不是得先问,“最近那谁,偷东西没招惹啥?”

说到这里有意思,那个“开棺”可不比电视剧里快意恩仇。真要抬开盖板,棺木一敞,窒息的恶臭冲鼻而来,满是放了几年的死气。身子骨弱的,有的还没见着首饰就晕倒在地,毒气一口,全身真发麻。谁还顾得上贪那块鸡蛋大的玉石?胳膊断腿的例子,不是没见过。

所以,久而久之,这行里出现了几层忌讳——尸身不碰,陪葬随缘,买路钱咱不拿。后来连师徒之间也互守规矩:“干行当要留余地,贪净了,自己也别想安生。”破规矩的人偶有,但不是被人劝退,就是自己横竖也寝食难安。

听起来这规矩像笑话,但江湖这点道儿,就靠口口相传。有人较真了,哪怕再穷,带着陶俑、金器,走了也不敢折回头去看棺材里那点“舍不得”。

偏偏到了民国光景,规矩就被人狠狠地踹了一脚。都知道“孙殿英盗慈禧”,他那手下为了嘴里那颗夜明珠,生生把个太后拆得稀巴烂,换来的是他自己最后死得比鬼还惨。你说是不是巧,有时候人劣迹斑斑到头来,也算自承恶果。

闲话扯回来,除了不碰尸身,干这行还有点门道。土也讲究:挖墓洞,挖得大了,土堆得高了,这叫“阴气外露”,活人沾不到什么好。聪明的盗墓贼会把土一点点呆回去,甚至“盗洞”都要回填,现场要伪装得天衣无缝。挖了也得像没来过,才是大行家。这些年,警察倒是经常从异样的泥土里找到端倪,可顶级的高手,手法早就超过了咱们普通人的想象。

不过照老行规,“不见洞、不见尸、不见土”——这是传下来的忌口。因为一旦有哪里露了馅,这可不是走狗屎运的事。“阴阳失调”听着像封建糟粕,可这帮干活的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毕竟谁也不想半夜做梦,见着那被自己坑害的主儿拽着不放。

还有一条最硬的规矩:皇陵动不得。清明上河的风水宝地,不是你想刨就刨。皇家陵寝多设机括,有的祖坟还没破局就丧了命。修陵人伺候完活生生封口,多少人活着进去成了“殉人”。一般江湖混子万不敢沾那一块儿,毕竟“天威难测”。

说是盗墓,其实古今本就没多少浪漫色彩。你说民间有一时迫不得已,那会儿只是为口饭,为个命根子。如今,沦为罪行,落得灰头土脸,逃不掉的总归有一笔帐。

谁还记得旧时有“摸金”传人说,世上最贵重的不是金玉财宝,而是能安稳过一生的稀缺。现在想想也没错,挖多了古墓,地下的,也就没那么多能让人抱着发财梦的秘密了。

这么讲着,忽然觉得,其实再多条陈规戒律,倒也未必真能保得了哪个深夜铤而走险的人。总归是人心里有座坎,谁越过去了,也许他回头的路就咫尺天涯了。

要不咱再想想:世上哪有天降横财,得来的自在心安过日,才是本事。古墓没人了,咱们也要自个儿活出底气,才算问心无愧吧?

上一篇: 详解《周易》六十四卦之井卦
下一篇: 不怕屋后塘,就怕抬轿房,抬轿房指的是什么,为何会担心抬轿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