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有福气”,越有这5种气场特征,提升运气从内在开始
108 2025-10-04
己亥年仲冬,我再次来到东山岛,这是我第八次来拜谒关圣帝君神归之地-东山关帝庙了!该位于风动石景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是全国四大关帝庙之一,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以精妙的选址、精密的布局、精巧的结构、精美的装饰闻名海内外,不由让我对古人的建筑更是佩服万分。
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历来讲究风水,尤其是寺庙的位置,朝向,布局等都大有讲究。而作为历史悠久,香火盛隆的神祠,东山关帝庙在风水上也有着鲜为人知的过人之处。
东山临海,虽无崇山峻岭,但同样有一条龙脉。它从龙潭山开始而连延至九仙山,再从九仙山逶迤到古嵝山,有如蜿蜒游龙,并最终潜入海底而后出露于东门屿,这龙脉是铜陵的“黄金地带”。而关帝庙恰好就坐落于这条龙脉的核心——岣嵝山西麓,因此关帝庙的庙址也被传说誉为“龙喉宝穴”之地。除了龙喉宝穴的吉利位置外,关帝庙的朝向也是耐人寻味。
传统寺庙的朝向多是坐北朝南,这个方位是个公认的好风水。但关帝庙的朝向却颇为独特,经测,关帝庙坐向为:戍山辰向兼辛乙,这个朝向很有贵气,特别是在巽方,有一峰峦,宛如文笔。更迎朝晖,有勃勃生机之寓意,更有“紫气东来”的象征。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座面积有限的庙宇,为关帝庙选择这一朝向定是寄托了营造者对关帝庙兴旺繁荣的无限期盼。
庙的朝向无疑也是对这一理论的最好践行:面对莲花池和汪洋大海,背靠绵延的岣嵝山,说它是风水宝地一点也不为过。
风水宝地总离不开一条中轴线,在风水上关帝庙的中轴线也是内涵深厚。中轴线是风水的大势规矩,大到一座城池,小到一座神庙,中轴线乃是布局的首要追求。纵观东山关帝庙的中轴线,它不仅局限于建筑的对称,而且将中轴线一直向前延伸,经过莲花池,直至延展到海对岸东门屿上的文峰塔。
这是一条罕见的跨海中轴线长度超过一公里以上,甚至超过了故宫中轴线的长度。它不仅扩大了关帝庙的附属,也使得局促的空间得以延伸,更得园林借景之妙,达到建筑、自然和人融为一体的至臻境界。今天我们站在关帝庙前殿高台正中遥望对岸,还能看到太子亭,莲花池,文峰塔三者合为一体的奇妙景象。
现在所谓的东山关帝庙实际上是一组建筑群,包含太子亭、前殿、主殿三座主体建筑及过水(回廊)、天井等附属建筑。
理论上讲关帝庙是典型的呈“口”字型的两殿两廊的平面布局,两殿指的是前殿和主殿,两廊指的是连接两殿的两侧回廊。但是在标准的两殿两廊式布局中前殿往往就是庙门,门殿合一。而关帝庙的情况却与众不同,太子亭才是真正的庙门,前殿实际已经不再充当庙门了。三殿式的前殿-主殿-后殿的“日”字型布局显然也与关帝庙的殿堂排布顺序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所以我们并不能用现有的标准来衡量关帝庙的布局,只能勉强说是两殿两廊式布局的加强版。
总之,关帝庙就是如此特立独行,而这种独此一家的情况也并非只在布局方面,如果关帝庙也有内心独白的话,口头禅应该会是:我就是我,就是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