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归源之涣卦五爻

147小编 53 2025-10-06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置顶新书《人类意识研究(第一部)——易经归源:上古文化迷思的崭新诠释》,即将付印,有意阅览者可私信留言。

作者:鸿羽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本文前请思考:四爻的“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存在什么局限与不足,五爻需要从哪里着手做出改变?

当下时空,东八时区2025年8月27日,8点00分,坐标广东深圳,太阳运行到回归黄处女座4°0′,按照每爻跨度0°56′15″计算,属于处女座3°52′30″—4°48′45″区间,其意识状态对应于《易经》涣卦五爻,其卦理为全力以赴(拯救涣散),其爻理为“蒙之涣,革而丰”,其意识阶段为现实主义,其原则立场为树立权威(保障成功)。

九五:涣(汗其)【其汗】,大号。涣王居,无咎。

①据《校释》,“涣汗其大号”,或作“涣其汗,大号”。②汗:本义指人和部分动物汗腺里排泄出来的液体。③居:本义是蹲着、闲坐。引申指居住;还引申指住地、房屋;又引申指处于、位于。

译文:在全力以赴与拯救涣散时,希望能够消除大众存在的蒙昧,例如呈现出挥汗如雨、大声号叫的状态。如果能够以拯救大王的居所为原则,将不会有咎责。

先看前人的解读:

①《象传》(约公元前475–221年):“王居无咎,正位也。九五居中得正(阳爻居阳位),象征君王以正道发号施令,权威稳固。即使面临涣散危机(如洪水淹没王居),因位正行端,终能化险为夷”。

②《易注》虞翻(164年—233年):涣卦由否卦(䷋)变来:否卦上乾(天)下坤(地),九五原为乾阳,变涣后居尊位。坎为水为汗,巽为风为号令,故“涣汗其大号”即君王如天施号令,如汗发而不返,不可收回。九五正位,故“无咎”。

③《周易注》王弼(226年—249年):“涣汗”喻号令发布如汗水排出不可逆;“涣王居”指疏散君王积弊(如财富或权力垄断),以凝聚民心。因九五刚中居尊,此举合乎天道,故无咎。

④《周易正义》孔颖达(574–648年):“涣王居”需结合“王假有庙”的卦辞:君王借宗庙(精神象征)发布政令,破除积弊(如割据势力),因九五正位,涣散反成凝聚之机。

⑤《伊川易传》程颐(1033年-1107年):“大号”非洪水呼救(驳斥自然现象说),而是君王颁布德政(如减赋赈灾);“涣王居”指疏散君王财富济民。因九五中正,此举可收民心、平涣散。

⑥《周易集注》朱熹(1130年-1200年):“涣汗其大号”如洪水奔涌时呼号声震天;“涣王居”指洪水淹至王宫,但因君王早有预警(如疏散),故无咎。强调危机中号令需及时果断。

⑦《易经集注》来知德(1525–1604年):九五居巽体中爻,巽为风为申命(施令);下应坎水,坎为汗为众,故“涣汗其大号”指向大众发令。互艮(九二至六四)为宫室,故“王居”象征权威,涣散积弊以正位。

⑧《周易尚氏学》尚秉和(1870–1950年):坎水(涣)冲刷王居积弊(如腐败),巽风传布新政令。九五以刚中涤荡旧疾(如周王颁《大诰》),如汗出邪热散,故无咎。

客观来讲,前人在爻辞解读上属于集体性失败,因为没有搞清楚爻辞撰写的内在逻辑,多从刚柔、居正、得位等解读,并没有抓住关键要害,导致千年谬误一脉相承、绵延不绝,戕害了无数读书人。《易经》的每句爻辞都是对于爻理的举证,而爻理则表达了四个重卦按照内在逻辑共同运作的意识过程,解读这句爻辞的关键是五爻的变卦“蒙”,其含义为启发蒙昧,以及其错卦“革”,其含义为革除弊端,同时五爻能够看清四爻的局限,所以转变其原则立场,即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去应对。

解读:首先,五爻为了拯救涣散,其动机为“蒙”,说明当前存在蒙昧不清的情况。如果往前追溯其原因,则是因为四爻使得大家都加入拯救的行列,但是当人数众多的时候,又容易导致场面的涣散;如果能够以启发理解的方式,进一步消除大家对于局势的蒙昧,更有利于实现拯救涣散的目标。爻辞“涣其汗,大号”说明五爻挥汗如雨,大声呼叫,试图让大家不再涣散。

其次,从现实主义的角度,为了能够弘扬精神(唤醒良知),五爻的手段为“革”,即需要革除原则不清的弊端。例如以权威的身份为众人树立原则,爻辞“涣王居”说明其原则是拯救大王的居所,所以没有咎责。与此同时,虽然五爻能够树立原则,但是拯救大王的居所难度很大,这时候就需要六爻出面攻克难关。

上一篇: 从一个小村庄的命运,看大清王朝“龙脉”的悲歌
下一篇: 天干地支暗藏玄机?老祖宗的智慧让现代人瞠目结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