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取数 取数明理 明理返真——邵雍《观易吟》心易智慧及应用探索

特别说明
本文旨在传统文化交流学习与参考,聚焦《易经》先天象数体系,深入挖掘邵雍“心易”思想及梅花易数实践智慧。
尤其围绕“心、应、物、事、境、迹”六象的“观物取象、取象用数、知数明理、明理归真”逻辑链,阐释其“质存于心、用显于世”的经世致用之道。力求以古鉴今,传承易道“体立而用行,知通而事顺”的生生之理。

邵雍,字尧夫,北宋先天象数派易学宗师,世称“康节先生”,其“心易”思想融“心为太极”“象数为媒”“理贯天人”为一体。
构建了“观物取象→取象用数→知数明理→明理归真”的完整认知体系,与“先天立极→后天应物→归真返本”的实践路径深度契合。
载于《伊川击壤集》的《观易吟》六首,便是其心易智慧的诗化结晶:以“心、应、物、事、境、迹”六象为脉络,对应乾卦六爻境界与先天、后天八卦之数。
藏“澄思、无意、无为”的心意进阶,更以具象隐喻承载“质用相济”的抽象易理,显“反者道之动”的易道真机。本文先列全诗,再循四阶逻辑解象,终至经世致用之途。

邵雍《观易吟》六首(出自《伊川击壤集》)
1.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2. 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天人本是无分别,只为世人分彼我。妄把天机轻泄漏,自驱人事苦劳神。若能晓悟阴阳理,何用区区更问津。
3. 观物观形不如观理,观理观性不如观心。心通天地阴阳理,性合乾坤造化心。静里观心真有得,动中应物自无差。谁能会得如斯意,何用区区向外夸。
4. 时来遇形便成象,事去无形却有踪。动静两途归至理,阴阳八卦运无穷。寻常应对非难事,只在寻常日用中。若能默识阴阳理,自有天机透碧空。
5. 宇宙在乎手,万物在乎身。绵绵常存道,密密永栖真。动静皆如意,阴阳自合神。谁能知此理,不必问天人。
6.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一、《观易吟》六象全解:心易藏象数,质用贯先天后天

邵雍《观易吟》六首以“心象→应象→物象→事象→境象→迹象”为脉络,前二象属先天之象,合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数。
后四象属后天之象,应后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之序,形成“观物取象显其形、取象用数定其序、知数明理贯其通、明理归真返其本”的完整逻辑。
对应乾卦六爻境界与“澄思→无意→无为”的心意进阶,更暗藏“质存于内、用显于外”的经世密码。每首诗皆以具象隐喻承载抽象易理,使“心易”之道藏于象、显于喻。
(一)“一身还有一乾坤”——心象·先天乾一·潜龙勿用(乾初九):质存于心,立经世之基

观物取象:以“一身藏乾坤”为象,“乾坤”隐喻天地宇宙全理,“一身”具象化“心为太极”的先天本体——心象非血肉之心,而是“万物备于我”的认知本体。
如乾为天藏万理,此为观“心之本体”而取“太极含真”之象。
取象用数:先天八卦以“乾一”为始,取“乾为天、为太极”之象,心象为先天本体,对应乾一“太极未分,万理具足”之数。
恰合乾卦初爻“潜龙勿用”的“混沌藏真”之态。数定其序:乾一为万数之始,心即经世之“质”的源头。
知数明理:数显理藏,乾一“始生”之数显“心为经世之本”的易理——经世致用首重“立本”,此“质”如金石未雕之坯。
其“坚贞不腐”对应经世者“去私存真”的初心,其“浑然含理”对应治世“守道不移”的根基。理明则知“人从心上起经纶”:经世的起点在“心之真”,非外求而内立。
明理归真:理归于“澄思”——非弃思,而是思不被妄念遮蔽,如《周易·系辞》“无思也,无为也”的本然状态。
归心体纯明之真,如潜龙藏于渊,不见其形却藏真机,此为“反者道之动”的起点:返心之本真,方立经世之根。
(二)“人从心上起经纶”——应象·先天兑二、离三·见龙在田(乾九二):质在守真,用在应世务实

观物取象:以“天分造化、心起经纶”为象,“一中”隐喻太极本体(心体之质),“经纶”隐喻后天践行的阴阳应用,取“感应初显”之象。
如兑为泽主感通,离为火主明照,观“心与物感”之象而显“应世”之形。
取象用数:先天八卦“乾一生二”,兑二为阴阳初感之象,离三为光明初显之象,应象承先天数流转。
合“兑二感通、离三明理”之序,对应乾卦二爻“见龙在田”的“感应初显”之境。数定其用:兑二主“感”,离三主“明”,为“质”向“用”的初转。
知数明理:数显“感应”之理——兑二感通则知世需,离三明理则知应对,二者合则“动中应物自无差”。
理明则知经世非“闭门造车”,而是“守质达变”:执“质”不知变则“胶柱鼓瑟”,逐“变”失“质”则“随波逐流”,需如“寻常应对非难事”般自然感应。
明理归真:理归于“无意”——非不用思,而是感应时不刻意强思,如日月交替自然无执(离三之光,不燃而明)。
归“感应不妄”之真,使“质”(心体之真)与“用”(应对之巧)合一,显“天人本是无分别”的感应之真。
(三)“观形不如观理”——物象·后天震三·君子终日乾乾(乾九三):质在穷理,用在格物知世

观物取象:以“观形观理”为象,“形”隐喻物象表象(如草木、金石、民生百态),“理”隐喻本质规律,取“形显理藏”之象。
震为雷主生机萌动,观“万物形质”之象而探“理之所在”。
取象用数:后天八卦“震三”主生机萌动,物象为形质显化,承震三“春生、形显”之数。
合“震三动形、理藏于形”之序,对应乾卦三爻“君子终日乾乾”的“务实显形”之境。数定其功:震三主“动”,为“质”借形显理的深化。
知数明理:数显“格物”之理——震三动形则理随形显,如草木生长显阴阳之理,民生百态显治乱之由。
理明则知经世不能“离物空谈”,需“即物穷理”:“观形不如观理”非弃形,而是透过形见理,如中医观舌脉溯阴阳,不迷色形而循虚实。
明理归真:理归于“无为”——不执形表强思其用,如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庄子·养生主》)。
归“循理不执”之真,使格物不滞于物,知世务之本而用不盲目,显“静里观心真有得”的体物之真。
(四)“事去无形却有踪”——事象·后天巽四·或跃在渊(乾九四):质在守道,用在成事有绩

观物取象:以“事去有踪”为象,“遇形成象”隐喻事起之时的显象,“无形有踪”隐喻事去之后的隐迹,取“动态流转”之象。
巽为风主变动,观“事之起伏”之象而察“效之留存”。
取象用数:后天八卦“巽四”主变动流转,事象为动态轨迹,承巽四“流转、藏踪”之数。
合“巽四随风、迹隐于动”之序,对应乾卦四爻“或跃在渊”的“事件流转”之境。数定其变:巽四主“顺”,为“质”借事显效的落地。
知数明理:数显“应变”之理——巽四随风则事因势变,迹隐于动则效随事存,故“动静两途归至理”。
理明则知经世需“因时成事”:时机成熟则积极施为(如用印盖信),时机未到则蓄力待时(如印暂藏匣),事象无论动静,皆以“心体之质”为准则。
明理归真:理归于“无为”——不逆势强思对策,如诸葛亮“隆中对”循“天下三分”之势(顺巽四“因势而变”之性)。
归“循数不滞”之真,使成事之绩显于“治河见堤坝稳固之踪,办学见人才辈出之踪”,显“事去有踪”的实效之真。
(五)“宇宙在乎手”——境象·后天离九·飞龙在天(乾九五):质在调合,用在安世拓境

观物取象:以“宇宙在手心”为象,“宇宙在手心”非物理实指,而是隐喻心的认知维度可突破时空局限。
“万物在身”隐喻人与万物同源同理,取“全域通明”之象——离为火主光明普照,观“天地格局”之象而拓“境之无界”。
取象用数:后天八卦“离九”为光明之极,境象为全域格局,承离九“通明、无界”之数。
合“离九普照、境无内外”之序,对应乾卦五爻“飞龙在天”的“格局成型”之境。数定其界:离九主“通”,为“质”借境拓维的升华。
知数明理:数显“格局”之理——离九之光无远弗届,则境无内外之分;万物同受其暖,则人与境无隔。
理明则知经世不止于“成一事”,更要“安一世”:良医不仅治病更调身心之境,贤吏不仅断案更治一方之境,以心定境向,以巧化境矛盾。
明理归真:理归于“无为”——不执小我拘思局限,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归“拓境不执”之真,使“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显“境与心合”的格局之真,完成从“应事”到“安境”的升华。
(六)“心安身自安”——迹象·后天坎一·亢龙有悔(乾上九):质在用终,用在留真传世

观物取象:以“心安身安”为象,“室宽”隐喻心定则境无扰,“一身若泰山”喻心定之稳,取“终始归藏”之象。
坎为水主隐伏终始,观“盛衰征兆”之象而返“本真留存”。
取象用数:后天八卦“坎一”为归藏之始,迹象为盛衰征兆,承坎一“终始、藏真”之数。
合“坎一归源、迹返先天”之序,对应乾卦六爻“亢龙有悔”的“终始之兆”之境。数定其归:坎一主“藏”,为“质”借迹留真的收束。
知数明理:数显“归真”之理——坎一水归源则终返始,迹象留真则用传世,故“密密永栖真”。
理明则知经世的终极不是“炫迹”,而是“留真”:留务实之真、利民之真、守道之真,执着于“迹”则失“真”(如亢龙有悔),返“真”则“迹”成活见证。
明理归真:理归于“无为”——不贪功不止,如范蠡“功成身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归“知止不妄”之真,从后天坎一返先天乾一,形成“一身乾坤→室宽天地”的闭环,显“反者道之动”的终极:返本归真,方得永恒。
二、六象核心逻辑:内象立极,外象显用,数象贯通为枢纽

邵雍六象以“心象(内体,太极之根)→应象(内感,阴阳初分)→物象(外显,四象成形)→事象(外变,八卦运化)→境象(外全,格局铺展)→迹象(外归,返本验证)”为脉络。
构建“体用不二”的实践闭环。其中,“数”为体用桥梁:一(太极)立极定方向,二(阴阳)分野明对立,三(三才)成象合天人。
四(四象)定序循周期,五(五行)守中保平衡,六(六爻)周流全流程,七(周期)循环知盈虚,八(八卦)备物统系统。
数象合一,为各领域实践提供“知数明理→循象致用”的底层逻辑,与“观物取象、取象用数、知数明理、明理归真”四阶认知形成完美呼应。
三、六象经世致用:分域实践显真机,数象对应落地效

六象流转的“内象立极、外象显用、数象贯通”逻辑,在各领域实践中尽显“质用相济”的生机。
从企业管理到生命健康,皆可循“内象澄明→外象显用→返归内象”的路径落地。
(一)企业管理:数象定基,从“小麻雀”到“大格局”的成长密码

企业管理是六象与数象对应最直观的实践场,如深圳特区从精耕到扩展的逻辑,正是数象层层递进的结果:
- 一(太极立极·心象):立“主流文化+核心主宰”。企业若无“一”,如太极未分则方向散乱。需以创始人/核心团队价值观为“心象”,确立不可动摇的主流文化(如华为“以客户为中心”)。
此为“内象立极”,是企业存续之根,呼应心象“一身藏乾坤”的本体定基之理。
- 二(阴阳统一·应象):理“刚柔/动静/内外”平衡。制度(阳)与人文(阴)、创新(动)与守成(静)、产品(内)与市场(外)需如“一阴一阳之谓道”。
过度严苛失人心,过度宽松失效率,阴阳和合方得生机,恰合应象“动中应物自无差”的感应平衡之道。
- 三(三才归位·物象):建“天地人”协同团队。天为战略层(定方向)、地为执行层(落地盘)、人为连接层(通上下),如刘备得诸葛亮(天)、关羽张飞(地)、糜竺孙乾(人)。
三才缺位则事难成,对应物象“观形不如观理”的格物合序之效。
- 四(四象守序·事象):循“四季/PDCA”全流程。春生(规划)、夏长(执行)、秋收(复盘)、冬藏(沉淀)对应“计划-执行-检查-改进”。
以四象有序守制度底线(财务合规、质量标准不可破),显事象“事去无形却有踪”的周期流转之智。
- 五(五行守真·境象):保“产品-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相生。产品(土,根基)、技术(火,创新)、人才(木,生长)、资金(金,凝聚)、市场(水,流通)需防“缺漏”(缺技术则滞,缺资金则衰)。
守核心优势如守土之厚重,合境象“宇宙在乎手”的全域平衡之理。
- 六(六爻周流·迹象):全生命周期节点施策。初创(潜龙蓄力)、成长(见龙在田)、扩张(终日乾乾)、调整(或跃在渊)、成熟(飞龙在天)、守成(亢龙有悔)。
按“时位”进退(扩张期防冒进,成熟期防懈怠),形成闭环,印证迹象“心安身自安”的归真验证之道。
- 七(周期循环·返归):知“盈虚消长”待时机。企业如自然有兴衰周期,低谷时“藏器待时”(练内功),高峰时“知止不殆”。
避“亢龙有悔”之险,显“动静两途归至理”的循环智慧。
- 八(八卦备物·系统):建“战略-人力-财务-生产-研发-市场-法务-文化”八宫协同,如早期深圳以“政策(乾)+市场(巽)”立根基。
系统完整则“小麻雀”可成行业标杆,合“八卦运化”的系统统摄之效。
(二)生命健康:六象调身心,阴阳平衡致“中和”

- 心象:守“心为君主之官”,以正念澄心(如《观易吟》“静里观心真有得”),心不乱则气血不逆,归“澄思守本”之真。
- 应象:感“天时阴阳”,“春养肝、夏养心”顺四时,不违天时则邪不侵,合“动中应物自无差”的感应之道。
- 物象:观“舌象、脉象”知虚实(舌红为火盛,脉沉为阳虚),为调理立据,显“观形不如观理”的格物之效。
- 事象:循“动静结合”,动如太极通气血,静如打坐养元气,避“过动伤筋、过静伤气”,应“动静两途归至理”的周期之序。
- 境象:调“居住环境”,忌卧室“孤阳煞(强光)”“孤阴煞(潮湿)”,境安则身安,拓“室宽如天地”的格局之境。
- 迹象:察“白发(肾衰)、失眠(心乱)”等迹,早调早治归“阴阳中和”,证“密密永栖真”的归真之验。
(三)家庭教育:六象育英才,三才同频成“教化”

- 心象:家长“正心”为根,忌功利心(强逼补课),以“无条件接纳”立亲子信任,守“一身藏乾坤”的内象之本。
- 应象:“因材施教”,刚健孩子练静,内向孩子练勇,不逆天性,合“守质达变”的感应之妙。
- 物象:立“书房墨香、客厅和气”的家庭场象,环境塑心性,显“形显理藏”的格物之效。
- 事象:循“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阶段,不超前施压,应“因时成事”的周期之序。
- 境象:建“父(立规矩)、母(传温情)、师(授知识)”三才支持,协同不缺位,拓“万物在身”的关联之境。
- 迹象:观“说谎(心不正)、懒惰(志不立)”等迹,返象归心纠偏,证“返本验证”的归真之道。
(四)经济运行:六象观周期,阴阳消长明“趋势”

- 心象:握“供需平衡”本心,不被投机泡沫迷心,立“经世之根”。
- 应象:感“政策(阳)与市场(阴)”互动,宽松刺激增长,紧缩防过热,合“阴阳和合”之理。
- 物象:察“PMI、库存周期”等实体之象,知经济冷暖,显“格物知世”之效。
- 事象:循“康波(60年)、朱格拉(10年)”周期,低谷布局,高峰离场,应“周期流转”之序。
- 境象:观“产业链(天)、资源(地)、人文(人)”三才格局,明经济流向,拓“全域通明”之境。
- 迹象:警“债务高企(阴过盛)、通胀失控(阳过亢)”,提前防风险,证“归真验证”之智。
(五)风水调理:六象安宅境,藏风聚气纳“生机”

- 心象:“心净则境净”,心术不正则风水难改运,守“内象立极”之本。
- 应象:调“内外感应”,大门对阳台(穿堂煞)用屏风挡,使气“曲则有情”,合“感应平衡”之道。
- 物象:择“圆镜(离火主光明)”“避横梁压顶(艮土受克主压力)”等吉象,显“形理相生”之效。
- 事象:循“东方(震木宜植绿)、西方(兑金忌杂乱)”方位时序,应“八卦运化”之序。
- 境象:合“宅向合龙脉(天)、地基避低洼(地)、户型利采光(人)”三才和谐,拓“全域安和”之境。
- 迹象:察“植物枯(气衰)、器物裂(象破)”,及时调整归“生气”,证“返本验证”之验。
(六)修行实践:六象返本真,回光内照证“太极”

- 心象:守“心为太极”,如《太乙金华宗旨》“回光内照”,见“本自具足”之性,立“内象之根”。
- 应象:修“动中应物自无差”(邵雍语),不刻意枯坐,合“感应自然”之道。
- 物象:观“流水喻心不滞物、松柏喻立极不摇”,借物悟理,显“格物悟真”之效。
- 事象:行“饮食有节、言语有信”日用修为,事上炼心,应“循理而行”之序。
- 境象:拓“宇宙在乎手,万物在乎身”格局,不被小境缚,拓“无界通明”之境。
- 迹象:证“烦恼轻(心净)、慈悲长(性显)”,终至“心安身自安”,证“返本归真”之境。
结语:心易贯万类,象数理致用归简易

邵雍心易的智慧,终归于“简易”:以“心象”立极(一)定根本,以“阴阳”分用(二)明平衡。
以“数象理”贯万事(三至八)成系统。从企业管理的“小麻雀”到生命健康的“大天地”,从家庭教育的“微教化”到经济风水的“大格局”。
皆可循“内象澄明→外象显用→返归内象”的逻辑,在变易中守不易之根,在数象中见生生之机。
正如《观易吟》“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心易的实践,终究是“从心上起经纶”的修心与应物——心立则数明,数明则象显,象显则用通。此乃易道生生不息的终极密码,亦是经世致用的根本遵循。
#易道经世# #观物取象# #返本归真# #心为太极# #象数明理# #守护生命健康源头#弘扬传统文化智慧#健康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