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型方中带圆 面相判断女人天生好坏命
68 2025-10-03
童子崖,位于繁峙县东山乡,憨山脚下,羊眼河岸西;穿过一个写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五峰洞”,就看见童子崖村了。
临近村,一块写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牌匾很醒目,这说明村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已经提高了。村中主要街道是一色黑柏油路面,干干净净,文化墙也很亮丽。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婆娑起舞的倒垂柳,门前绿树碧水环绕,背靠青山,这个古老的小山村焕发出了新青春。村东山跟有砂台路,北距砂河镇不足10公里,南通佛教圣地五台山台怀也不超20公里。沿着砂台路由北向南行,可看到东西两边连绵不断的山脉,起伏跌宕,羊眼河水(古称华严水),碧波银涛,蜿蜒九曲,从村前面自南飘然北去。千般诗情画意,真是一个山奇水秀的好地方。
此村西南不足 1 公里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就建有“宝兴军城”,为当时后汉的国家采冶驻守基地。建有城门、城堡、冶炼厂,传说规格颇高。《徐霞客游记》有记载,徐霞客游五台山时路过此处,在“宝兴军城″住过一宿,并对其规模有简略记述。
村东南约 1 公里处,有“悬空寺"、“兴国寺下院",相传始建于北魏。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姜瓖占据大同反清,代州刘迁、郎枋聚众响应,起初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很快就占据了代州城、繁峙城,因无援军,被清兵打败,最后退守到童子崖(当时这里未建村落)村南,占据了那里的“悬空寺"等几个寺院,以及附近的憨山和皇饷寨(事后附近村民起的名)。到后来被清兵围攻断水断粮,刘迁父子被清兵围攻困死在皇饷寨。造反大军匆忙逃跑之际,焚烧了寺庙等建筑。( 《五台山佛教》一书有记载 ) 星转斗移,世事变迁。到乾隆嘉庆年间,这里还没有村落,其地为繁峙城望族左氏拥有,成为左家的小庄园。房舍简陋,只有三间,供农忙时长工住宿。这里土地肥沃,春暖花开日,青山葱翠,碧水如镜,陌头杨柳,掩隐绿雾。有三五农夫辛勤劳作,田园蔬菜,生机毕现。更有多处可观景点,还有远古神话故事和奇异传说。
当你行至童子崖村南半公里处“五猫山”脚下,翘首西望山顶,会看见五块巨石紧靠在一起,头是独立的,各竖着耳朵,犹如五只活生生的黑猫踞守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东山半山腰那口径大点的约 1 米多,小点的不足 1 米的五个崖洞一一名曰“五鼠洞”。
关于这“五猫山”与“五鼠洞″,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几个有趣的神话故事。这里举一例说说。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有五鼠一家,因常年偷吃佛前供桌上的灯油,且每天听文殊菩萨讲经说法,因此得以长生不老。谁知这群鼠辈渐渐地有了野心,嫌寺院安祥的生活无聊,就出了寺院,走下五台山,在现今称童子崖村南东山崖间打洞安了家。先是偷吃粮食到偷吃家禽家畜,甚至是婴幼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五鼠们修炼的道行越来越深,野心越来越大。不再满足于吃饱玩乐了,不再满足于小小的五台山和繁峙县了。开始流窜到全国各地为非作歹,最后发展到变成五个美女混进皇宫,想迷惑君王。五鼠的所作所为一直没逃过文殊菩萨的法眼,于是,菩萨把它们捉拿回那个“五鼠洞"内,让它们面壁思过。又过了300年,五鼠们自以为已修炼成佛。于是,野心又来了,商议接受上次用美人计失败的教训,决定干脆化作陷空岛上的江湖侠客,企图用武力夺取江山。此时正是北宋仁宗年间,发生了“五鼠闹东京″的故事,咱这里就不说了。后来文殊菩萨再次把五鼠收押到“五鼠洞"内。为了永绝后患,文殊菩萨请下五只神猫镇守洞口。时间久了,五只神猫也化作成了“五猫山″,一直距守在那里。从那以后,五鼠就再也没敢出来危害人间。
童子崖村西南一公里处有“黑龙池″。行人至此翘首往山上看,半山腰的向阳处,矗立着高大的一尊石像,天然生成,这是文殊菩萨化身;而菩萨的坐骑狻猊(俗称狮子)站在山腰的背阴处,好似正回首笑望菩萨。造型维妙维肖,天然生就的山峰,真是神奇绝妙!
村东南半公里的山崖上矗立着一群“仙女峰″,别有一番景象,婀娜多姿,如遇半云半雾天气,一个个好似欲飞往对面的“黑龙池”去洗澡。
这里的“黑龙池" 也有个传说,“黑龙池″的水流淌是有规律的。每年春天不出水,你爱怎掏泉眼也出不了水;每临夏至时,自然准时清泉汩汩流淌,而且水量很大。冬天来临,这里又没水啦。从古至今皆如此。那么春冬时的水流向何处?祖祖辈辈解不开这个迷,就形成一个传说故事。传说龙王怕浪费了水,是按需分配了水。春冬当地用水少,龙王就把“黑龙池”的水分配给河北省阜平县,浇灌那里的冬小麦啦。
再说个天然景点,在童子崖东南一公里处的高山上,百尺崖壁之上,赫然白色塔图,天然生成,与五台山大白塔别无二致,传说五台山大白塔还是仿此“白塔"图而建造。
还有个景点在童子崖村的靠山憨山怀抱中的“童崖"。五六米高的崖壁上有天然生成的图像,约40厘米见方,上面现出一个大人牵着一头驼,驼背上骑坐着一个儿童。当地人们祖祖辈辈谁也说不清是怎么有的这个图像。传说后来立了村起村名时,参考了此图像。
此村西北是“猪嘴崖",也有传奇故事。这里的山脉是五台山北台一支龙脉延伸到了童子崖,《五台山佛教》有记载。本来“猪嘴崖”的猪嘴已经延伸进华严水河里(羊眼河)饮上水啦。对面东山是东台的一支龙脉延伸到此处曰“贵子崖″,现如今的“五峰洞″口南边便是。“贵子崖″再延伸三十米也能喝上河里的水。
古时一南蛮子,炼就阴阳五行和法术的道士,路经此地,一眼就看出此地东山西山的两支龙脉,如果都延伸到河边喝上水,那此地就会出“真龙天子"了。于是,起了不仁歹心,便用宝剑把已喝上河水的“猪嘴”割掉了,硬是破毁了这里的风水。现在还能看出割的痕迹,并且连猪的头和脖子都被血“染红″了,砂石变成了红色的。
从“猪嘴崖"往北走几步就能上“六郎城”。这是在岩石大山里突现出来的纯黄土坡,也很奇特。地理名曰"六郎城",也有一段历史故事。北宋时,杨六郎镇守三关,部将焦赞驻防的营盘在后河村北坡上。一天,杨六郎要巡察憨山,部将焦赞驻守地离此山较近,就陪同杨元帅上憨山巡察,就是从现如今名曰"六郎城″处攀登上憨山的。从此处上憨山要路经一大洼地,当年杨元帅和焦赞带领的随从兵士也不少,曾在这里起皂埋锅烧开水热干粮休息过,传说早年当地人抱药材还能看到此处有起过皂台的痕迹,所以当地人们称这里曰“杨家洼"。现如今年久,可能看不见痕迹啦,只留一个地理名号。杨元帅在焦赞和众多随从兵士陪同下巡察完憨山,当下山返回到开始攀登上山之处,天已大黑,伸手不见五指。为安全起见,焦赞命士兵就地搭建篷帐歇息。第二日天一亮就起程下了山,回到焦赞驻守的营盘。从那以后,当地人们称这里为“六郎城”,祖祖辈辈相传到如今仍曰:"六郎城"。
接下来还得连系到文章开头部分的情节。说童子崖这地方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繁峙城左家的小庄园,那时还没有"童子崖"这个名号。时至嘉庆末年,在砂涧驿(今名砂河镇)经商的太原王氏以重价买下这处小庄园,并招募工匠营建村落。族中有称“三和尚”者,当年是殊像寺的僧人,为这个小庄园起名“童子崖"。这一来是借鉴“童崖”壁上的天然图像,再者,“三和尚″既是殊像寺僧人,自然想到此处距文殊菩萨道场颇近,文殊别名“童子菩萨",将此地命名“童子崖",意为此村是静修之地也。在营建村落时,一处大院随地形修建成差距一米半的高低两进院,用八层加工好的大条石砌成上下院的通道,尤显壮观。上院五间大西厅,背靠西山根营建。高大宽敞,走廊有直径30多厘米的6根露明柱,在那时也可称得上豪华宅第。更为别致的是屋后有深入大山里的“南石窑洞”和“北石窑洞″,屋内设置通入两孔石洞的特制门。繁峙县自古为边陲要地,内长城环卫北东两面,要道通途,关隘险阻。
1937年,在日寇进攻团城口、平型关、雁门关期间,阎锡山曾集结重兵布防于北东两侧之内长城沿线,决计平型关一旦失守,就在繁峙县东部组织大会战。指挥部正驻扎在童子崖村。阎锡山本人和一些高级将官就住在王玉隆上院的大西厅。上院的小正房用作电台房,小南房机要人员住。下院正房和东房警卫士兵住,南房用作伙房和茶炉房。选择此村此院作指挥部一定是防空的需要。后来由于日寇突破茹越口并奔袭繁峙城,全部战役部署作废。仅茹越口之失,致使大局难挽。而八路军平型关一战,歼敌千余,令日寇闻风丧胆,开创抗日战争第一大胜仗,振奋人心。如今,阎锡山居住过的屋后有防空洞的大西厅已经不复存在,阎锡山其人和给阎锡山指挥部担水烧茶炉唯一的一个童子崖人也都作古了。只是能作防空用的两孔石窑洞还很泰然。正是:岁事无情迁,石洞今犹在!
童子崖村虽小,但文化底蕴不薄,人文景观颇多。风景优美,靠山照山都是陡峭的,富有灵气。或挺拔,或嶙峋,或蜿蜒,与北台、憨山、东台、岩山脉络相连,遥相呼应。尤以水好最出名,从村南的东西山崖底部汩汩涌出泉水,清澈明朗。冬春两季,羊眼河水基本断流,只有此地仍有哗哗流水,泉眼附近流淌出的水,严寒之冬也很难结冰,仍然一路小跑“哗啦啦”“哗啦啦"唱着欢快的山歌。炎热的夏天,这里气温平和,比较凉爽;又有水滩,有小鱼,有蝌蚪,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还有碧绿的苔藓。这里水的柔美、委婉、明朗、润泽、欢快,与山的挺拔、伟岸、雄壮、刚毅,是完美的融洽。从砂台公路去五台山佛教圣地,来自藏、蒙、宁夏、大同、北京等各路的游客必经此地,常常被这里的泉水、山峦所吸引,夏秋季节,多有游客停车逗留,流连忘返。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们一年四季享受着无污染无雾霾的新鲜空气,安居乐业。河水哗哗,杨柳婆娑,炊烟袅袅,与文殊菩萨道场的佛音相交融,禅意浓浓,确是一处静修之地。欢迎有缘者前来观光!
作者:王瑛,号五峰山人,繁峙县人。中学一级教师,退休于砂河中学。曾获国家级“教育有方奖"和“为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2013年至2018年任砂河书法协会主席,举办过多次书画展,主编了《砂河重阳书画展作品集》,并自筹资金出版。亦爱好写作,文学作品近期在省网宣、市网宣、《人文繁峙》、《平型关》、《岚山诗话》发表。
编辑: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