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传统罗盘:6--10层结构里的古人智慧与方位文化】
57 2025-10-08
你盯着工资条叹气的时候,有人已经靠“AI训练师”这个新头衔把年薪翻了一倍。
别急着酸,这不是运气,是周期踩点——红利窗口就三年半,错过就真错过了。
直播电商的神话去年熄火,头部主播GMV增速从300%跌到28%,像坐滑梯。
平台流量封顶,品牌开始抠ROI,普通人再冲进去,连汤都喝不上。
可另一边,帮AI喂数据、调模型的训练师,2024年薪资涨幅45%,岗位缺口大得像去年夏天的电费账单。
规律没变,只是换了个赛道,名字拗口一点而已。
房子也一样。
二三线住宅回报周期拉到8年,靠出租连物业费都盖不住。
但旧改项目年化15%-20%,共有产权住房悄悄给指标,政策把饭喂到嘴边,就看你张嘴不张嘴。
我表弟去年押了一套老破小,现在天天在群里发“拆”字红包,嘴脸可恨又真实。
再说人。
LinkedIn刚给的数据,35-40岁跳槽涨薪概率最高,82%的财富自由者都抓住过不超过3年的小风口。
翻译成人话:你这辈子真正能翻盘的机会,掐指可数,且短得离谱。
我33岁才从报社溜出来干自媒体,错过2015年的公众号,也错过2018年的短视频,但好歹赶上了2020年的知识付费尾巴,攒下第一桶七位数。
晚吗?
晚。
但再犹豫一年,就连尾班车尾灯都看不见。
怎么盯周期?
不用玄学。
国家发改委每季度发《新兴产业投资指南》,人社部年年更新“新职业名单”,把这两份PDF扔桌面,比刷短视频强。
看到新词出现,先别笑太虚,搜岗位数量、搜薪资中位数,搜培训周期,三项都涨,就值得allin半年试试。
记住,红利期平均3.7年,前1年没人信,第2年卷王入场,第3年平台收税,第4年只剩打工。
你要做的,是在第1年把简历改成新头衔,把存款换成入场券。
别等“稳定下来”,周期不等人。
我踩过的最大坑,就是等“看懂了再动手”。
等看懂了,红利已经打包离场,只剩一地高房租和35岁危机。
现在立刻马上,打开招聘网站搜“AI训练师”,把技能清单复制下来,能对上几条就先学几条,把名字改成“XXX|AI训练师学习中”,下周就开始投简历。
别管会不会,用人单位也不会,他们只要“看起来会”的人。
最后提醒一句:所有数据都是别人的,日子是自己的。
你可以不信旧改,也可以看不上AI,但别假装没看见——窗口期就那么短,你愣神一秒,就有人拎包冲进去。
下一次拍大腿,别再说没人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