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天人同构的时空律动

147小编 97 2025-10-03

《黄帝内经》构建的天人合一体系中,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犹如经络般贯穿时空,统摄万物生息。二者非孤立符号,而是天地阴阳五行之气的精密编码,共同演绎着宇宙节律对生命世界的深刻塑造。谨以古天文学为基,《内经》为典,揭示其内在联系与宏大影响。

一、天干地支:天地之气的时空标度

(一)天干:天气运行之纪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源于古天文对五星运行与日月相会周期的观测。《史记·天官书》载五星之色合于五方五行,其行度关乎岁候。《淮南子·天文训》明言:“甲乙寅卯,木也;丙丁巳午,火也……”天干以五行配阴阳,构建了天气运行的十进位周期模型

(阳木)、(阴木)象春生之气(阳火)、(阴火)象夏长之气(阳土)、(阴土)象长夏化育之气(阳金)、(阴金)象秋收之气(阳水)、(阴水)象冬藏之气

(二)地支:地气应天之节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本于岁星(木星)十二岁周期斗柄所指方位。《周礼·春官》载冯相氏掌“十有二岁”以观天道。《鹖冠子》曰:“斗柄指东,天下皆春……”地支将黄道十二辰对应十二月令,揭示地气随天之转的节律:

子午为经(北南二极,水火之纪)卯酉为纬(东西二方,金木之轴)寅为孟春,卯为仲春…亥为孟冬,子为仲冬,周而复始

(三)干支相合:天地气交之枢

干支组合成六十甲子,是日月地三体运动的最小会合周期。《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干支相配如天地锁钥相扣:

天干主动,显天气之降(风热湿燥寒)地支主静,示地气之升(木火土金水化)干支合化则成岁气之基,如甲子年天气为土运(甲己化土),地气为少阴君火(子午少阴)

二、五运六气:干支气化的动态演绎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是干支符号在时间维度上的气化展开,揭示天地阴阳随干支流转而呈现的周期性盛衰变化。

(一)五运:天干化生之五行气运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此即“十干化运”:

甲己化土运:甲为阳土(太过),己为阴土(不及)乙庚化金运:乙为阴金(不及),庚为阳金(太过)丙辛化水运:丙为阳水(太过),辛为阴水(不及)丁壬化木运:丁为阴木(不及),壬为阳木(太过)戊癸化火运:戊为阳火(太过),癸为阴火(不及)

五运分主岁(大运,管全年气机)、主时(主运,分五季常律)、客运(客运,随岁干流转之变气),三者交织成天气的主客加临格局。

(二)六气:地支所化之阴阳风火

地支对应三阴三阳之六气,随岁支轮转:

子午:少阴君火(热)丑未:太阴湿土(湿)寅申:少阳相火(暑)卯酉:阳明燥金(燥)辰戌:太阳寒水(寒)巳亥:厥阴风木(风)

此即“地支化气”。六气分主岁(司天,主上半年)、在泉(在泉,主下半年)、主气(主气,六部常序)、客气(客气,随岁支流转之变气),形成地气的司天在泉结构。

(三)运气相合:天地气交之模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强调:“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五运六气通过干支耦合,构建出60年一周期的完整气化模型

运与气生克:如土运遇风木司天(木克土),则气克运为“天刑”,气候变化剧烈运与气同化:如火运遇君火司天,则运气同火,炎暑盛行太过不及与胜复郁发:阳干太过则本气亢盛,阴干不及则克气横行;胜极必复,郁极乃发,如木不及则金胜,金胜则火复

三、气交变奏:干支运气对自然与生命的影响

《素问·气交变大论》明示:“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干支运气之变通过“气交”(天地之气升降相因)作用于万物。

(一)岁时物候之纲纪

岁运定物候基调

木运(壬、丁年):风动虫鸣,草木早荣(太过则摧拉,不及则萎脆)

火运(戊、癸年):炎暑流金,万物蕃茂(太过则燔燎,不及则寒凝)

土运(甲、己年):云雨丰沛,稼穑化育(太过则淫溃,不及则燥坼)

金运(庚、乙年):雾露肃杀,果谷坚成(太过则苍陨,不及则烁熇)

水运(丙、辛年):寒雪凛冽,蛰虫早伏(太过则冰雹,不及则涸流)

司天在泉掌气化之权

午岁(少阴君火司天):热淫所胜,焰浮川泽,蛰虫不藏

卯酉岁(阳明燥金在泉):燥毒流行,草木晚荣,白埃四起

(二)人体藏象之应合

《灵枢·岁露论》言:“人与天地相参也。”运气变化直通藏府经络:

五运通五脏木运应肝:壬年(木太过)胁痛吐甚,丁年(木不及)目视不明火运应心:戊年(火太过)谵妄疮疡,癸年(火不及)胸中痛六气合六经少阴司天(子午):热客心经,民病咳喘、血溢太阳在泉(辰戌):寒中肾俞,腰尻股膝剧痛胜复郁发致杂病金胜木郁(乙庚年金运):肝气不舒,胁胀抑郁火复金困(金胜则火复):肺热叶焦,咳血暴喑

(三)疫疠流行之机要

《素问·刺法论》以干支推疫病:“假令甲子年,刚柔失守…”揭示气交失常则邪疫内生:

刚柔失守:阳年(甲、丙等)中运太过未至,阴年(己、辛等)中运不及反强,致“升降不前,气交有变三年化疫:失守之气郁伏三年后暴发,如甲子年土运失守,三年后发“黄尸疫”(脾土受邪)

四、调摄诊治:运气理论在摄生与疗疾中的运用

(一)顺时摄生之要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乃总纲,具体须参岁气:

土运之年(甲、己):避阴雨湿地,食甘淡实脾君火司天(子、午):远肥甘厚味,防心火过亢木运太过(壬):寅时导引舒肝,酉时静坐敛阳

(二)辨证施治之玄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需明岁气:

司岁备物

少阳司天(寅申岁):宜备黄芩、连翘清相火

太阳寒水(辰戌岁):当储附子、肉桂温元阳

治法因时

庚年金运太过:燥气流行,治当清润肺金,慎用辛燥

丑未太阴湿土司天:湿满天地,疗宜芳香化浊,忌滋腻碍脾

五、经典印证:古天文与《内经》的互证体系

干支运气非虚设,实根植于先秦天文观测:

五星运行应五运:《史记·天官书》载:“岁星(木)摄提格…荧惑(火)执法…”,其行度盈缩与五运盛衰相应二十八宿标六气:子午线对应虚危(少阴)、张翼(少阳),卯酉线含房心(阳明)、昴毕(太阳),为六气空间坐标圭表测影定气至:《周髀算经》以八尺圭表测日影,冬至影丈三尺,夏至尺六寸,验证三阴三阳气至之期

《内经》七篇大论(《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构建了以干支为纲、五运六气为纬的气化医学体系,其核心在于:

天运当以日光明,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地之气如环无端,升降相因,而干支运气正是这永恒运动的时空节律编码

结语:执干支以御气化,观天象而济苍生

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乃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所凝练的宇宙律动图谱。其以阴阳五行为枢,以六十甲子为轮,揭示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而化生万物的永恒节律。人处气交之中,脏腑经络无不随此节律共振——岁运之盛衰关乎体质之强弱,司天之燥湿影响病机之进退。

故《素问·著至教论》诫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唯有深谙干支运气之变,方能:

于未病时顺天承运以养真于已病时握机察变以祛疾于疫疠将兴未兴之际,避毒气以全生

此即黄帝、岐伯垂训“候之所始,道之所生”(《素问·五运行大论》)之真义。干支非玄虚符号,实为洞悉天人同构之密钥;五运六气非臆测推演,实乃宇宙生命共振之律吕。明乎此道,则天地气化尽在掌中,疾疢沉疴遁于无形矣!

上一篇: 客厅装修设计时,为了装修效果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背景墙挂画?挂画风水禁忌介绍
下一篇: 一命,二运,三风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