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土地公公接福,大吉大利,鸿运当头,财运亨通,万事如意
月光落进山坳时,老樟树下的土地庙总会泛起橘红色的光。邻村阿婆说,那是土地公在数人间的愿望,攒得多了,便化成灯笼的模样。我们总习惯在腊月廿三这天,用米酒擦亮神龛前生了锈的铜钱,仿佛这样就能擦亮整年的好运气。

城里回来的年轻人笑这是旧习俗,却不知青石板上那些深深浅浅的凹痕,正是祖祖辈辈用鞋底摩挲出来的年轮。去年王阿公固执地要亲手糊一盏纱灯,竹篾划破了他树皮似的手掌,血珠子渗进红纸里,倒像是给灯笼描了金边。他眯着眼说:"土地爷认得每家灶台的火光,得让他看清回家的路。"

前日下过雨,我发现庙檐下新结了几张蛛网,露珠悬在丝线上,像谁遗落的水晶璎珞。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祖母教我用粽叶折元宝,说"福气就像晨露,你越是轻手轻脚地接,越能留得住"。如今商铺里烫金的福字贴纸琳琅满目,可那些机器压制的金箔边,终究比不上手剪窗花时歪歪扭扭的豁口来得生动。

土地公的供案上,今年多了瓶插着野山梅的玻璃罐头。花瓣间夹着张小纸条,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太阳和房子。这大约是对面山坡上放牛娃的手笔——世间最干净的祈福,原来不需要朱砂黄纸,也不需要四字吉言。就像此刻掠过庙前的那阵风,刚吹散了香炉里的灰烬,转头又替蒲公英播起了种子。

终究是这些细碎的光亮,在漫长的岁月里,连成了人间温暖的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