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香港最红风水师,临终前留给信命之人的三句话,值得借鉴

147小编 198 2025-10-03

御用大师、国师,这些响当当的词,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道袍飘飘、法器叮当的电影桥段?可现实有时比戏剧还荒诞。四川来的陈伯,跑到香港,混成一帮大佬们都抢着“请教”的风水师,还差一点成了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座上宾。这事儿,要不是实打实发生在二十世纪,谁编都觉得离谱。

陈朗,原名叫陈新照,土生土长在四川青城山脚下,说白了算个书香门第的孩子。别人家少年讲究苦读诗书,顶多加个学骑马,未来图个“进仕”。唯独他,咬着饼卷书翻来翻去,最爱钻那些老一辈说的“乱书”——堪舆、风水、相术一类。坊间那种爷爷级的长辈逢人就劝“少看歪门邪道”,可陈家倒挺通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小陈整天神出鬼没上山瞎跑。

说到上山,他那时候疯得厉害。有一年十四五岁,连夜撺掇朋友翻进青城山拜道观。你说图啥?就想着跟道士拜个师,偷点真本事。家里人看着这孩子不像玩票,倒有点门道,又怕他路走偏了,赶忙托熟人帮寻个老师傅压压阵脚。

这一找,还真找着了一个稀罕人物。对方姓爱新觉罗,本名溥心畲,清朝皇室出来的——恭亲王的孙子,你敢信?比那些文人骚客厉害多了。他画得一手好字,也能写诗,整日一身白衣,说话慢吞吞的,要搁现在,妥妥大V。陈朗在他身边,虽没学成什么大师,但国学的东西倒泡了个通透,最重要,学会了不跟大多数江湖骗子那样,逮谁愚弄谁。他常说,“只有底气和德行,才镇得住场子。”

但人再会,命也得碰大潮。那会儿,到了四十年代末,战事一开,人说老家再好,也架不住风雨欲来。陈家一家人扔下祖宅南下,漂到香港,成了千万流民中的一支。聪明如陈朗,刚落脚时压根没想“光明正大”混这碗“风水饭”。他本想凭书画手艺谋生活——画幅画、写副字,挣点小钱度日。可惜,香港那地儿什么多?天才多,腰杆硬的名家更多。他这点名头,讲道理,还真入不了大场面的眼。

最可气的是,眼看着身边一些平日常被他嘲笑的“江湖先生”,靠给人看相算命倒混得风生水起。自己拿笔墨含辛茹苦,却换不来几个钱。现实敲打明白了:有时世道就这么不讲理,硬是要你折身子走回头路。陈朗咬咬牙,收拾起鄙视心态,慢慢也开始给人“看风水”。谁能想到,这一折腾,还真闹出了花来。

关键的机会,总是出现在那些“要命”的饭局。1956年,某个饭桌角落里,他盯上了一个不太起眼的小老板——李嘉诚。那会儿李嘉诚日子紧迫,生意摇摇欲坠,家里靠太太拿首饰换点现金,勉强过活。陈朗当着众人就问:“你想挣多少钱?”李嘉诚老老实实:“三千万就够了!”陈朗却摇头,说那对你只是个开头。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李嘉诚从此平步青云,塑料花堆里一路爬上香港首富的宝座。老李人前说得云淡风轻,背地里却一直请陈朗帮他“看山看水”。这个原本毫无存在感的小陈,摇身一变,成了圈子里各路豪门都挤破门槛要见的“陈伯大师”。

但,陈朗的高明,并不全是神棍那一套。他跟谁都不讲“包发财”,反而见人说风凉话,比如那句有点刺儿的“顺其自然”。大老板们求个平安顺顺利利,他却反复告诫:“别指望天上掉馅饼,你该干的,得认真干。这年头,别全想着走捷径。”这话看着淡,但放在那个年代、面对那群暴发户心态的人,已经算是点醒梦中人。

其实,他点化的又岂止李嘉诚。九十年代初,英皇杨受成的风头正健,也是经陈伯一语提醒“今年有风浪,事后宜向西方”。说来玄乎,偏偏没两年,杨受成的钱庄真进水了。急慌慌跑去中东、投黄金、炒外汇,又杀回地产;几番折腾,才算盘活生意,连带着陈伯的威望也被炒到顶点。

这些事,圈里的人真信,圈外的只道是巧合。可我一直觉得,陈朗最像的不是老电影里的“法师”,倒像巷子口老头儿——阅人无数,看透世情,从不把一两句“诀窍”轻易抖落。你看他往往点到为止,甚至最后还摇摇头劝你“顺其自然”。不是多事,是怕你走了歪道,哪怕这一刻占了便宜,迟早要还回去。

要说陈朗到底有几分“法力”,没人讲得清。他在香港的辉煌,不只是给富豪算命画符,而是给他们留了一条台阶下:“你们发了财,要知道还得回报社会。”李嘉诚砸钱做慈善,杨受成转手捐款,多少和陈朗那种“帮你是让你帮更多人”的理念有关。

再说远点,陈朗在东南亚也有一摊子“神迹”——有人传他差点成了印尼苏哈托的国师,又说他助汤米躲过大乱。真真假假,旁人不知真假,他自己更不愿意把这些“神话”当回事,始终低调行事。有人请他出山做“国师”,他摆摆手,此路不通。

陈朗老去那年,卧病在床,据说留下三句话。第一是顺其自然。第二是帮人,也是让别人成为帮别人的人。第三是“天命难违”:不是让你信命,而是要你走正路,有德者才能守得住福气。这几句话,乍一听普通,细品全是门道。是啊,世事哪有绝对的天命,人的路多半是命里拼出来的。

说到这儿,我倒想起导演王晶也曾透露,自己和陈伯说不上深交,但见过几次,不管是点评吴孟达“不适合大生意”,还是劝他“发财要往北走”,细细盘算,好像陈伯每次都刚好踩中了大势变化。这是“神算”吗?更多的是看人、看局势,看得比一般人远一点,仅此而已。

或许,那些风光无限的“国师”名头,不过是个壳子。真能让人倚靠的,反是一个看似冷门的本事、一套琢磨人的眼光,还有不跟风、不坑人底线。至于“风水”,信与不信,各有各的讲究。如今故事也讲到这,咱们这代人,还会不会再遇见一个“陈伯”?说不准。

风水这口饭,吃的人多,吃到最后还全身而退的,不多。人间有命,有运,更有无奈,每个人都想抓点确定的东西,最终,走到哪,不还是得靠自个儿闯嘛。

上一篇: 客家人"做灶"原来是这么回事!大有讲究
下一篇: 中医金口诀(比较全收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