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五诀的奥秘

147小编 147 2025-10-01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地理五诀》是一部聚焦古代人居环境研究的经典文献。该书成书于清朝乾隆丙午年间,由赵廷栋(字玉材,号九峰)联合门生张应泰、王梦亭整理著述,以 “龙、穴、砂、水、向” 为核心框架,通过八卷图文内容

以 “龙、穴、砂、水、向” 为核心,本质是古人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归纳,体现了对居住空间与自然协调的朴素追求。

“龙” 在书中指山脉的走势、起伏与脉络,古人以此判断区域地形的连贯性。书中将山脉分为 “干龙”(主山脉,如传统认知中发源于昆仑山的三大干龙)与 “支龙”(分支山脉),强调 “来龙深远、草木葱茏” 的地形,认为此类环境更适宜居住。

“穴” 是书中定义的 “生气凝聚之处”,即理想居住点位。其选择标准包括:

环境封闭性:需有周边地形环抱,避免强风直吹(“藏风聚气”);土壤条件:偏好质地细腻、无异味的土壤(如传统所说 “五色土”);地形形态:常见 “窝、钳、乳、突” 等平缓地形,避免暴露、陡峭之地。

砂” 指居住点周围的小山、丘陵,古人将其视为 “护卫环境” 的要素,形成经典的 “四象格局”:

青龙砂(左侧):宜蜿蜒平缓,象征环境灵动;白虎砂(右侧):宜低伏稳定,象征防护;朱雀砂(前方):需有近远层次的地形,象征视野开阔;玄武砂(后方):宜高大厚实,象征根基稳固

“水” 在书中被视为环境活力的象征,吉水标准包括:

形态:偏好蜿蜒环抱(“玉带环腰”),避免直泻湍急;水质:以清澈无异味为吉,忌浑浊恶臭;流向:强调 “水口关锁”(水流出口有地形阻挡),避免水资源快速流失。

“向” 即居住建筑的朝向,核心原则是 “背阴向阳、收峰纳水”,需结合光照、通风、视野综合确定。古人常用罗盘(二十四山向)辅助定位,并结合季节变化调整(如传统 “三元九运” 对不同时期朝向的考量)。

上一篇: 《周易》笔记10,《连山易》与《奇门遁甲》
下一篇: 1978年在浙江发现一座古墓,墓地如巨型椅子,墓主果真不是一般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