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辈子,有三场“大运”,能把握的人都了不起
159 2025-10-09
早睡早起,认真学习,锻炼身体,努力工作,敢于挑战基因中的惰性,用双手创造更好的世界。
——“言论”,《读者》2021年第10期
有段时间,我为了追剧,陷入了作息的恶性循环。
天天凌晨一两点睡,早上八点半挣扎着起床,洗把脸就往外跑,赶去上班。
一路上,忙着赶车,转车,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只能到单位随便对付一口。
而接下来的一整天,我都在一种“又困又睡不着”的状态中,苦苦煎熬。
头脑昏沉,反应迟钝,别说工作,就连自己喜欢的事,也提不起兴致。
然而,一到下午四五点,我就忽然精神了。
接下来,就是各种吃喝,在外面玩到晚上九十点,再回家追剧,熬夜。
一段时间后,我明显发现,皮肤出油出得厉害,体重也增加了不少。
更令我不开心的是,生活完全陷入一种失序,行动力变弱了许多。
中国睡眠医学协会调查显示:
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的习惯,甚至90%的年轻人身体出问题都与熬夜有关。
伴随熬夜而来的,是早上的晚起,伴随身体变差而来的,是生活的混乱。
尤其是人到中年,早上几点起床,对接下来的一天,乃至整个生活,特别关键。
6点和8点起的人,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来源:视觉中国
很多烦恼,根源就在混乱的作息
同事老赵,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也在新媒体行业打拼。
头几年里,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经常加班到凌晨。
我们公司是弹性工作制,对上午几点打卡,要求不严。
所以早上,老赵就睡到十点多,再盯着俩黑眼圈上班。
无论她状态在不在线,工作都像一个大漩涡,瞬间把她抛入一种繁忙。
最开始,老赵是我们团队的标杆,业绩无人能比。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感觉精力无法集中,稿子也频频出错。
长时间的熬夜和压力,让她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经常感冒、头晕。
而这个身体状态,又令她早上更昏沉,更赖床。
熬夜—晚起—再熬夜—更晚起,如此混乱的作息,终于在某一天,击垮了老赵。
那天,她胸闷气短,焦虑异常,被同事们匆匆送去医院。
后来,她还是在医生劝导下,休息了一段时间,才恢复了健康。
别小瞧几点睡觉几点起床这些小事。
《早起的奇迹》中说,人怎么过早晨,就怎么过一生。
你着急忙慌地起床,一整天都会在忙乱中度过,时间久了,生活便难以掌控。
最近看到一个新词,“时间贫困”。
人到中年,大家会不同程度地陷入时间贫困。
所有事堵在一起,工作的、家庭的、孩子的,令人分身乏术。
倘若白天效率不高,那内心的焦虑,只会与日俱增。
试想一下,每天被闹钟刺耳的铃声叫醒,是多么被动,多么慌张。
你来不及缓一缓,干什么都慌慌张张,再碰上一点麻烦事,就更沉不住气。
每天在忙乱与焦灼中度过,这样的日子,烦恼也会如影随形。
可以说,生活中很多问题,根源都是时间问题。
来源:视觉中国
人到中年,几点起床,差别超乎想象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说:
我们现在的样子,是曾经的我们使用时间亲手塑造的;而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样子,又取决于现在的自己使用时间的方式。
对每个人而言,一年都是365天,一天都是24小时。
但仔细算下来,倘若每天早起2小时,那一周就比别人多出大半天的时间。
而早起的这2小时,往往是人头脑最清醒,精力最充沛的时候。
也就是说,早起做事,效率更高,成果更显著。
日积月累下来,我们就能迎来“早起的奇迹”。
我表弟,大学毕业后,去北京某IT公司做程序员。
最开始,他还是比较懒散,延续大学里昼夜颠倒的作息。
虽然没耽误工作,但整个人状态却越来越萎靡。
加上他性格内向木讷,不免引来领导同事的不满。
后来,一位前辈建议他,每天早起跑跑步,提振一下精气神。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表弟开启了他的晨练计划。
一开始,他7点起床,跑半小时去吃饭,然后打卡上班;
慢慢地,他6点起床,跑完步还能看会书,自己下厨做早饭;
几个月后,他5点30分起床,跑步时间延长到1小时,看书、做饭、处理邮件,都能在上班前搞定。
因为早起,表弟不仅人精神了,思考力、判断力也比以前好很多。
前几天联系他,说起早起这事,表弟说:早起,真令人上瘾。
我特别理解他说的,因为我摆脱混乱的生活,也是从调整作息开始的。
我靠意志力,戒掉了熬夜追剧的习惯,每天6点起床,看书,写稿子、锻炼身体。
说句真心话,早起的人生,真的不一样。
早上每多出一分钟,我们就多了一分钟向上生长的时间。
无论是早起读书、锻炼,还是为自己和家人烹饪可口的饭菜,都是幸福感的来源。
人生,是有蝴蝶效应的,早起,就是人生蜕变的起点。
来源:视觉中国
中年以后,早起,就是续命
前几天,朋友转我几个帖子,都在说中年后断崖式衰老的事。
其中,有位二胎妈妈,刚刚35岁就冒出很多白发,记性也大不如前。
她去幼儿园接孩子,好几次都被当成孩子的奶奶,这令她非常难过。
还有一位40岁左右的男士,因为工作压力大,脱发脱得都成地中海大叔了。
朋友就很感慨:咱这群8090后,被催着长大,又被催着变老。
但我不这么认为,人到中年,时间都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会有。
就比如,早起,就是中年续命的关键。
视频博主@阿月,每天日更自己的生活。
作为一名中年女性,她同时做着两份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娃。
比起同龄人的焦头烂额,阿月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岁月静好。
因为常年锻炼,她身体状态很好,看上去很年轻;因为能力出众,她能赚来不少钱;因为心怀热爱,她时不时就带着俩娃去旅行……
翻开她的主页,你会看到她晒着太阳喝咖啡,坐在海边看书,带着孩子攀岩,和朋友开心地聚会 ……
一开始,我很纳闷:她怎么做到的?
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博主每天5点起床,在大部分人睡醒前,她已经完成了她的运动、阅读和视频剪辑的工作。
而后的一整天,她日程安排得严丝合缝,但无论多忙,晚上10点前,她都会准时睡觉。
博主的经历,让我想起《奇葩说》上颜如晶的一句话:
让我们快乐的不是熬夜,是熬夜干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其实我们早起也可以做,早起既快乐又健康,早起的人生还很美好。
尤其是人到中年,管好了时间,就管好了身心,也就管好了人生。
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是中年人最清醒的活法。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作家梁实秋,特别喜欢早起,五冬六夏,雷打不动。
太阳没出来之前,四周静悄悄的时候,他就沉浸式写作、翻译。
等天亮了,人声嘈杂起来,他便收笔,投入到热闹的生活中。
在《为什么我能在冬天坚持早起?》一文中,梁实秋写道:
醒来听见鸟啭,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有干,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这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
有人说,中年后的日子不好过,一睁眼就要奔赴生活的战场。
老人、孩子、工作、赚钱,都压在肩上,自己的身体、情绪,也总是顾不上。
往往是忙了一天,就算已经很累很累了,还是有很多事来不及做。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别再熬夜了,尽可能早起吧,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跑到最后,拼的永远是耐力。
好的作息,坚持下去,我们便有耐力,跑向幸福的未来。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沐晴。