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挂5画,不用去问挂 ”指的是那5幅画。
154 2025-09-30
于都宽田的芒筒坝有栋老建筑,是管氏宗祠,这里头藏着段“杨公板凳定宗祠”的故事。管氏家谱里记着:当年管家人要建祠堂,特意派人去虔州请杨公,想让他在动工那天来选地基、定朝向。开工那天,杨公穿件旧长衫,手里拎着伞,背上背着包袱,一路风尘仆仆赶到管屋建祠堂的芒筒坝。他到的时候,好多村民正忙着平整地基,就坐在边上瞧着。管氏族人见他穿得普通,也没招呼他。杨公在芒筒坝里里外外转了转,最后累了,自己找了张板凳坐下歇着,可还是没人过来搭话,心里挺不痛快,就起身走了。
杨公走了之后,有个泥水匠说:“哎呀,刚才那个人看着像杨救贫啊。”大伙一听就议论起来,刚好管家的头人来了,听说杨救贫刚才来过,赶紧派了两个人去追,想把杨公请回来给祠堂“点穴”“定向”。那俩人追上杨公,说明了头人的意思,可杨公不愿意回去,俩人就拉着他不放,杨公没法子,只好说:“我刚才坐的地方,有张板凳,你们的祠堂就照着那张板凳的位置和朝向来建吧。”俩人回去把这话告诉头人,头人就照着杨公说的建了祠堂。
一年后,管氏祠堂建成了,杨公又路过芒筒坝,管事的人见了,赶紧把他拦住,请他看看祠堂在“风水”上有没有啥不妥。杨公绕着祠堂转了一圈,看见大门前有个帮工在挖坑,就过去问他挖坑干啥。那帮工说要挖坑立“桅”杆石。其实他是想挖坑放“旗杆石”,嘴上说错成了“桅杆石”。杨公就问管事的:“你们是想要会动的桅杆,还是不会动的桅杆?”管事的觉得会动的是活物,不会动的是死物,就说要会动的。按古时候的规矩,只有出了大官,门前才能立旗杆石,那旗杆是不会动的;会动的,是船上挂帆用的桅杆。结果呢,管氏祠堂建好后,管家人很长一段时间里净出撑船的,没出啥当官的。现在祠堂里的墙上还写着一首没留名的诗:“板凳定向显灵通,人丁兴旺在族中。管氏宗祠今犹在,芒筒坝人称杨公。”
传说往往是事物经岁月沉淀后的一种升华。杨公的地理文化,对宗祠建筑有着独到的见解。宗祠建筑和传统民居一样,都很看重宅基的选择。从建筑环境来说,宗祠得和村落的整体布局、周围的山水自然环境协调和谐,相处得自然妥帖,这体现了传统建筑对山水自然的敬畏与崇拜。管氏宗祠正好在梅江九曲水的转弯处,水流是右水倒左,乾亥方向的水流进堂前,水口在丁未方位,下游的山砂像屏障一样关锁着,不愧是地理宗师的手笔。
经过勘测,管氏祠堂的建筑元素是这样的:
(一)地理分析:1、水口在缝针乙辰的位置;2、坐向是艮寅山坤申向,属于丙寅始气界缝的小空亡;3、朝堂的水有乾亥方向的大河、壬子方向的小河,还有上堂辛戌方向的水;4、对应的山峰有丙、午、丁、未、坤、申这些方位。
(二)祠堂情况分析:1、这里收了乾亥的临官水、壬子的帝旺水,上堂是辛戌的官带水。杨公在《撼龙经》里说:“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禄万钟。”这意味着后人会财源丰厚、福禄满满,尤其对二房有好处。现在管氏后人里发家的代表人物管飞,就把家具生意做到了北京,成了当地的大富豪。2、朝堂对应的山峰里,丙午是胎峰、丁未是养峰、坤申是长生峰,这些都主家人丁兴旺,多出长寿之人,对长房也很有利。3、杨救贫用板凳选址勘定的这处管氏宗祠,建在这块阳宅宝地上之后,管氏家族从此越来越兴旺,出了不少有本事的人。如今,当年的古碑还在,老地方也依旧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