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生日,过阳历还是阴历?俗语“生日不能随便过”,过生日啥讲究

147小编 102 2025-09-29

生日这事儿吧,说起来,每个人都是自己爸妈盼了十个月的“盼头”。一年里节日不少,可要让我选,过年固然热闹,可生日,谁都把那天记在心里。你说,是不是就是因为“年岁”这两个字,都绕不开人的出生那天?

小时候,奶奶常叨叨,说孩子生日其实就是娘遭罪——说的也对,十月怀胎那苦,谁生过谁知道。可越是长大,越发现这一点好像少有人提了。年轻人一到生日,手机上小蛋糕、K歌、饭局,朋友拉一拨,烟花气比家里还浓。可是谁在唱歌时,还会想一想:“妈那天可真辛苦。”想的人少,多半都是自己玩得开心了。

其实这也不能全赖年轻人。社会变了,生活变得西化,生日蛋糕、许愿、阳历,甚至还讲究生日要昭告朋友圈,好像不发张照片就少点什么。阴历生辰?现在哪有几个人还用,每次都要家里老人提醒——“你生日不是阳历的,是农历几月初几!”可要是说阴历,那些朋友还觉得你老土。

可你说蛋糕吃不吃得下倒没什么,阳历阴历这事儿,却是明明绕不开。我们的国家双历年制,公历、农历各有时分。可工资、假期、考试、预约,都认阳历,只有过节时才想起来还有农历。渐渐地,阳历生日成了标准,阴历就像家里那盏老式台灯,没人去擦,偶尔亮一亮,也只是在故意怀旧的时候。

但有些事,咱中国人讲根儿。那些生辰八字,老人家配婚、看命,哪能用阳历算?一问你出生日,报的是公历,人家得翻一下农历,干支转一圈才定得清八字。过去家族里,大事小事都跟阴历挂钩。老一辈认为,生辰还是用阴历,好像只有那样,跟天时地利才能接得上轨。

不过你说必须照着阴历过,也没哪个规矩。就算老祖宗留下的办法,讲的都是个合家商量。怎么合适怎么来,不必纠结。有家人记得哪天好,那天全家聚一次,吃顿饭,唱几首老歌,哪怕蛋糕只是一块黄米糕,照样有人在过节气氛里掉眼泪。

说到“生日不能随便过”,其实里面门道可不少。你随便问问街坊,哪个人人能说清楚?有的老人跟你念叨过“逢十不庆”,说九好,十不好。这事吧,还真有点意思。九是长长久久、天长地久,就跟皇上的“九五之尊”一样,风水轮流转,九后就是零。零,在老人口中总带点“没有”的意思,好像过了圆就要空了。

圆满这词,听着好,谁不想十全十美?可世上哪有真十全的事啊。再说了,老一辈把“圆满”也理解成一种终了,有点像进了圆寂的门槛。鲁智深死的时候,也叫“圆寂”,听上去就不吉利,所以老人怕逢十,祝寿提前一年,六十九就该庆七十,九十九了,八十八岁也该提前过。长久比圆满重要,这种思路,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传下来的老理儿。

还有句熟悉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意思是说这两个岁数不宜大办寿宴。这规矩流传到现在,谁家老人到这岁数,儿女都悄声过生日,还得提前一年庆祝。从孔子七十三岁离世,孟子八十四岁安详,这成了不成文的忌讳。讲究的家庭,不敢冒犯圣人吉数,一到那年,就低调到底,一碗长寿面,几句家常话就算了。

至于六十岁以下不能“做寿”,这又是另一桩讲究。生日就是往上添一年,寿却是个仪式,只有寿星才有的资格。六十岁,刚好是一个甲子。天干地支,配出一轮六十年,老祖宗都觉得,这是一辈子的循环。没到一轮,忒早过寿,被说“折福”。所以过去小辈谁敢给五十八的老人置办寿宴?多半是等到整甲子,儿女办得热热闹闹,那才是正经大事。

不过说到底,这些讲究,放在当下,已经成了个人选择。迷信也好,尊重传统也罢,谁家不有点自己的门道?有些人越强调“老规矩”,孩子却越觉得束缚。有人开玩笑说,老祖宗的礼法挡不住蛋糕上的火烛。你信不信都好,老人想要热闹一场,年轻人就不该打岔。哪怕是提前一年过,还是用阳历做个聚会,开心就好。

但有一样,或许我们都该记得:生日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那天,家里母亲的身体还记得疼痛,父亲也许还记得你咿呀落地的那声啼哭。成长路上,生日是自己年岁的标记,也是亲情的节点。不管阳历阴历,不管节奏多快,哪怕人在外地,发个微信祝福,比朋友圈里的一大堆点赞都靠谱。

这些习俗,时常听起来像旧文里的古理,但生活里,哪天不该让家人更走近一点?蛋糕上的蜡烛吹灭了,手机里的祝福刷刷跳出来,可过生日真正的意义,也许就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里。

最后想说一句,过生日其实没那么复杂。讲究也罢,热闹也好,记得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过这一天,就算多庆祝一次,也别忘了给家里长辈说一声:那年你们辛苦了。至于逢十不过,大寿要提早,阴阳历的纠缠,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真要较真,也许没个结果。人生百岁,哪天叫你回头,有谁能说得准?

上一篇: 女子“13年的龙骨”直戳天花板,想弃养,网友:成精了,留着好~
下一篇: 家里可别乱放!这些东西风水大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