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科学还是玄学?一份关于“健康如何影响运势”的报告

147小编 104 2025-10-06

这篇文章,我写了又删……唯恐翘开不同维度的认知观念。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源自近期网上流行的评价段子“标记一下,老了卖你保健品”,简单的段子,背后也隐含信号:年轻一代在面对健康焦虑时,既渴望获得科学信息,又对过度商业化的养生宣传保持高度警惕的矛盾心理。诚然,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唯物主义者,同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这个关系就很微妙,辩证法是对立统一的,是质量互变的。

从量子纠缠论,可以窥到人不是机械的,人在万事万物中都是存在普遍联系的,人在影响着万事万物,万事万物也在影响人,这是现代理论的加持,传统理论有没有这样的观点呢?有的。

知识是无尽的,人类在知识的面前能窥到冰山一角就难得的,看未来,远不如看过去来得清楚。本文从大概方向上进行表述,如有缺漏不足,请读者海涵指正。

一、什么是“运”和“势”。

运:指时间性的流转和周期。它强调变化和过程,如“流年大运”。它就像一条河流,有枯水期和丰水期,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年、月、日)会处于“运”的不同阶段。

势:指空间中力量的趋向和积累。它强调方向和能量,如“势不可挡”、“大势所趋”。它就像水位落差形成的巨大动能,或者弓箭拉满后蓄势待发的状态。

运势合一,就是指在特定时间周期内,个人或事物所蕴含的总体发展趋势和能量状态。好运势意味着正处于一个积极、顺遂的周期和趋势中;坏运势则相反。

二、运势的动态性:如何运行?

运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极具动态性:

命与运的关系:

“命”是车,运是路”:命是先天的基本设定(是轿车还是卡车),运是人生要经历的不同道路(是高速公路还是崎岖山路)。好车遇上好路,运势最佳;差车遇上好路,也能平稳前行;好车遇上差路,则坎坷颠簸。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句谚语清晰地排列了影响人一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先天的“命”和“运”虽然重要,但后天的健康、风水、积德、读书学习同样能极大地改变运势。

三、健康对运势的影响

①健康是承载运势的“容器”和“基石”。你可以将“运势”想象成水,将个人的“健康”和“德性”想象成盛水的容器。

身强方能任财官:一个健康的身体,对应着传统生日理论中的“身强”。只有身强,才能承受住巨大的财富(财)、崇高的地位(官)和鼎盛的名声(印)。如果一个人身体孱弱(身弱),即使有金山银山摆在面前(走好运),他也无福消受,反而可能因财生灾,这就是“身弱不胜财”的道理。健康是“1”,财富、地位、感情等都是后面的“0”。没有健康的“1”,再多的“0”也失去意义。

②精气神是运势的能量源:传统医学和养生学认为,人有“精、气、神”三宝。现代医学也有一整套基于流行病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科学研究的预防医学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南。健康的人,精气神饱满,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积极的光彩(“望之有光彩”)。这种饱满的能量场会:

吸引好事:一个精神焕发、眼神明亮的人,更容易给人留下可靠、积极的印象,从而吸引来贵人、机会和善缘。

抵御凶煞:旺盛的精气神如同一个人自身的“阳气”和“正气”,可以有效抵御外在的“邪气”和“晦气”,使得一些小的厄运难以近身。

③健康是运势的“晴雨表”和“预警系统”。

身体状况会直接反映运势的起伏,反之亦然。

疾病是运势受阻的体现:根据传统理论,身体的不同部位对应着不同的五行和能量。当某个脏腑长期出现问题时,可能预示着对应的运势领域正在出现问题。例如:

长期腰肾不适:在八卦中对应“坎”,主智慧、财运。这可能暗示当事人因过度焦虑、投资失误或事业压力导致财运受损。

心脏、心血管问题:对应“离”,主名誉、前途。这可能与事业上的重大挫折、名声受损或极度烦心有关。

肝胆问题:对应“震”和“巽”,主决断、谋略。这可能反映出当事人长期犹豫不决、情绪压抑(怒伤肝),导致事业和人际关系停滞。

⑤运势低迷期更易患病:当一个人进入运势的低谷期,其整个能量场会变得脆弱,情绪也容易低落。这时,不仅外界麻烦增多,身体也特别容易被病邪入侵,旧疾复发。这就是为什么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生病往往是雪上加霜的一件事。

四、 健康与运势的相互作用:心态是关键桥梁。健康通过影响人的心态和行为,直接左右运势的走向。

健康 → 积极心态 → 好运势:身体健康的人,通常精力充沛,思维清晰,情绪稳定,乐观向上。这种心态会促使他敢于抓住机会,积极行动;人际关系和谐,易得贵人相助;面对困难有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身就是“好运”的体现和成因。

不健康 → 消极心态 → 坏运势:病痛缠身的人,容易被疼痛、疲劳和负面情绪(焦虑、抑郁、烦躁)笼罩。这种心态会导致判断力下降,容易做出错误决定;情绪失控,破坏人际关系,招惹是非;逃避退缩,错过良机;整个人散发出“晦气”,让机会和贵人远离。

五、喃喃自语

传统讲养生,现代讲预防,殊途而同归,本质都是保持健康的目的,笔者对中医缺少深入了解,仅在现代医学的养生方面给出几点建议,如有不足,请海涵、批评指正:

1. 均衡营养:这是健康的物质基础。现代医学不再讲“性温”、“性热”,而是关注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科学配比。

膳食多样化:推荐“彩虹饮食法”,即摄入多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以确保获得全面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如花青素、番茄红素)。

控制能量平衡:根据身高、体重、年龄和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卡路里,避免肥胖(万病之源)。

多吃:全谷物(燕麦、糙米)、优质蛋白(鱼、禽、豆类)、健康脂肪(坚果、橄榄油、牛油果)、大量蔬菜和水果。限制:加工肉类、高糖饮料、反式脂肪(常见于油炸食品、糕点)、过量盐分和酒精。

不推荐健康人群盲目进补,应在体检后,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补充,避免各种保健品洗脑。

2. 科学运动:运动被视作“良药”。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行,旨在增强心肺功能。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如举重、使用弹力带,旨在增肌、提高基础代谢、强壮骨骼。建议每周至少2次。柔韧性与平衡训练:如瑜伽、太极,旨在防止跌倒、保持身体灵活性。核心思想:避免久坐,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3. 优质睡眠:睡眠是身体修复、记忆巩固和免疫系统调节的关键时期。目标:成年人每晚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即使周末)、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

4. 压力管理:长期慢性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引发炎症、焦虑、消化问题乃至心血管疾病。

有效工具: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保持兴趣爱好、与亲友倾诉、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5. 定期体检与疫苗接种:这是现代医学养生最具特色的部分,体现了“防患于未然”的科学精神。

定期体检:根据年龄、性别和家族史,进行癌症筛查、慢性病风险筛查等。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疫苗接种:不仅是儿童,成人也需接种(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这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6. 戒除不良习惯:这是最直接、性价比最高的“养生”。

戒烟:吸烟是导致癌症、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首要可预防因素。

限酒: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最健康的饮酒量是0。

7. 社会连接与心理健康:现代医学越来越认识到,孤独感对健康的危害堪比吸烟。保持积极的社交关系、有生活目标、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被证明可以降低痴呆风险、延长寿命。

善待生命,善待自己,用健康“改运”,任何时候都不晚。

本文仅代表笔者局限的见解,请理性、辩证看待。
上一篇: 千万不要破坏家里这3个“风水宝地”,越安静,越有福!
下一篇: 佛家有讲,人生要想行好运,必须要积德行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